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在首屆中國質量發展論壇上強調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 加快建設質量強國

我國質量界的一次盛會——首屆中國質量發展論壇近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出席并致辭。他強調,追求質量永無止境,要認真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加快建設質量強國。
王岐山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質量監管制度和體系逐步完善,出臺了《產品質量法》、 《食品安全法》 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定了標準計量、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制度,建立了專業監管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質量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群眾性活動深入開展,各地方、各行業以及全民質量意識明顯增強。
王岐山指出,全面提高質量水平,關乎企業和產品競爭力的增強,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進一步做好質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質量發展綱要》,這是指導今后時期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要圍繞《質量發展綱要》提出的方針、目標和任務,認真抓好落實。
王岐山強調,必須牢牢把握質量這一永恒的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建設質量強國,促進發展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進一步完善質量法律法規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誠信體系,建立健全準入退出、評價考核、信息公開、激勵約束等質量監管制度,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培養和建設一支業務精良、敢于碰硬的監管隊伍,不斷提升質量監管專業化水平。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營造公平競爭、鼓勵創新、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維護我國進出口企業權益。各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地方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推動質量發展的合力。從根本上說,無論提高產品質量,還是工程質量、服務質量,主體都在企業。要靠技術和管理創新,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提升質量水平,不斷增強企業和產品競爭力。
王岐山指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質量管理基礎比較薄弱,一些地方和行業假冒偽劣問題依然突出,部分企業質量意識淡薄,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監管服務還不到位,質量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當前,要突出重點,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藥品、農資、建材等領域以及部分地區和市場的質量問題,搞好集中整治,加強源頭治理。對于涉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的質量問題,必須零容忍,一查到底,決不手軟。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領導責任,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深入排查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質量安全風險的底線。
論壇上,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從科學發展必須注重質量發展、質量發展必須致力于建設質量強國、質檢系統必須為推動質量發展和建設質量強國作出突出貢獻等方面,就中國質量事業發展進行了深刻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