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慢性腎功能不全CRF是慢性疾病,最終均會進入終末期腎衰竭CKD5期,即內生肌酐清除率 Ccr<15 ml/min,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移植,其中進行血液透析的占大部分,而血液透析患者均需要建立符合血液透析流量要求的血管通路,其中首選自體動靜脈內瘺的建立,并成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1],故此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及其術后防護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后早期內瘺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血管狹窄和血栓形成,而血管痙攣及術后高凝狀態是其主要誘因,為進一步研究分析藥物對動靜脈內瘺術后的早期防護,在2009~2011年,我科將PGE1應用于CKD5期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對比觀察其對動靜脈內瘺的影響,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應,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診斷為CKD5期并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共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齡26~85歲,平均年齡(57.4±10.7)歲。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36例,高血壓腎動脈硬化18例,多囊腎8例,糖尿病腎病6例,梗阻性腎病2例。入院時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70例患者行動靜脈內瘺術后均能良好執行術后內瘺的自身防護要求。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70例患者均行橈動脈-頭靜脈端側吻合方式,且均由兩名固定手術醫生合作完成。
1.2.2 用藥方式 治療組患者術后即給予PGE1 10 μg溶于生理鹽水100 ml中緩慢靜脈滴注,1次/d,連用5 d;對照組則不予藥物干預治療;兩組療效觀察5 d。
1.2.3 監測方案 所有患者術前均檢查凝血功能,術后術后監測血管震顫,雜音,出血情況,術后5 d復查凝血功能,術后4周后內瘺能順利完成血液透析過程,內瘺血流量達200 ml/min以上為動靜脈內瘺達到要求。
1.3 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用均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素±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0例患者行動靜脈內瘺術后情況如表1,其中有9例在內瘺術后4周內血管雜音及震顫不顯,手術失敗,分別為治療組1例,對照組8例,2組術后內瘺成功率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均無出血,凝血功能監測指標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血管情況

表1 治療組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凝血功能監測情況
CKD5期是各類腎臟疾病發展的最終結果,且常伴有前列腺素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前列腺素分泌減少,血栓素A2(TXA2)活性增加,血小板功能異常,使凝血機制活化,血粘度增加,使腎臟無充足血流供應,腎功能損害加重[2]。CKD5期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血管痙攣及血管內皮的修復時間窗大部分在術后72 h以內,而PGE1可透過血管平滑肌鈣離子活性,阻止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而達到擴張血管作用,而動靜脈內瘺術在手術過程中不可避免對血管有外力牽拉和溫度改變等各種刺激,及手術耗時致血管內皮細胞代謝功能異常等問題,使相應血管在術后出現血管痙攣,血小板及炎癥因子活性改變等現象,而PGE1是由血管內皮組織產生,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時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它是一種以脂微球為載體的制劑,不易失活,具有對受損血管部位明顯的靶向分布性能,有的放矢,可以很好的阻斷這一現象的發生,使動靜脈內瘺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并可改善內瘺血流量,促進內瘺血管成熟,而未加大手術后出血風險,具有良好的臨床用藥安全性能[3,4]。
[1] 邱麗,黃愛云,高健.前列腺素E1的臨床應用.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1,10:48.
[2] 葉任高,陳裕盛,方敬愛.腎臟病診斷及治療標準專題討論紀要.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6):355-357.
[3] 何曉風,劉薇,劉曉城,等.罌粟堿對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管痙攣的治療作用.中國藥師,2007,10(12):1203-1204.
[4] 金霄.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閉塞的預防與處理.現代實用醫學,2009,5(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