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管理;高考;
解決問題;專業水平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53—01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我省實施已近兩年,一年后我們將迎來課改后的第一次高考。這就急需教育工作者對新課改實施以來的教育教學狀況作出反思和調整;對課改理念、課標在實踐的基礎上作深入理性的研討;對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出分析并努力解決。我認為高中學校推進新課改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深化課改,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下工夫
深化課改,需要學校組織教師對課改、課標再度進行深入學習和理性把握,深入研究如何引導教師有效地開發利用教學資源和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利用,使這些工作的落實都匯集于課堂,體現在課堂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改變上。要深化課改,我們必須把課改的基本理念貫穿到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中,探索根據不同課型與內容培養不同能力與特質的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構建起把控課堂的框架,以規范的教學過程在最大限度體現課改精神的同時確保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實現教學目標、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二、做實課改,必須在教學管理上下工夫
教學管理能力是課改對高中學校教學領導能力的檢驗,也是學校課改實施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要把課改做實就必須在教學的組織管理上下工夫。課改后的教學管理,其關鍵是總結反思、論證調整、加強完善。總結反思則是對課程建設與管理中的各個環節、要點從開設時段、課時量、教學過程、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認定和評估,分析其得失成敗。論證調整即是對分析反思的結果從課程要求、規定的相關政策等角度研討其正確性、可行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和改進。加強完善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及省上對課程設置中必修、選修模塊的設定和校本課程的規定要求,不削減、不改變、不應付。二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通用技術等課程的開設和落實,更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三是學分認定、綜合成績評定、各類考試等管理中的評價與等級認定的程序操作及過程結果的規范性、客觀性要不斷提高。
三、做穩課改,必須在把握高考上下工夫
對學校而言,課改落實得如何,其重要評價標準之一就是高考成績。因此,要使課改穩步推進,就必須在把握高考上下工夫。在課改中,我們若以不改、不變、不動、不貫穿課改的要求、理念、方法的態度來應對高考,那是注定要失敗的。但背離了基本規律,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使課改玩了花架子,做了表面工作,也是要失敗的。因此,在課改中應對高考的關鍵是要在對教育教學的變與不變中把握質和度的分寸。做穩課改包含以下幾點:一是準確掌握課改的精神實質,把握基本規律,夯實學科基礎。二是全力研讀高考方案,準確把握大綱內容,及時調整教學結構與策略。三是深入細致地對比分析,研究課改區近三年的高考特點、規律與趨勢,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改進和補充完善。
四、推進課改,必須在有效解決問題上下工夫
盡管我們為課改作了充分的準備,但在課改全面實施后還是遇到了不少問題,各級領導必須幫助教師有效解決,才能更好地推進課改工作。對教師來說,最需要轉變的仍是觀念習慣,絕不能用陳舊的思想觀念對付課改;最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課堂教學方法,這是課改最直接的體現;最需要研究的是課標,這是課改思想理念的載體;最需要把握的是開發課程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以上這些,可以在深入研究課改區多年高考的基礎上尋找一定的答案。最難戰勝的是教師自身的傳統習慣和固化的思維;最難做到的是以自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來引導、感染學生;最需要克服的是課改中的諸多不適應。這些問題雖有難度,但不去克服、不去戰勝則難以成功。
五、投身課改,必須引領教師提高專業水平
參與課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師,盡管對教師進行了諸多的培訓,但課改后發現,對教師的引領與培訓仍是有必要的。學校要引導教師堅持教學相長,在師生互動中發展自己;不斷反思教學,在總結思考、揚棄批判中提升自已;投身課程開發,在教研創新、實踐探索中超越自己;在學科與課標,專業與教學中定位自己。我在總結中也發現,教師在提高教學能力時應提高問題的發現與提出能力、資料的收集整理能力、設計探究過程的能力及對學術前沿動態的敏銳能力,這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