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云
黃瓜枯萎病一直困擾著衢州菜農,且發病率逐年增高,被當地菜農稱為黃瓜的“癌癥”。使用傳統的農藥防治,防治效果差(防效約60%),防治不當常造成絕收。浙江省衢州市柯城蔬菜技術推廣中心從2001年開始成立 “蔬菜枯萎病和青枯病的節能高效防治關鍵技術”課研組進行技術攻關,2009年由浙江省科技廳立項實施。經過10 a不斷地進行農藥品比試驗,結合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探索出一種使用混合農藥有效防治黃瓜枯萎病的辦法,使平均防效從原來的60%上升到96.43%。
供試藥劑有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上海菱農化工有限公司生產;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山東省濰坊市農藥試驗廠生產。試驗黃瓜品種為津優1號。
試驗基地位于衢州市柯城區信安街道東門村,年均氣溫14℃左右,年均降水量2 000 mm,無霜期180~200 d。試驗區基地已種植蔬菜12 a,4 a前枯萎病發病率很高,很多農戶種植的黃瓜因枯萎病而絕收。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Ⅰ為72%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葉面噴施或灌根,處理Ⅱ為50%速克靈1 200倍液葉面噴施或灌根,處理Ⅲ為50%速克靈1 200倍+72%農用鏈霉素2 000倍混合液葉面噴施或灌根,處理Ⅳ為清水空白對照(CK)。小區面積為13.5 m2(1.5 m×9 m),栽培黃瓜 50 株,行距 0.78 m,株距0.35 m,3次重復,隨機排列。試驗時間為2010年2~7月,1月15日播種,2月25日定植。3片真葉時開始噴施第一次藥,以后每隔7 d施藥1次,連續用藥9次。在最后一次用藥后20 d,調查各處理的防治效果。采用系統調查法,每7 d進行1次感染情況調查,記錄健株數、發病株數,計算平均值。最后一次調查日期為6月22日。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株數)×100%,防治效果(%)=[(對照區發病率-處理區發病率)/對照區發病率]×100%。
由表1可知,處理Ⅲ (50%速克靈1 200倍+72%農用鏈霉素2 000倍混合液)防效最佳,平均防治效果達到96.43%。處理Ⅱ(單用50%速克靈1 200倍液)的平均防效為61.90%;處理Ⅰ(單用72%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的平均防效為59.52%。處理Ⅰ與處理Ⅱ的防治效果差異不明顯。
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是一種低毒高效廣譜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耐雨水沖刷,對抑制病斑發展有特效,持效時間長,對人、畜、魚類毒性低,對天敵影響小,對作物安全。同樣,農用鏈霉素也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殺菌、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對煙草、瓜果類蔬菜等多種農作物的細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明顯,具有高效、廣譜、安全、藥效期長、無公害等特點。因此,2種農藥對黃瓜以及其他多種蔬菜都是安全的。
在探索出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混合液防治黃瓜枯萎病效果好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這2種農藥復配后的穩定性,為農藥儲存和使用安全、高效、便利提供依據。
Agilenr GC6890氣相色譜儀,電子捕獲檢測器(ECD),色譜柱 DB-5 30 m×0.25 mm×0.25 mm。
50%腐霉利(50%速克靈),上海菱農化工有限公司生產;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山東省濰坊市農藥試驗廠生產;乙腈、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均為AR級;氯化鈉為AR級。
將 72%農用鏈霉素和 50%腐霉利以 2∶1,1∶1,1∶2的3種比例配成1%~2.5%的溶液,然后間隔不同時間用液相色譜測定這2種農藥混合后的穩定性。
柱溫100℃保持1 min后,以25℃/min升溫至185℃,再以 20℃/min升溫至 260℃,并保持 4 min;進樣口溫度265℃;檢測器溫度290℃。
液態溶液混合后穩定性情況如表2所示。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的液態復配農藥,在放置10 h以上的過程中未出現嚴重的降解情況,鏈霉素的降解率不超過4%,腐霉利的降解率不超過2%。

表2 液態農藥混合后的穩定性(降解率)比較
通過試驗及分析發現,“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復配后穩定性較好,防治黃瓜枯萎病效果顯著,不僅能夠克服和延緩抗藥性,還能起到增強藥效、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成本等作用。因此,利用速克靈混合農用鏈霉素防治黃瓜枯萎病值得推廣,但要有效防治黃瓜枯萎病不能只停留在用藥層次上,要結合抗病品種的選育、輪作、重視腐熟有機肥的使用等傳統的農業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