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傳榮 劉淑香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科,山東濟南 250101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常見于育齡期婦女[1]。目前子宮肌瘤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臨床路徑是一種現代的整體護理模式,能夠指導護士主動地、有預見性地工作,對患者展開更有效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其有助于縮短住院天數、減少患者住院費用[2]。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7月對50例子宮肌瘤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00例子宮肌瘤的患者,術前檢查排除宮頸及子宮內膜惡性病變。所有病例術前均無合并妊娠,無傳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礙,雙側卵巢未見異常,術前均未絕經,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其他基礎疾病患者。年齡21~45歲,平均(34.2±4.4)歲。均有生育史,子宮肌瘤位置:肌壁間73例,漿膜下23例,黏膜下4例;臨床表現:下腹痛,月經增多、紊亂,月經痛等,且陰道較松弛。直徑為3~10 cm,患者的子宮活動度較好,子宮增大程度見2~3個月大小,單發肌瘤72例,多發肌瘤28例;術式:全子宮切除13例,次全子宮切除56例,子宮肌瘤剔除31例。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將該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奇數為對照組,偶數為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方法如下:
1.2.1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訂 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后,查閱相關文獻結合本院實際情況,事先讓患者了解住院期間的護理目標以及應用臨床路徑的有關問題[2]。對進入臨床路徑的患者,依據護理計劃和患者的具體病情,制訂臨床護理路徑:①入院當天介紹病房環境,進行入院護理評估,向患者或家屬介紹住院的環境、科室、主任、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的感,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對子宮肌瘤的認知程度[3],糾正切除子宮后會影響性生活、失去女性特征的錯誤認識,建立手術信心。協助其完成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等[4]。②入院第2天至術前,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家庭背景給予心理護理,幫助其建立心理防御機制,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觀察患者一般情況,配合手術室護士講解手術室環境,麻醉方式,有關檢查的目的,準備術中所需藥物,24:00禁飲食,講解備皮、備血、腸道準備,明確沖冼的目的及意義,指導患者12 h后進流質飲食。③術后當日至術后1~3 d,術后常規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及多參數心電監護,觀察傷口敷料及明道流血情況,觀察腸鳴音、腸功能恢復、排氣、尿的性質和量,做好一般護理(會陰、尿管、口腔等護理),指導患者普通飲食,步食多餐,保持大使通暢,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由經過臨床護理路徑知識和健康知識的培訓者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正確臥位及適當活動,預防觀察并發癥發生,撤監護儀器。④出院日,指導患者回家以后以積極的心態適應術后生話,進行飲食、衛生指導,告知患者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1.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方法 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中制訂的護理護理,若按照路徑內容完成相關護理內容后在相關內容位置打“√”,未完成打“×”,未完成的原因要在表內注明并簽名[2]。每日由護士長、主管護師和責任護士一起進行護理查房,檢查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注明整改措施實施時間及簽名,如護理中出現變異情況,在變異分析欄中做好記錄。
1.3.1 健康教育知識知曉情況 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共10項內容,每項10分,滿分100分,得分≥80分患者視為健康教育達標,具體內容包括入院指導、術前生化檢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處置、藥物術前準備、術后飲食、活動、術后的體位、促進腸蠕動的方法及出院指導。
1.3.2 并發癥 術后感染、腹脹、尿潴留、圍絕經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癥、性冷淡等。
1.3.3 滿意度 據我省醫院護理工作管理規范標準結合我科室實際情況,制訂統一的護理質量考察標準,對患者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3.4 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 出院時結算的費用及住院時間。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前住院日、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均較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x±s)
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觀察組健康教育內容達標率,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內容達標治、愈率及并發癥情況比較[n(%)]
觀察組在心理支持、關心患者、健康教育、技術水平、服務態度方面的護理質量滿意度分別為100.0%、100.0%、98.0%、96.0%、98.0%,對照組分別為 82.0%、78.0%、82.0%、76.0%、80.0%,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臨床路徑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通過服務對象的健康負責的所有人員,聯合診斷、治療人員共同制訂臨床護理路徑表的應用[3],對患者實施連續、動態、實用的護理,主要適用于住院天數和醫療結果較明確的疾病和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保證了專人嚴格按計劃落實護理措施,減少了醫護人員在診治中的隨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復[4]、康復的延遲及資源的浪費,保證護理服務的優質與完整。同時也是醫療護理系統中各成員間互相溝通的樞紐[5]。本研究在50例子宮肌瘤患者的圍術期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結果顯示,觀察組健康教育內容達標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通過系統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對子宮肌瘤的認知,提高了治療細心,主動配合醫療護理操作,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通過臨床護理路徑既做到了以低廉的費用提供優質的服務,又能夠滿足患者的基本醫療需求,是一種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務模式,符合成本-效益比例的先進管理模式,有利于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護理計劃進行,規范臨床護理工作行為,實現標準化護理[6],提高醫院的經濟管理水平,增加患者的滿意度。臨床護理路徑可提高子宮肌瘤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提高護理質量。
[1]張靜,李永勝.腹腔鏡下和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比較[J].安徽醫藥,2011,15(5):603-604.
[2]潘榮,白洪敏,遲金清.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路徑相關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6):22-25.
[3]翁美卿.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1):152-153.
[4]張景美.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0):68-70.
[5]項同生,邵東芳,張瑜.臨床護理路徑在擇期剖宮產手術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9,34(12):1141.
[6]王金蘭,陳玉霞,彭紅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