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岱清教授(左二)陪同美國西北大學干細胞治療專家到實驗室參觀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了用免疫細胞治療腫瘤的嘗試,并獲得了成功,使腫瘤細胞生物學治療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三種治療模式之外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模式。本世紀初,在美國舉行的“國際腫瘤生物治療及基因治療年會”總結報告指出,“生物治療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種有望完全消滅癌細胞的治療手段,21世紀是腫瘤生物治療的世紀。”
細胞治療克服了臨床常規治療的局限性,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同時,對于一些目前尚無有效療法的疾病來說,或許就是那片突破生命禁區的綠洲。
高岱清,青島市中心醫院生物治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美國癌癥研究學會活動會員,專攻方向為細胞免疫抗腫瘤治療和干細胞治療臨床研究與應用。他1982年畢業于青島醫學院醫療專業,1997年從事人體細胞治療工作,有近15年干細胞臨床應用和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經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共發表論文15篇,撰寫專著4部,代表著作有《反思腫瘤》。
高岱清中學時代酷愛數理化,卻誤打誤撞地進入了青島醫學院醫療專業。大學期間,相依為命的祖母因宮頸癌去世,對他打擊很大,也使他決心解開腫瘤之謎。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癌生物學》。這本書給了高岱清對于腫瘤治療的啟蒙教育。使高岱清尤為震撼的是,書中研究表明,腫瘤細胞竟然能在胚胎環境下轉化為正常細胞。也就是說,解決腫瘤的出路在于病人自身的調節,而非藥物殺滅。
1985年美國外科醫生Rosenberg博士發表了用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可以治愈晚期腫瘤的觀點。90年代初,國內引進了這項技術。1994年青島市中心醫院也將其引入到臨床,但結果顯示,對晚期腫瘤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副作用很大。一年后,因該技術在國內的應用過于混亂,且療效不確實,衛生部對該項目進行了整頓。青島市中心醫院雖然通過了驗收,但其有效性受到普遍質疑。
面對質疑,該項工作是否還要進行下去,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一動因使高岱清對前期治療的病例進行了隨訪和評估,結果顯示,雖然與Rosenberg后來的報道一致,該技術對各種療法治療無效的晚期腫瘤沒有確定治療效果,但是,有3個病例卻引起了高岱清的濃厚興趣—這3例病人在腫瘤手術切除后用這種療法治療,全部存活,而且腫瘤沒有復發,均正常工作和生活。
雖然這不能說明問題,但是為高岱清打開了一種思路:這種方法可能對腫瘤的術后預防復發有效。于是他有意識地觀察腫瘤術后和腫瘤穩定病人的治療效果,并將LAK細胞的工藝進行改進,形成CD3AK細胞制備技術。
這項技術的最大受益者有兩人,一位惡性黑色素瘤的患者,2003年接診。她患有足底惡黑,手術切除后出現患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轉移灶約鵪鶉蛋大小。經兩個療程的治療,病灶縮小至花生米大小,隨后用細胞因子維持治療,雖然病情時有反復,但腫瘤最終于2010年消失,2011年終止治療。
惡黑是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一般來說,平均生存時間不超過1年,這例病人已經生存10年,并且腫瘤完全消失,應該是這種療法的成功案例。
第2例病人2002年發現患有喉癌,手術后醫生判斷,病人的情況非常嚴重,生存期不超過兩年。為了防止術后腫瘤復發,沒有化療,使用CD3AK治療,2005年做一個療程DC+CIK治療,病人目前沒有發現腫瘤復發和轉移,仍正常生活。而與他同時手術切除腫瘤的另外一位喉癌病人,病情相對較輕,于手術后一年多后因腫瘤復發而死亡。
2004年底高岱清引進了負載腫瘤抗原的樹突狀細胞(DC)抗腫瘤治療技術,并將原有的CD3AK抗腫瘤技術升級為CIK抗腫瘤技術。根據前期治療經驗,新技術傾向于治療腫瘤手術后病人和經過其他治療病情比較穩定的病人,并且探索沒有手術條件的晚期腫瘤的治療方法。
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高岱清認為傳統的腫瘤三大治療方式各有利弊:通過物理和化學的方法不可能解決腫瘤復發和轉移,要從根本上解決腫瘤問題,必須依靠病人自身對腫瘤的控制能力和免疫抗腫瘤能力。于是,他們建立了一整套細胞免疫綜合抗腫瘤治療的思路,即以DC+CIK細胞免疫治療為主線,以提升病人的抗腫瘤免疫應答能力為途徑,以多種治療方法有機結合為手段,達到在不損傷機體免疫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殺滅或抑制腫瘤的效果,以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最終根除腫瘤。
根據這個思路,他們以DC+CIK治療為主,將細胞因子治療、介入治療、冷凍治療、分子靶向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化療有機結合,形成細胞免疫綜合抗腫瘤治療方案,再根據病情的不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在這種治療思路的指導下,治療效果明顯提高。與此同時,細胞培養方法也不斷改進,使培養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也不斷提高。
2010年,高岱清在天津舉行的“2010細胞治療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前沿研討會”上,首次公布了細胞免疫綜合抗腫瘤治療思路,2011年和2012年在全國學術會議上又進一步完善了這一治療理念。
經過7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們接診的各種腫瘤術后經免疫綜合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90%左右,其中結腸癌術后5年生存率100%,胃癌和肺癌術后5年生存率均為88%。胃癌和結腸癌術后治療效果在2012年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年會公布后,引起許多國際專家的關注,其中有位專家評論說,這是他目前見到的最好的治療效果。

高岱清教授(右一)陪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到實驗室參觀

在2012年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年會展示細胞免疫綜合治療對胃腸道腫瘤的治療效果,并解答外國專家的問題
此外,無法手術的晚期腫瘤病人,經細胞免疫綜合治療后,生存時間較常規治療延長1倍多,許多病人長期存活。2005年治療一位肺癌病人,經1個療程的細胞免疫治療配合低劑量化療,腫瘤消失,至今無瘤生存,并正常生活。2008年初接診的一位晚期肺泡癌病人。此前,經國內多家著名醫院接診認為,該患者只能存活3個月至半年。2008年,經4個療程的細胞免疫綜合治療,患者腫瘤基本消失。但是患者隨后拒絕進一步治療,2011年2月病情惡化,期望治療,遺憾的是此時病人身體條件太差,只維持了3個月壽命。這位病人的狀況提示,免疫治療效果與身體條件有密切關系。
高岱清的治療,出現了一些喜人的臨床成果,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對于奮斗在細胞治療以及臨床應用領域的科研以及臨床工作者來說,這是開拓研究思路的好方法。但是,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人類疾病治療手段,確切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晰,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是目前科學家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因此,探尋生命禁區癌癥這一沙漠中的綠洲,仍然是高岱清和他的同行們需要攻堅的戰役。目前高岱清與美國加州大學簽署協議,聯合進行細胞免疫抗腫瘤治療的基礎研究,進一步提高腫瘤治療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