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全
甜瓜是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據統計,全國甜瓜栽培面積在40多萬hm2,保護地栽培面積占總面積的60%以上。早春保護地生產中,低溫影響甜瓜花粉發育,常導致授粉受精不良[1],影響甜瓜產量及品質。因此,特開展甜瓜花粉的萌發特性研究,為甜瓜雜交育種及早春保護地優質高效栽培提供技術保障。
試材來源于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育種研究室,中間類型(編號為E)為薄厚皮雜交種,薄皮類型(編號為G)、厚皮類型(編號為W)為經8~9代選育的性狀穩定的自交系。試驗選取不同類型甜瓜材料各6份,于2011年3月5日播種,5月上旬采集花粉進行花粉萌發試驗。
用15%蔗糖+20 mg/L硼酸+1.0%瓊脂作為基本培養基[2],pH值6.0。配制好的培養液分裝于直徑為6 cm的培養皿中,每皿約3 mL。9:00采集當天開放的雄花,將花粉及時接種到裝有上述培養基的培養皿中,上蓋保濕物,每皿4~6個花蕾,每個處理3 皿,分別放置于 9,12,15,18,25,30℃的 GXZ300C光照培養箱中培養,2 h后用I-KI溶液進行固定。最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并統計花粉的萌發率。觀察時,芽管超過花粉粒直徑一半的算發芽,每皿取5個視野,分別統計各視野中花粉粒總數與發芽花粉粒數,計算花粉萌發率。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不同類型甜瓜花粉的萌發率不同。溫度在9℃時,3個類型甜瓜平均花粉萌發率極低,僅為9.53%;隨溫度的升高,花粉的平均萌發率明顯提高,到25℃時達到最高,為87.87%;30℃時花粉平均萌發率為78.5%,較25℃時有所降低。隨溫度的升高,F值先增加后減小,最后又增大,12℃時F值最大,為5.12;25℃時F值最小,僅為0.78。對不同品種間花粉平均萌發率經進行方差分析可知,在萌發溫度12℃時,3種類型甜瓜花粉萌發率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可見不同品種花粉的活力差異在12℃時最大,因此,12℃可作為不同類型甜瓜花粉萌發的選擇溫度。

表1 不同類型甜瓜花粉在不同萌發溫度下的萌發率
結果表明,不同類型甜瓜花粉存在較大差異,在較低萌發溫度時,薄皮類型甜瓜花粉萌發率平均值最大,中間類型次之,厚皮類型最小,三者存在顯著性差異;在較高萌發溫度時,厚皮類型甜瓜花粉對溫度的忍耐力較薄皮類型及中間類型強。
同其他作物一樣,甜瓜花粉的活力除存在自身遺傳差別外,還受溫度、光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3]。在不同的低溫下,甜瓜花粉活力表現差異較大。3種類型甜瓜在18~30℃花粉萌發率較高,25℃為最佳萌發溫度;萌發溫度為12℃時,3種類型甜瓜花粉萌發率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故12℃可作為不同品種甜瓜花粉萌發的選擇溫度。同時,薄皮甜瓜花粉在低溫下生活力較厚皮甜瓜和薄厚皮中間型甜瓜的花粉生活力高,因此,在選擇早春保護地甜瓜栽培授粉品種時,可優先從薄皮類型中選擇。
[1]劉永慶.葫蘆科蔬菜花粉萌發特性的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1994,3(12):212-216.
[2]辛建華,傅振清.哈密瓜花粉離體萌發特性的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6):471-473.
[3]陳國平,郭得平.溫度及生長調節物質對番茄花粉萌發的影響[J].中國蔬菜,1989(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