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黨的九次代表會議提出了加快實現科學、和諧、跨越發展的奮斗目標,全省邁入了發展新時期。云南的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難點在“三農”,潛力也在“三農”。破解“三農”難題,關鍵一環是金融的支持。為此,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系統性地提出了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支付環境的“一創兩建”工作目標,進一步暢通融資渠道,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發揮金融機構促進“三農”發展的積極作用。
“一創兩建”抓住了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牛鼻子”。在人行昆明中支領導下、紅河中支重點指導下,人行開遠市支行率先而行,組織全市金融機構全面推進“一創兩建”,有力支持開遠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三農”發展,取得了富有示范意義的成果經驗。開遠市在推進“一創兩建”中的成效證明,誰走得快、走得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誰就能贏得民望、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發展。
一創兩建 統籌城鄉發展新撬杠
開遠市國土面積1950平方公里,總人口32.27萬人,轄5個鄉鎮、2個辦事處,2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1個村民委員會,442個自然村。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全省三大煤電基地之一。近幾年來,開遠市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被列為紅河州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市、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市、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開遠市圍繞“統籌開遠城鄉發展,建設中國幸福之鄉”目標,發揮“三大主體”作用、促進“四個集中”、推進“六類改革”、實施“八大統籌”的工作目標,努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在金融機構開展“一創兩建”的撬動下,在金融的助推下,各項改革初見成效,有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2011年,開遠各項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較上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分別達108.6億元和112.2億元,增長13.6%和20.3%;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13.8億元和7億元,增長23.3%和21.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億元,增長21.3%;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7萬元,增長1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元,增長25.7%;農民人均純收入6438元,增長20.7%。
開遠金融機構積極支持、主動融入,在開遠統籌城鄉發展大潮中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1年,金融機構存款達128.2億元、貸款余額達78.9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1.4 %和15.5%。
在城鄉統籌層層深入、步步提升,“三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人行開遠市支行深刻認識和理解“一創兩建”的戰略意義,積極推進金融機構投入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農村信用體系和農村支付環境建設,支持“三農”、服務“三農”、發展“三農”,使“一創兩建”成為開遠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撬杠。
一創兩建 農村金融政策新保障
近幾年來,開遠全面推進產業向優勢特色區域、工業向產業園區、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鎮、農村土地向合作經濟組織和種植大戶的“四大集中”。全面實施城鄉發展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事業等“八大統籌”。全面推進戶籍管理、農村社區化、土地管理、金融體制、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制度的“六類改革”,城鄉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變革。
開遠這場變革的重點在“三農”、難點在資金。建設社區化新農村、實施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組織發展、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加快農業接二產連三產、實現農民增產增收,最缺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信貸資金支持、金融服務。開遠的城鄉統籌與金融機構的“一創兩建”,從兩個方向聚焦“三農”,地方經濟發展與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一拍即合”。
2011年,人行紅河中支緊跟上級行部署,及時安排,明確當前推進“一創兩建”工作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要求,是當前一個時期金融機構工作的重中之重。人行開遠市支行在人行昆明中支、人行紅河中支的指導下主動而為,從政策層面支持開遠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促成開遠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豐富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和拓展涉農貸款擔保的方式內容、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大涉農金融業務的獎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發展。
同時,人行開遠市支行與市國土、房管、農業、銀監等管理部門和商業金融機構密切合作,以農村土地、房屋抵押融資為突破口,牽頭草擬了《開遠市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總體方案》、《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管理辦法》、《農村房屋抵押融資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質押融資管理辦法》、《開遠市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開遠市“五位一體”融資模式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試點工作方案》、《開遠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分別發文出臺實施。
開遠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為推進“一創兩建”提供了政策保障,構建了良好金融政策執行環境,極大地調動了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自2008年來,開遠通過市財政支持、爭取上級支持、融資貸款支持;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引導各類企業投入、引導社會各界投入的“三支持、三引導”,籌措各渠道資金,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1.5億元,有力加快“三農”發展。
在人行開遠市支行的主導下,全市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3家小額貸款公司、4家擔保公司和11家保險公司快速啟動“一創兩建”工作,開遠農村信用社作為支農主力軍,先試先行,其余金融機構也加大對“三農”的金融支持力度,開遠“一創兩建”從點到面加快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效。
喚醒沉睡的農村資源要素
2012年初,人行昆明中支周行長一行深入到紅河州實地調研,詳細調查了解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情況,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民房屋抵押貸款中司法鑒證操作程序,小額貸款公司、惠農支付服務點、農村信用社流動服務站運行情況,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村房屋抵押貸款、存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明確指出,推出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村房屋抵押貸款是結合紅河實際,開拓創新之舉,是切實解決“三農”資金需求的有力措施,是認真貫徹落實“一創兩建”工作的具體體現,取得的成績較為喜人,其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廣。同時,周行長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加強“一創兩建”工作的長效機制建設,切實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加大“一創兩建”創新力度,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三是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效推進紅河“三農”發展。四是密切關注新型金融機構發展,有效支持地方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
開遠在扎實開展“一創兩建”工作中,以“六類改革”為保障,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呼喚著土地管理、農村房屋改革,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質押融資、農村房屋抵押融資“兩類貸款”為重點,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呼之而出,成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一大切入點和創新點。
人行開遠市支行通過組織召開金融聯席會、深入金融機構宣傳貨幣政策,調查貫徹落實情況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上有所突破,督促金融機構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資金和規模,加大對“三農”信貸投入。2011年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在此基礎上,以農信社為主體的金融機構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質押融資、農村房屋抵押融資“兩類貸款”,帶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個創新 金融產品“活”起來
人行開遠市支行在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中,充分發揮工、農、中、建、郵政儲蓄銀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的主力融資作用,同時注重發揮民間資本補充功能,讓金融產品“活”起來,加快發展培育農村金融市場,擴大“三農”融資渠道。
——開遠農信社率先在全州將農戶小額貸款上限提高到10萬元,推動農地集零為整和機械化耕種,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金融機構針對農民小額貸款需求旺盛情況,以惠農卡(金碧、金穗)為載體,以小額貸款為推手,著力推動農戶貸款工作。
——中行新推出了支持“三農”發展、服務農村市場的“益農貸”金融服務產品,為從事農、林、牧、漁業及其下游相關行業的優質個體經營者提供融資服務,為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各個環節提供資金支持。
——市郵儲銀行增大發放農戶貸款業務力度,與開遠市明威公司合作,代發1800多農戶甘蔗款金額2000余萬元。小額貸款在農村的放款已覆蓋到各鄉鎮辦事處。
——3家小額貸款公司2011年末各項貸款余額達到9732萬元,補充了農村信貸資金需求,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支持作用。
——4家擔保公司累計對中小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施貸款擔保1億元以上,為“三農”及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保證。
——人保財險公司在原有能繁母豬保險、奶牛保險、水稻玉米試點等保險的基礎上,把特色產業項目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人壽保險公司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開辦附加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保險、學生幼兒系列保險附加學生兒童院醫療費用補償保險、康寧終身保險等健康類保險;開辦國壽美滿一生、國壽福祿滿堂等系列養老保險;開展小額借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拓寬保單融資渠道和規模,積極參與分散農村信貸風險。
開遠金融機構面向“三農”,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有力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個創新 農村資源“活”起來
開遠金土地合作社,全國50佳合作社,創造了三個全省“第一”。
2009年,羊街鄉黑泥地村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了金土地糧食專業合作社,成為全省第一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成立的專業合作社。
2010年,開遠市農信社向金土地合作社發放保證擔保貸款230萬元,成為全省第一筆專業合作社貸款。
2011年,經金土地合作社經借方、貸方和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三方價值認定,并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登記證》后,金土地糧食專業合作社以653畝承包土地經營權做質押,開遠市農信社發放了500萬元貸款,成為全省第一筆土地經營權質押貸款。
開遠農信社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累計向金土地合作社貸款730萬元,支持該社投資整理土地、建蓋大棚、擴大生產規模。近三年來,金土地合作社以種糧為主,創造經濟收入2000萬元,凈收益319萬元。預計2012年總產值近1000萬元,實現凈利潤500萬元。農信社和金土地合作社實現了雙贏。
老燕子村,全國文明村。2006年,市農信社向老燕子村發放88萬元農戶建房貸款,帶動了村民拆舊房建新房熱潮,家家建起獨棟獨院新房,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別墅村”。2011年春,老燕子村52戶農戶以新建房屋作抵押,向農信社貸款370萬元,用于平整土地、連片種植優質水稻,土地產出率迅速提高,農民收入成倍增加。
開遠農信社率先在全省開辦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質押貸款業務,對有效緩解“三農”融資難起到了積極作用,激活了農村資產要素。截至2011年末,以1045畝承包土地經營權作質押,發放貸款1150萬元,開創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的先河。以農村房屋作質押,累計貸款8000多萬元,盤活了20萬平方米農村宅基地,成為農村房屋質押貸款的先行者。開遠金融機構以林權抵押,累計向農戶貸款1億多元,加快了林地確權后林業新發展。
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推動下,開遠正在全面辦理農村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產權等農村產權的確權登記和頒證工作,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農民的資產有了產權證,通過產權流轉變成資本資源,推動了農村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
“兩類貸款”的創新,喚醒了農村沉睡的土地和房屋“資本”,激發出巨大的發展活力,進一步帶動了全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
搭建新農村支付平臺
近年來,云南省各涉農金融機構圍繞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這個目標,多方面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著力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建設,積極改善農村融資環境,建立規范有序的信用秩序,鋪設有效的金融基礎設施。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貸款難、難貸款”問題,推進“三農”發展,提供信用和結算兩翼保障。在此基礎上,人行紅河中支指導開遠市支行按照人行昆明中支“一創兩建”規劃,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支付環境,把存貸信用業務延伸到鄉鎮、村寨,把支付平臺擴建到農民家門口,讓農民及時、方便、快捷獲得金融服務。
開遠市在推進“一創兩建”工作中,著力加強農村信用體系、農村支付體系兩翼的建設,為金融資本持續流入開遠、流入農村提供了強大、持久的保障。而各種金融產品的創新應用,使金融資本向農村注入和聚集,大規模的資本流入,有力發揮了資本要素在推動“三農”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構建農村信用體系 提升農民誠信意識
人行開遠市支行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各級政府、金融機構、廣大農民三位一體、相互支撐的金融信用環境。
——積極草擬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市政府發文實施,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動員各方力量參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目前,全市鄉鎮、村委會已著手建立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小組和信息采集小組。
——通過到學校、集市、農村或通過LED電子顯示器開展征信知識宣傳,提高農村群眾誠信意識。與團市委共同牽頭開展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試點工作,評定了1000戶市級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進一步推進農村信用環境和誠信體系建設,提高銀行審貸效率,降低放貸風險。
——依托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方便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查詢了解,防范了風險,對借款人的違約行為也起到了較好監督作用。目前,主動關心查詢自己信用報告的人逐年增多。
——穩步開展“三信”工程創評工作。全市已創評信用村9個,評定信用戶1919戶。
——農行、信用社對農戶檔案采用電子化管理,檔案管理技術提高,目前已建檔農戶約1萬多戶,授信金額4億多,年末全市農戶貸款戶數1.65萬戶,余額達9億多元。
——通過司法見證方式,約束農戶按期歸還貸款行為。
建設農村支付環境 擴大農村服務網絡
羊街鄉,開遠糧食重點產區。羊街信用社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積極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和農村支付環境,為農戶解決資金流動難問題。2011年末,羊街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2.3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億元,農戶貸款面達 67%。在累計發放貸款1.36億元中,不良貸款余額僅1.5萬元,占貸款總額的0.014%。
2010年底,在人行開遠市支行支持下,市政府制定出臺了《“五位一體”融資模式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探索建立“政府+銀行+擔保公司+合作社+農戶”的“五位一體”的融資模式。市供銷社組建的農興擔保公司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和農戶個人貸款提供擔保,市農行、農信社為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中小企業、個體戶貸款 7410 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村中小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融資難的問題。
在農信社、供銷社的積極推動下,人行開遠支行著力引導商業金融機構面向農村,擴大營業網點,方便群眾存款取款。目前,全市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共43個,各鄉鎮均有金融機構網點,讓農民貸款更加方便、快捷、實惠。
——進行設立惠農支付服務業務點環境調查。人行開遠支行聯合農村信用社、羊街鄉政府等對臥龍谷新寨村進行生產、經濟、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及周遍商戶、農戶的綜合性調查,為設立“惠農支付服務點”作前期準備。
——對鄉鎮銀行服務“空白點”進行填補。開遠農信社在人員密集農村鄉鎮設置固定的銀行機構營業網點,固定營業時間。在較為偏遠的碑格鄉實行每周兩天營業時間。在有條件的鄉鎮還安裝了自助服務設備。
——各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信用信息登記和評級工作,同時加強信用信息的應用。開遠農信社為農戶建立紙質信息檔案2.37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53%;建立電子信用檔案1.41萬戶,評定信用村9個,評定信用戶1919戶。
——市信用社通過“惠農一折通”向4萬多戶農戶及時發放了20類財政直補款項9.3萬筆,金額1億元;向1.9萬戶60歲以上城鄉老年人發放基本養老金623萬元;將20個營業網點接入行內系統,現代化支系統覆蓋率達100%。至2011年底,農村信用社共發金碧卡8.4萬張,安裝ATM自動取款機11臺、POS機27臺,正在申請建成“惠農支付服務業務點”10個;代理卷煙配送電子結算資金和代付煙葉收購資金8.2萬戶,金額3.69億元。
開遠市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一創兩建”,有力推進了“三農”發展,形成一產更優,二產更強,三產更活的產業發展格局。2011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18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38元; 2011年,農民人均消費達5115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與農民人均消費比例由2005年的3.8:1縮小到2.51:1。
“一創兩建”在開遠結出累累碩果,正在成為開遠統籌城鄉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紅河州中心支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