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已成為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為保護自己免受侵害,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名女子通過簽訂協議來預防家庭暴力。那么,這樣的懲罰性賠償協議是否有效?
為防家暴協議,簽訂懲罰性賠償協議
47歲的馮湘玉是廣東省廣州市人。2005年年初,馮湘玉在一次聚會上與小自己2歲的佟勇相識。兩人雖然已到了不惑之年,但一個英俊瀟灑、風趣幽默,一個風韻猶存、開朗活潑。初次相識,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
馮湘玉與佟勇都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單身的他們惺惺相惜,感情急劇升溫,都有了組成一個新家庭的想法。11月17日,兩人登記結婚。可是,2006年1月17日,佟勇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后經法院調解,佟勇于3月22日申請撤訴。
結婚2個月,他們的婚姻就亮起了紅燈,這讓親友感到十分驚愕。對此,佟勇解釋說,馮湘玉婚后采取打砸家具等方式對其及家人進行威脅、恐嚇,迫使其租房居住,故起訴離婚。馮湘玉則解釋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佟勇多次實施家庭暴力,她5次報警求救,并因受傷到醫院就診,診斷結果為雙手軟組織挫傷,從而導致夫妻關系緊張。
佟勇撤訴后,經過家人的勸解,馮湘玉與佟勇同意和解。但是,馮湘玉害怕再次遭受家庭暴力,便提出要簽訂《夫妻協議書》。4月16日,他們簽訂了《夫妻協議書》,約定:“實施家庭暴力導致離婚的,有過錯方必須向無過錯方支付賠償金,金額為一次支付40萬元人民幣。”
誰知,《夫妻協議書》并沒能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此后,馮湘玉與佟勇因經濟問題屢次發生矛盾。2009年12月4日,佟勇再次行兇,傷害妻子的大腦、眼睛,司法鑒定結論是損傷程度已構成輕傷。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認定佟勇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管制6個月。
兩審認定協議不公,賠償額幅度起爭議
2010年4月14日,馮湘玉來到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要求與佟勇離婚,并主張應按照《夫妻協議書》約定賠償40萬元。馮湘玉向法庭提供了報警回執7張、3家醫院門(急)診病歷3本、司法鑒定書1份等證據。針對馮湘玉的上訴,佟勇一一否認,并認為協議不公平。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一審后認為,佟勇夫妻后因經濟問題產生矛盾,導致夫妻關系惡化乃至影響夫妻感情。佟勇否認馮湘玉提交的證據,但未能提供充分證據反駁。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由于家庭暴力涉及人身關系,因此,在考慮賠償數額上應當結合受害方的損害后果、加害方的損害行為、加害方的財產狀況綜合考慮,而不應僅以《夫妻協議書》為準。2011年3月11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根據我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等規定,作出一審判決,準許馮湘玉夫妻離婚,并判決佟勇賠償馮湘玉損害賠償金5萬元。
一審判決后,馮湘玉、佟勇均不服,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隨后,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二審判決生效后,馮湘玉向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申訴。馮湘玉稱,佟勇的違法行為給她造成財產、人身、精神損失,她要求賠償40萬元是有效的、合理的。
2012年7月6日,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作出民事抗訴書,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7月20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令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本案。7月24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支持馮湘玉索賠40萬元的訴訟請求。判決后,馮湘玉、佟勇均沒有上訴。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題圖與本文無關)
法官說法
中國法學會反家暴網絡理事會的調查顯示:家庭暴力在我國的發生率為34.7%,受害者多半為女性。7月底,湖南省長沙市婦聯、長沙市人民檢察院開全國之先河,聯合舉辦長沙市檢察官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能力培訓班。與會專家指出,很多女性在發生家暴事件后不敢向有關機構或組織反映,也不注意收集證據。不少女性是在反復遭受家暴甚至遭遇生命威脅的情況下才揭露施暴方,檢察機關不能把其單純當作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檢察官要杜絕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想法,在受害人遭受侵害時,不能把刑事案件進行民事調處。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作出了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八條規定:“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本案中,佟勇夫婦在婚姻存續期間訂立協議約定,有過錯方必須向無過錯方支付賠償金。根據約定大于法定的原則,一般情況下應優先適用當事人之間的約定。
對法院最終認定40萬賠償金并非“明顯過高”成為本案焦點。《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一是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二是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三是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四是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五是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六是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佟勇對馮湘玉實施家庭暴力導致后者構成輕傷,如僅僅考慮輕傷的身體損害,40萬元的賠償金存在過高的可能。然而,除卻身體的有形損害,馮湘玉還遭受精神損害。佟勇多次對馮湘玉實施家暴,主觀過錯嚴重,行為惡劣,故40萬元的賠償金并非明顯過高。他們約定的離婚過錯損害賠償金并未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亦未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再審改判,既是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也是對無過錯方人身權的保護與救濟,彰顯婚姻關系的嚴肅性、權威性。(關于家庭暴力更多的信息,讀者可參閱本刊第5期《女人自救:遠離“火山男”》專題——編者注)
戴新華(江西省德興市人民法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