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作富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危重癥之一,臨床致死致殘率高[1-2];有報道顯示[3],高血壓腦出血在我國人群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二位。臨床保守治療療效不佳,且后遺癥較嚴重;故目前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以及時解除顱內占位,降低顱內壓,避免腦疝出現[4-5]。臨床常用外科手術治療方式包括大骨瓣開顱術、小骨窗開顱術及微創血腫清除術等。筆者選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80例,分別采用大骨瓣開顱、小骨窗開顱及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現報到如下,以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80例,均符合1996年全國第四屆心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診斷標準[6],同時排除合并肝腎嚴重疾病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即A、B、C組,每組各60例;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臨床資料方面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采用大骨瓣開顱術治療;B組患者采用小骨窗開顱治療;C組患者采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采用專用血腫粉碎針穿刺進入血腫部位,首先抽吸液化狀態血腫,之后注入氯化鈉溶液反復多次抽出殘留血腫,最后注入液化液留置3~4 h,放開引流管導出液化液。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同時進行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缺損評分以及生活能力分級評定。
1.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年版[7]擬定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分為優秀、良好、尚可及較差4級;治療優良例數為優秀例數及良好例數之和。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優良率比較 A、B、C組治療優良率分別為為28.3%,36.7%,51.7%;C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三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優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三組患者生活能力分級比較 C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能力分級明顯優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2.4 三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C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優良率比較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

表3 三組患者生活能力分級比較

表4 三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發病急驟,病情嚴重,進展迅速,臨床殘疾、死亡率較高,術后生活質量下降嚴重[8-9]。針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同,臨床多采用大骨瓣開顱術、小骨窗開顱術及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10]。大骨瓣開顱術手術視野清晰,可以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血腫清除率高,顱內壓降低效果明顯[11],但是手術創傷較大,術中損傷嚴重,術后神經功能恢復不佳,適合于出血量較大,血腫位置較深及已形成腦疝者[12]。小骨窗開顱術手術操作簡便,手術耗時少,創傷相對較小,術后恢復較快;但血腫不能完全清除,止血效果較差,手術過程中需注意避免牽拉腦組織及血腫部位過度電凝止血,適用于無腦疝或僅有早期腦疝形成癥狀,病情較平穩患者[13-14]。微創血腫清除術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微創外科手段,具有微創,快捷,血腫清除率高,不受血腫部位影響等優點,能夠有效清除固態血腫,對于局部腦組織損傷較小,術后恢復時間短,預后良好。本次研究顯示,A、B、C組治療優良率分別為為28.3%,36.7%,51.7%;C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優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能力分級明顯優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C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A、B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與大骨瓣開顱術及小骨窗開顱術相比,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效果顯著,具有手術快速、微創、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可作為臨床首選治療手段。
[1]夏金城,林勇,李敏.早期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87例.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3(4):245-246.
[2]龔霽,晏斌.急性高血壓腦出血兩種治療方法的比較.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114.
[3]諶燕飛,杜建新,凌鋒,等.高血壓腦出血不同外科治療方法的近遠期療效分析.山東醫藥,2008,48(21):48.
[4]謝云杰,劉興波.高血壓腦出血外科學治療進展.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7):134-135.
[5]郭永平,于輝,劉強勝,等.老年患者高血壓腦出血兩種手術方法療效的比較.中國腦血管疾病雜志,2004,1(7):328.
[6]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29(6):376.
[7]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8]符寶敏,譚紅文,馬進顯.高血壓基底節出血局部病理對手術指征和方法的影響.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8,24(11):878.
[9]方德.軟硬2種通道微創穿剌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1,17(1):30-32.
[10]朱成明,王富貴,褚先秋,等.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法與療效觀察分析.四川醫學,2008,29(2):152.
[11]傅小君,許信龍,陳再豐,等.不同外科手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分析.浙江創傷外科,2008,13(6):523-524.
[12]麥曉,歐海榮,覃木秀,等.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觀察.河北醫學,2010,16(3):317-319.
[13]閆潤民,李安民,張志文,等.三種微創手術方式治療基底核區腦出血的效果比較.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7,12(1):59-61.
[14]楊前進,張仁波,胡淑芳,等.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三種不同治療方案預后分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7,33(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