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我國2003年統計成人心衰患病率為0.9%[1]。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和提高,目前死亡率已逐步下降,筆者應用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衰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共86例,均符合臨床觀察的標準,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46~73歲,平均(59.29±9.16)歲,其中冠心病1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擴張性心肌病6例,心功能分級:Ⅱ級20例,Ⅲ級14例,Ⅳ級8例;對照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齡45~72歲,平均(61.04±10.51)歲,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擴張性心肌病5例,心功能分級:Ⅱ級22例,Ⅲ級15例,Ⅳ級7例。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降低心臟前后負荷、保護心肌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美托洛爾緩釋片口服,起始劑量為12.5 mg/d,以后逐漸增加至25~50ng/d,分早、晚兩次口服,當心率 <55次/min或者收縮壓<90 mm Hg時停止增加劑量。治療6個月后觀察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的改善、心功能、以及超聲心動圖的改善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心功能改善提高達2級或以上,EF≥50%;有效:心功能改善提高達1級,EF比治療前提高20%;無效:心功能未見明顯提高,EF比治療前無顯著變化或降低或死亡。
2.2 療效指標比較
表1 治療后兩組左室射血分數(EF)比較(±s)

表1 治療后兩組左室射血分數(EF)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EF 治療后EF對照組 44 34.53±9.66 45.73±10.54★治療組 42 33.95±10.40 52.07±11.28★☆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表2 治療后兩組顯有率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臨床上左心衰最常見,單純的右心衰比較少見,治療原則是改善心肌重塑,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強心、利尿、擴張血管改善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是目前的常規治療,左心室重構是 CHF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決定因素,目前只有藥物治療被充分證實可以阻斷衰竭心臟的心室重構,是心衰的基本治療[2]。其中證實有效的是β受體阻滯劑、ACEI、ARB類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3]。美托洛爾是β受體阻滯劑,可與腎上腺能β受體結合。通過抑制兒茶酚胺介導的游離脂肪酸的釋放改善患者的心肌能量,還能夠減少氧自由基對心臟的損害。同時可以降低患者心室率,延長舒張期心室充盈時間,提高舒張期冠狀動脈灌注時間。β受體阻滯劑不僅能有效改善心室重構,還能顯著減少患者猝死的發生[4]。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能夠對抗在心衰發病中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左室舒張及充盈功能。本人應用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衰療效顯著,但應用本類藥物時應嚴格掌握其適應證,方能臨床靈活運用。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0.
[2]胡大一,吳彥.規范心力衰竭治療加強患者管理.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6):495.
[3]田志斌.氟伐他汀治療慢性心衰患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9,9(5):9-11.
[4]吳學思.正確掌握β受體阻滯劑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應用時機.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9):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