郭曉霞 王雁
腫瘤患者常常選取進行放療,特別是胸部放療對心臟功能損害更為明顯,如果不能夠早期發現心臟功能損害,會導致嚴重的不良事件發生,能夠早期發現心臟功能損害非常重要,進行及早的干預,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超聲心動圖[1]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心臟功能損害觀察項目,能夠直觀、準確的觀察心臟結構、心臟收縮、舒張功能和各室腔及瓣膜血流狀況,但對早期的心臟功能損害不能夠早期發現。近年興起的組織多普勒技術(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是一種新的無創性心肌運動檢測方法,能夠更早期的了解心臟功能損害,我們對組織多普勒超聲評價放療后心臟功能損害進行總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診治的需要進行胸部放療患者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年齡41~79歲,平均68.9歲。原發疾病為食管癌18例,肺癌32例,縱隔淋巴瘤10例,乳腺癌8例,胸腺瘤2例,所有病例均經影像學、組織學檢查明確診斷,排除既往有嚴重的心臟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1.2 方法
1.2.1 分組 將74例需要進行胸部放療患者分為放療組40例(分割照射,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連續照射8周,照射累積劑量40~76 gy),放療聯合蒽環類化療組34例,兩組在年齡、性別、原發疾病上無統計學差異,臨床具有可比性。
1.2.2 組織多普勒超聲檢查 采用通用電氣公司Vivid 7 Dimension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通用電氣公司生產),頻率為1.5~4.0 MHz的心臟探頭。同步記錄心電圖,采取左側臥位,在平靜呼吸或屏氣時進行檢查,連續觀察和獲取連續3個心動周期的組織多普勒頻譜曲線,心尖四腔心切面的TDI動態圖像;觀察舒張早期運動速度峰值(Em)、運動速度峰值(Sm)、三尖瓣舒張早期運動速度峰值(Em')、環收縮期運動速度峰值(Sm')、心房收縮期運動速度峰值(Am')、心房收縮期運動速度峰值(Am)及右心室游離壁三期相應數值(RSm、REm和RAm)。
對兩組病例與治療前后進行組織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Em、Sm、Am、Sm'、Am'、Em'、RSm、Ram、Rem 統計比較,并對各組組織多普勒指標差值進行統計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組織多普勒超聲檢查
腫瘤患者進行胸部放療電力輻射作用下[2],使得心肌細胞間發生多發的灶狀纖維組織增生,對心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嚴重病變,導致出現微血管內凝血,心肌微循環發生障礙,綜合因素引起心肌纖維化、心肌收縮力減低,病變可以波及冠狀動脈、心臟傳導系統、心包、心瓣膜,嚴重者可以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突發心臟事件,對進行胸部放療患者進行心臟損害檢測非常重要。放療同時聯合化療,更加重抗腫瘤藥物對心肌細胞的毒性,心肌細胞空泡形成、組織間隙,同時化療與放療對心肌細胞損傷具有協同作用。
近年興起的組織多普勒成像技術是[3]一種無創性心肌運動檢測方法,其通過多普勒濾波系統去除高速、低振幅的血流頻移信號,提取低速、高振幅的心肌頻移信號,可適時監測心臟各部位的運動速度,定量分析心肌的低速運動且受胸壁和肺組織衰減影響較小,在評價心功能時較少受心臟負荷狀態的影響,由于右室的機械構型,常規超聲無法估測右室取樣容積置于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環所記錄的頻譜形態可反映右室心肌纖維在長軸方向的運動,評價右心室功能和心房心肌收縮運動特性[4],不僅能敏感地顯示常規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頻譜所不能顯示的早期左、右心室舒張功能減退現象,且可作為評價右心室整體和局部心肌舒張功能的敏感指標,為評價心臟狀態及病理變化提供了一項新的無創性心臟監測手段[5]。
組織多普勒成像技術與常規超聲心動圖檢查相比較,較常規超聲心動圖具有高時間及和高速度分辨力,能夠對放療導致的心臟功能損害,更加及時、準確、客觀、敏感地對心臟功能損害進行評價。
[1]李春梅,尹立雪,羅安果.組織多普勒成像評價正常人心房心肌運動特性.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3(2):84-87.
[2]樸雯雯,伍海翔,余萍,等.經胸彩色多普勒超聲監測蒽環類藥物的早期心臟毒性價值.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18(4):235.
[3]姜志榮,李大海,張小花,等.組織多普勒評價胸部放療對腫瘤患者心臟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43(3):227.
[4]李春梅,尹立雪,左明良.組織多普勒成像及血流頻譜多普勒評價正常人心房收縮功能.上海醫學,2007,30(4):241.
[5]姜志榮,李大海,張小花.組織多普勒評價胸部放療對腫瘤患者心臟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