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翠容 王李常清 李少雯
廣州市白云區婦幼保健院,廣東廣州 510400
胎兒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新生兒先天缺陷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占活產兒的0.8%~1.2%[1]。近年來,受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影響,我國CHD妊娠發生率有所上升,既給CHD妊娠孕產婦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打擊,也給整個家庭背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隨著各項影像和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多數CHD產前即可獲得準確的診斷,部分結構性心臟異常為不可矯正的致死性畸形,采取選擇性終止妊娠,非結構性心血管輕度異常,可視胎兒情況給予臨床觀察及宮內干預治療,改善胎兒宮內狀況,為出生后及時手術治療做好準備。護理人員應根據孕產婦的需求,積極做好護理干預,促進優生優育,降低心理傷害,提高CHD孕產婦的生活質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對1 320例來院產前檢查的高危孕婦行超聲心動圖技術檢測,發現有先心病的胎兒47例,先心病檢出率為3.56%,其中高危妊娠孕婦的胎兒先心病 41 例,檢出率為 87.23%。 孕齡 22~40周,平均(27±3.5)周,孕婦年齡 22~39 歲,平均(28±3.5)歲。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在孕產婦入院時,對保胎孕產婦或引產孕產婦進行健康需求調查。調查前,根據不同文化水平的孕產婦,詳細地向其本人及家屬,解釋調查目的、意義,是為孕產婦提供最佳的護理心理服務,提高她們參與調查的熱情和積極性。以單項選擇的方式,計算百分數。
發放問卷47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率為100%。各項目具體調查情況見表1。
目前,并非所有的CHD孕產婦都要選擇終止妊娠,大部分心血管異常的胎兒能夠得到明確的產前診斷,部分胎兒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產前干預已獲得成功的臨床應用[2],在圍產期,通過一系列的臨床和護理干預,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針對CHD孕產婦的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結果,主要存在知識、幫助和心理方面的三大需求,筆者采取了積極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策。
從表1的調查結果顯示,孕產婦愿意與主管醫生、主管護士溝通的分別為47例(100%)、45例(96%),較多孕產婦及家屬在再次妊娠方面希望得到主管護士的指導,這說明對護士的信任度不斷提高。她們不滿足于只從主管醫生處得到有關知識的指導,而是更廣泛地征詢醫護人員的意見,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確認信息的準確性及被認同程度,所以,護士成為她們得到信息來源的主要對象之一。當護士被問及有關方面的知識時,不能采取回避的態度,否則會加重孕產婦及其家屬的擔憂,降低對護士的信任度,不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以往傳統的護理工作,僅滿足于被動地執行醫囑,對于CHD的專業知識,較少涉及,對于專業性強的病例,護理人員的知識顯得貧乏,所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組織護理人員參加CHD知識的專題學習講座;②參加醫護人員的CHD病例討論;③醫護人員聯合查房;④業余學習CHD知識。通過以上幾方面,大大地提高了護理人員的CHD知識水平,確保準確地回答孕產婦與家屬的疑問,及時向他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滿足他們的對CHD知識需求,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表1 47例CHD孕產婦的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結果
經過醫生確診,并進行產前優生篩查和風險因素評估,風險較小的,可施行保胎分娩的CHD孕產婦,護理人員協同主管醫生,做好產婦和其家人的思想工作,通過圍產期的干預和產后的治療技術,可保證胎兒今后的健康成長,取得孕產婦和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而風險較大的,無法保胎的CHD孕產婦,也同樣向孕產婦及其家人闡明情況,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接受。通過醫護人員主動解釋,98%孕產婦都能夠遵醫囑執行。
孕產婦孕育CHD,對整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孕產婦既要面對妊娠、分娩的生理反應,又要承受來自于社會和家庭成員的巨大壓力,所以CHD孕產婦的負性心理遠遠大于正常妊娠分娩的產婦。及時做好CHD妊娠孕產婦的心理干預,減少妊娠造成的傷害和痛苦,是護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2.1 保胎分娩產婦的干預措施
對于保胎分娩的CHD孕產婦,醫護合作,說服孕產婦及其家人,根據現有的圍產期技術干預和產后的治療技術,很有希望保證胎兒今后的健康成長,務求取得孕產婦和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3.2.1.1 產前護理工作 當孕婦被確診為CHD妊娠后,無法預知生下來的CHD胎兒的樣子,96%的孕婦往往會有很大的情緒波動,悲傷憂郁,煩躁不安,孤獨無助,對分娩的過程感到恐懼,精神壓力大。焦慮、恐懼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對疼痛的敏感性,使身體倍感壓力,而不斷重復上述循環的的結果可導致子宮收縮不良、產程延長等狀況的發生。做好產前工作,首先是待產房布置趨向家庭化,給孕產婦溫馨怡人的感覺;其次護理人員要語氣緩慢輕柔,主動地與她們交談,鼓勵她們說出心中的不安,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第三是態度和藹,耐心細致,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前向孕產婦講解分娩的過程、注意事項,消除恐懼與不安,幫助孕產婦釋放精神上的壓力,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度過圍產期。同時,尊重她們的隱私,89%家屬對孕產婦懷上胎兒先天性心臟病認為是見不得人的事,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羞怯心理,拒絕同病區其他人知道。護理人員應操守職業道德,保護患者的隱私,不把她們的情況隨意告訴其他無關人員,應盡量安排她們單獨一個房間,減少不良的外界刺激。
3.2.1.2 分娩時的干預 ①疼痛問題,產婦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疼痛的程度,護理人員根據產婦的耐受力強弱、個性特征,選擇不同的干預方法,從語言上關心、安慰,講解分娩的過程及緩解疼痛的方法,或進行舒適撫摸,使其情緒的得到安定,或者讓丈夫陪伴并實施“一對一導樂”陪伴分娩,減輕恐懼緊張的心理;②進入活躍期,指導產婦做呼吸訓練,腹式呼吸和屏氣,護理人員撫摸子宮下段,按摩腰骶部酸痛處,以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宮縮過強過頻時,通過與產婦交談等方法以分散其對疼痛的注意力。在宮口開全時,指導產婦正確用力,在宮縮時屏氣用力。在宮縮間歇期間保持體力,進食高熱量食物,如牛奶、巧克力,使其精神振奮,應對下一次宮縮來臨。時常鼓勵產婦重復正確的行為,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沒有孤獨感,減輕對分娩的緊張與恐懼;③胎兒娩出后,適當的處理后,抱出產房讓家屬及時查看,暫對產婦保密,待胎盤胎膜娩出,子宮收縮良好,產婦情緒穩定時再告知真相,避免產婦產后出血等情況的發生。整個生產過程,醫護人員要保持輕松、鎮靜、自信的神情,讓產婦充滿信心。
3.2.1.3 產后心理干預 ①鼓勵家屬和親朋好友來訪,嚴密觀察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指導產婦多飲水,產后4~6 h要鼓勵產婦及時排尿,防尿潴留及子宮收縮乏力而發生產后出血。產后做好防感染,及時更換會陰墊和床單;②加強嬰兒喂養的指導,指導母親正確掌握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的知識和方法,鼓勵產婦及家屬給予嬰兒更多的關愛,不歧視嬰兒,并列舉實例,說明現在醫學科學發達,輕度的缺陷兒,只要及時采取措施治療,也能矯正,并主動與新生兒科聯系,使畸形新生兒得到及時診療;③情緒低落的產婦,要給予正確心理疏導,引導家屬給予產婦更多關愛、鼓勵與支持,特別是丈夫的關心和陪伴,預防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3.2.1.4 出院時的心理干預 ①指導產婦出院后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飲食,注意休息及個人衛生情況,產褥期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預防盆腔感染,產后42 d復查;②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及時到心血管專科門診咨詢,告知缺陷兒的最佳矯正時機和注意事項,讓產婦及其家人對孩子充滿愛心,提高生活質量;③做好產婦的家人、朋友的工作,要他們給予產婦更多關愛、鼓勵與支持,使產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樹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礙;④做好隨訪工作,跟蹤指導、了解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和孩子的繼續治療、成長情況等。
3.2.2 引產孕產婦的干預措施
3.2.2.1 解釋工作 對于染色體異常和宮內病毒感染,伴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畸形胎兒,應立即終止妊娠。復雜的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特別是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畸形的,由于預后較差,建議終止妊娠,如法洛氏四聯癥、Ebstein s'畸形等[3]。引產的孕產婦的心理上很難接受CHD妊娠的事實,更擔心失去胎兒以后,能否再懷孕或再次發生胎兒不正常。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醫生,做好CHD妊娠的相關知識的解釋工作,分析致畸原因,說明不能繼續保胎的原因、后果等,勸說孕產婦及其家人接受引產的現實。給予她們關心、體貼、愛護和安慰,使孕產婦感到被重視、被認可,恢復自信心。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產婦的隱私。
3.2.2.2 引產時護理 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微笑服務,盡可能為其創造優良環境,充分發揮語言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用尊重的態度和平等口吻與之交談,介紹引產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及處理方法,消除對引產的恐懼。進行引產檢查及手術過程中要做到手法輕柔,技術嫻熟,給孕產婦信心和安全感,消除心理障礙。
3.2.2.3 產后乳房護理 及時指導服用回奶藥物,并加強對乳房的護理,防止乳房受到擠壓,避免乳腺炎的發生,減輕痛苦。
3.2.2.4 延伸服務 85%育齡產婦再孕時,都希望向醫生、護士關于優生優育方面的咨詢。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工作,在婦產科門診、院內宣傳欄等地方張貼常見畸形兒的類別、形成原因及預防措施等方面的圖片和資料,在孕早期要加強預防。建立專門的檔案、資料,與門診醫生一起分析本次不良妊娠的相關因素,共同對產婦追蹤、指導。密切與產前診斷、遺傳實驗室人員及主管醫生溝通,指導產婦在再次懷孕前進行產前優生篩查,如血檢測致畸四項等,反復流產或發生多次胎兒畸形者,建議夫妻一起做遺傳咨詢。引產后有針對地隨訪,施行心理安慰和孕前教育指導,釋疑和解惑,引導她們走出畸胎妊娠的陰影,恢復自信,以健康的心態再次懷孕。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早期干預治療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4],其中心理干預是整體護理的核心和發展,貫穿于臨床護理的全過程。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畸胎妊娠產婦產后發生抑郁、焦慮程度高于正常產婦[5],所以應該根據病情、預后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為孕產婦創造融洽的氛圍和治療的環境,保證孕產婦順利渡過生理、心理不適期,確保孕產婦及其家屬能按照醫生的要求,繼續妊娠或終止妊娠。嚴重胎兒心血管疾病不僅影響圍生兒的存活而且影響其出生后生長[6],護理工作既要保證優生優育、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同時也要促進產婦的身心康復,恢復生活信心,達到最佳的護理目標,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兒童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7]。
[1]潘微.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與干預策略[J].嶺南心血管疾病,2009,15(4):268-270.
[2]周開宇.胎兒心臟介入治療現狀及展望[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13(6):527-531.
[3]黃鶯鶯.妊娠期胎兒心臟病的治療進展[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9,18(9):708-710.
[5]陳華學,王秀梅.妊娠不良結局孕產婦身心狀態與護理應對方式的臨床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l6-18.
[6]王 ,李常清,李霞,等.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先心病在高危妊娠產前篩查中的意義[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4):117-118.
[7]舒立波,屈煜,楊秀萍.2008年~2010年寧波地區先天性心臟病檢出情況及產前診斷[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2,2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