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獻民
2011年10月31日,地球的第70億名公民悄然降臨——我們理應歡呼,經過千萬年的努力,人類從適應自然到不斷地戰勝自然,并從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文明。同時,我們的種族也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
70億人口,足夠給上個世紀盛極一時的“適度人口論”當頭一棒,也無情嘲笑了“人口爆炸論”那些悲觀主義者的論調。事實證明,挖空心思算計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從另一方面來說,無異于抹殺了人類文明進步的事實。
人與人口的關系是不可分離的,問題或許不在“人口”,而在于“人”。“人”以什么樣的狀態來到世界又以什么樣的條件進行成長,然后又以什么樣的方式回報于地球——這恐怕才是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只要人類足夠聰明并不懈探索,總能推進科技的進步、尋找可替代的資源。
在70億人口的今天,人類的活動空間已經伸向了遙遠的星空,也探入了浩瀚的深海。越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越應該伸展雙臂迎接人類兄弟的到來。
也許這是一種樂觀主義的姿態,但就目前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我們也不得不有這樣的發問:“70億、90億,地球扛得住么?”此時,人口的煩惱不容忽視。人口使人類和地球開展了一場博弈,地球到底可以居住多少人?決定的因素過于繁雜,以人類現有的認知,恐怕誰也無法回答。而且,我們也無法預測未來,因為太多可變因素取決于我們未知的選擇和科技的水平。
在當前人類生存的時局下,的確有太多的困惑。比如在生育上,相對貧窮的國家把生育作為勞動力增長的方式,相對富裕國家的國民則降低了生育的愿望。這一現象也表明,地球共同繁榮是每一個地球人的責任,人類有義務去幫助不發達國家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工作,有義務增加援助使他們在醫療服務上不斷的提高,把居高不下的產婦死亡率及嬰兒死亡率降下來,提高人口素質。
怎樣來看待70億人口,是擺在人類面前一個大的課題:是歡呼?是困惑,是挑戰?是機遇?若我們一味的沉溺諸多的恐慌之中,不如沉下心來思考:為使世界更美好,我們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