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王貽蓮
煙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屬同翅目粉虱科,食性極雜,寄主作物多達400余種。成蟲、若蟲群集于葉背刺吸植物汁液,使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導致植株衰弱,甚至全株枯死,還分泌蜜露誘發煤霉病,并可傳播70多種病毒病。煙粉虱除為害露地蔬菜外,近年來也成為大棚等保護地蔬菜栽培中最難防控的害蟲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化學藥劑防治煙粉虱,但是高頻率使用殺蟲劑對煙粉虱產生了較大的選擇壓力,導致其對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昆蟲生長調節劑類、煙堿類等農藥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目前抗藥性問題已成為煙粉虱難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世界煙粉虱防治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了篩選高效防治煙粉虱的藥劑,筆者進行了不同藥劑對煙粉虱的田間藥效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藥劑有24%噻嗪酮·啶蟲脒微乳劑(寧波中北生物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6%啶蟲脒·聯苯菊酯微乳劑 (海南力智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提供);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上海悅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3%啶蟲脒微乳劑 (江蘇克勝集團公司提供);25 g/L聯苯菊酯乳油(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供試作物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試驗于2010年11月在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藥效園大棚內進行。番茄9月上旬播種,9月下旬移栽,于開花初期施藥。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24%噻嗪酮·啶蟲脒微乳劑 72 g/hm2; 處理 2,6%啶蟲脒·聯苯菊酯微乳劑27 g/hm2;處理3,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75 g/hm2;處理4,3%啶蟲脒微乳劑20.25 g/hm2;處理 5,25 g/L 聯苯菊酯乳油 15 g/hm2,以清水為對照(CK),每個處理4次重復。小區面積15 m2,隨機區組設計。使用藥械為利農16 L(HD-400型)背負式噴霧器,可調圓錐形噴頭,壓力45 Pa,噴霧速度0.45 L/min,667 m2藥液用量60 kg,試驗期間以晴朗和多云天氣為主。
每個小區取10片復葉定點調查全株煙粉虱成蟲數,用藥前調查蟲口基數,用藥后1,3,7 d調查活蟲數,共調查4次,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
由表1可見,幾種藥劑對煙粉虱均有較好的防效,藥后1 d聯苯菊酯藥效最低,為75.09%,其他各處理防效均在80%以上,24%噻嗪酮·啶蟲脒微乳劑處理防效最高,達88.19%,表現出良好的速效性。藥后3 d,噻嗪酮·啶蟲脒、啶蟲脒·聯苯菊酯和啶蟲脒防效均在80%以上,其他各處理防效均低于80%。藥后7 d噻嗪酮·啶蟲脒與啶蟲脒防效較好,且持效期較長。

表1 幾種殺蟲劑防治煙粉虱田間效果比較
從供試5種殺蟲劑藥后綜合防效來看,24%噻嗪酮·啶蟲脒微乳劑、6%啶蟲脒·聯苯菊酯微乳劑、3%啶蟲脒微乳劑低毒安全,對于煙粉虱防治速效性較好,持效期7 d左右,是防治的首選藥劑;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其速效性良好,但持效期不長;而25 g/L聯苯菊酯乳油防效略低,建議與其他農藥混用和輪用。
根據煙粉虱成蟲的活動特點,于早晨露水干后進行施藥,重點噴施葉片的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此外,煙粉虱世代重疊,藥劑使用時需要連續噴藥3~4次,才能收到明顯效果。
[1]姚士桐,吳華新,鄭永利.茄果類蔬菜病蟲原色圖譜[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14-115.
[2]石寶才,羅晨,張君明,等.12種藥劑對煙粉虱Bemisia tabaci田間藥效試驗[J].北京農業科學,2000(S1):48-54.
[3]褚劍峰,吳愛芳,葉國華,等.煙粉虱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0(1):128-129.
[4]田晶,馬瑞燕.有效防治煙粉虱的幾種農藥[J].世界農藥,2006(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