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從事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的一個全新領域,這一新領域在給人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同時,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由于網絡環境復雜,人們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脅,在網上進行交流或商品交易時,會有個人信息泄露的危險。因此,發展和創新有效的密碼系統、提出保護信息安全的新方法新對策,已成為當務之急。2012年5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信息化、保障信息安全工作,討論并通過了《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指出應健全安全防護和管理,加快安全能力建設。
為了探討我國信息安全工作的未來趨勢和發展前景,并進一步明確信息安全工作的研究方向,明確信息安全工作的研究思路,2012年7月27日,以“構建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新形勢下的信息安全重點工作及新一代信息安全架構”為主題的2012中國信息安全技術大會在北京舉行,近500名信息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為信息安全的發展出謀劃策。貴州大學信息安全與智能科學技術研究室主任汪學明教授參加大會并在會上作了題為《多方安全協議形式化分析方法研究與應用》的報告。在信息安全領域,他與研究室成員一起,取得了諸多優秀的科研成果,為我國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會的休息時間,汪學明教授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汪學明(左)與國際著名密碼學家Adi Shamir教授(中)等合影
汪學明是一個很不容易對自己滿足的人,這在他一直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并完善自己的漫長道路中有著很好的體現。1987年畢業于安慶師范學院,他考上了貴州工學院碩士研究生。1990年碩士畢業至今,在貴州大學(原貴州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學院從事計算機科學和信息安全等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在這期間,雖然教學和研究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沒有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學習和深造。2002年7月,他參加貴州工業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研究生班課程學習,獲得優異成績;2004年7月參加教育部舉辦的暑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高級研討班學習,主修《可計算性與計算復雜性》、《密碼學及應用》兩門主要課程,為從事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學術水平,2008年7月他拿到了貴州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的博士學位。在團隊建設方面,他帶領著研究室成員一路拼搏奮進,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汪學明教授介紹說,貴州大學信息安全與智能科學技術研究室成立于2004年,剛剛成立時的名字是貴州工業大學信息安全與智能網技術研究室。2005年,貴州工業大學與貴州大學合并成立新貴州大學(211重點建設大學),研究室更名為貴州大學信息安全與智能網研究室。直到2008年,研究室才正式更名為貴州大學信息安全與智能科學技術研究室。“研究室剛剛建立的時候,技術力量比較薄弱,實驗條件也比較差,當時辦公條件很簡陋,只有幾臺電腦。”就在這種只有幾臺電腦的窘境下,他帶領著研究室成員從艱難的起點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經過了近8年的發展,研究室已經頗具規模,目前有教授8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博士后3人、博士10人,另外還有若干名碩士。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室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密碼學與信息安全、通信與信息系統、邏輯科學與智能科學。其中,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智能網新技術是研究室兩個重要研究方向。

汪學明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參加2007計算機智能與安全國際會議
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公鑰密碼、分組密碼、Hash函數、數字簽名、密鑰管理、訪問控制、信息安全系統體系結構等信息安全核心理論,開發網絡信息安全產品。在公鑰密碼分析研究中,形成了歐幾里德輾轉相除攻擊法、連分數攻擊法、零知識分析策略等有效的攻擊和分析技術,并在(超)橢圓曲線密碼學、門限密碼學、數字簽名、多方計算和多方安全協議形式化分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智能網新技術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移動增值語音及數據業務、移動智能網、下一代網絡與軟交換技術、業務支撐網絡、寬帶IP智能網、移動商務技術、異構環境增值業務和網絡技術、獨立智能外設及多媒體技術、WAP技術等。
研究室在上述研究方向中不遺余力,幾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貴陽市科技攻關項目、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20多項,獲得了諸多優秀成果,多部論文著作被SCI、EI、ISTP收錄。
在這些研究工作中,汪學明教授主持和參加的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貴州省自然科技基金項目5項、省教育廳自然基金項目3項、貴陽市科技攻關項目2項、校級基金項目8項;發表論文共計60余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登載16篇、SCI收錄1篇、EI收錄12篇、ISTP收錄8篇;他還主編了《邏輯學及其應用研究》、《Java程序設計指導》、《Java語言及應用》3部著作。
從研究室剛剛成立時的簡單和簡陋,到現在無論是他個人還是研究室都取得了這么多優秀的成績,這樣的發展和進步讓他覺得十分欣慰和驕傲?!拔覀兪俏鞑康貐^,科學技術的發展比較薄弱,但是我們能夠克服這些不利條件開展研究工作,無論是對我們學校還是貴州省的科研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對于促進貴州大學乃至西部地區高校的科研工作也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他自豪地說。
他告訴我們:“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經有了,我們下一步就是要申報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爭取在信息安全方面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蓖瑫r,他還透露了一個心愿,那就是希望可以與貴州省及國內其他地方的信息安全相關企業合作,將研究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信息安全新產品,為我國的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安全保障保駕護航。
除了指導和參與科學研究工作,作為學校的學科學術帶頭人,汪學明的肩上還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他在教學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他主要承擔了“高等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原理與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字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及其應用”、“數字圖像處理”、“統一軟件開發與中間件技術”、“并行與分布式計算”等課程的教學。他還多次承擔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性的教學工作,2002年榮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榮獲校優秀本科畢業設計指導特等獎。

汪學明(中)與他培養的密碼學及應用方向研究生在一起

信息安全與智能科學科研創新團隊合影
“一個創新團隊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因此他對于人才的培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的教師”,他對于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是否扎實非常關注,并且通過各種方式來鼓勵學生自學,在課堂之外盡量多吸收專業知識。他指導的研究生在研一時通常都會被要求閱讀很多專業書籍,并查閱相關資料,盡量多發現問題并多多思考。經過一年訓練,研二的時候就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階段,他的學生會跟著他一起做實驗做研究,將所學的知識真正應用到研究中。
他對自己的學生有著殷切的希望,希望盡最大的力量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創新平臺,并指導他們找到正確的研究方向和切入點,爭取早一點取得研究成果。提到他對有志從事信息安全研究的學生有哪些期待和要求時,他很認真地思考之后,從幾個方面提出了建議:具備穩固的數學和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扎實的密碼學與信息安全原理知識;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怕困難,遇到問題不要退縮;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勇于創新。
談到創新,汪學明教授表示,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貴州大學信息安全與智能科學的創新研究團隊已經初具規模。團隊成立初期,因為明確地認識到自身科研力量的薄弱,于是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策略,積極向中科院以及一些發展較快較優秀的高校學習,積極了解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并主動參與論壇、學術會議等合作和交流活動,積極從各方面吸取營養,一步步地發展起來,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對于自主創新,汪學明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一直非常注重扎實的基礎知識的作用,因此他首先提到的就是研究者需要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因為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在研究中無往不利,做出真正的成果;同時,要對學科發展的新形勢、新知識有及時的了解,將自身基礎與先進的理念與技術相結合;另外,科學研究人員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研究,認認真真創新,不要受當今社會快節奏的影響,因為科學研究在一定意義上是一項需要“慢下來”的工作;最后他提到,要想有所創新,必須具備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問題,找到真正能夠有所創新的研究切入點,朝著對的方向努力,才能成功到達勝利的終點。
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汪學明告訴我們,目前他們的研究和創新重點集中在多方安全協議的形式化分析方面,已經對現有的多方安全形式化分析方法進行了改進,提出了很多新方法;對多方安全協議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發現很多協議存在不安全因素,研究團隊研究并改進了安全協議,修補了漏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多方安全協議,更加有助于保護多方通信的信息安全。
“不怕困難,勇于創新,為我國的信息安全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边@是汪學明對自己以及研究室的要求,他們也一直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并且成績卓越。信息安全事業發展前路漫漫,但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研究者,相信我們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安全感,能夠更加放心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