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宏,劉開華,潘 勇
(天津大學 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072)
近年來,無線傳感器網絡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都有著較快的發展。這一技術結合了現有的多種先進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途徑。例如:醫療監測,環境檢測,工業控制等。
無線傳感器網絡[1]是一種由傳感器節點構成的網絡,它的特點是傳感節點數目多,易失效,通信能力有限,電源能量有限。根據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特點分析得出,降低能耗和延長網絡生命周期是無限傳感器網絡的關鍵性能指標。在目前的研究中發現,采用分簇的路由算法是高效降低能耗,延長網絡壽命的有效途徑之一。文中對無線傳感器網絡分簇協議LEACH(低功耗自適應分簇協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針對LEACH協議中的簇頭選擇算法提出了改進。
LEACH算法[2]是一種以循環的方式隨及選擇簇首節點,將整個網絡的能量負載平均分配到每個節點上,從而降低能耗,延長網絡的生存時間。LEACH協議定義了“輪”的概念,每一輪由初始化和穩定工作兩個階段,即簇頭的選擇階段和傳輸數據階段[3]。LEACH協議以循環的方式隨機選擇簇首節點,將整個網絡的能量負載平均分配到每個傳感器節點中,從而達到降低網絡能源消耗、提高網絡整體生存時間的目的.在LEACH協議中,同普通成員節點相比,簇首節點的負載較大,能量消耗較快.為平衡網絡各節點的能耗、避免簇首節點過早死亡,采用 TDMA時分復用方式(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周期按輪(round)選舉簇首的原則,每一輪的執行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簇的初始化階段和穩定的數據通信階段.簇的初始化階段主要是選舉簇頭節點,其他節點決定加入哪個簇,然后建立 TDMA列表.為了減少頻繁的重建簇造成的能量消耗,簇建立完成后,會進入穩定的數據通信階段,需要通信的節點會繼續提供收發數據的服務,不需要的節點就會進入休眠狀態,以便節省能量.簇頭選舉的閾值公式為:

在簇的建立過程中,每個節點隨機產生一個(0,1)之間的隨機數,如果產生的隨機數小于閾值T(n),該節點將成為簇頭節點。其中r代表當前循環到第r輪,P代表預期簇頭節點的個數與該輪總的節點數比值,T(n)代表當前的第n個節點的閾值,G是在最后的1/P輪中未成為簇頭節點的節點集。
LEACH協議的優點有,它采用了隨機選舉簇首的方式避免了簇首過分消耗能量,采用數據融合則有效的減少了通信量,因此比一般的靜態算法網絡周期延長了。但是LEACH協議存在的問題有:1)當一個節點被選為簇首時,能負擔的節點是有限的[4],不能因為單純的因為距離近就加入,這樣有可能造成簇首節點的高能耗,從而導致網絡提前死亡。2)由于每輪被分成初始化和穩定兩個階段,而初始化耗能較大,應盡量延長穩定傳輸數據的階段。3)簇頭選擇的個數也應該是動態的,并且能量低于一定值時是不可以被選為簇首的[5]。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文對簇頭選擇算法做出了改進。首先,以基站為圓心,以r為半徑,在將節點網絡劃分成N個小網絡。設網絡的長和寬均為L。其中N=L/r。如圖1所示。

圖1 節點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of all notes
當區域劃分完成后,基站會用廣播的形式通知各個節點所處在哪個小網絡中。我們可以利用正態分布函數來計算哪個區域的節點最適合當簇頭。如式:

其中,Pi是代表在某一個區域內,該區域節點當選簇頭的概率。概率越高被選成為簇頭的幾率就越大。
但由于要考慮到簇頭能量低于一定值時是不可以選為簇頭的,所以簇頭的選擇方法上加入了剩余能量和初始能量的比值[6]。由此得出閾值T(n)的方法改進:

上式中,Ec代表當前節點剩余能量,En代表當前節點的初始能量。
本文采用OMNET++做為仿真工具進行實驗。對原始的LEACH和改進后的LEACH做了對比實驗。實驗中所采用的物理模型與上文中提及的LEACH物理模型相同。
本仿真實驗采用的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仿真參數Tab.1 Parameters of the simulation
在OMNET++下所模擬的網絡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節點第一次選完簇頭并傳輸的過程Fig.2 Process of the notes transmission
本實驗中節點數目為100個,隨機分布在(200,200)的區域內。本實驗采用了兩種不同基站的位置,來衡量原LEACH和改進LEACH的性能好壞。
基站在(0,0)下,對兩種協議的網絡運行輪數進行了實驗,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原LEACH協議的網絡模型Fig.3 Network of the original Leach
通過這兩個仿真圖的對比,可以得出的結論:經過改進的LEACH協議,比原LEACH協議延長了網絡生命周期,并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改進的協議中出現死亡節點的輪數要多一些,并且半死亡節點的時間也要長一些。在基站位置較偏的情況下,發現改進的LEACH協議對延長網絡壽命有一定的作用。

圖4 改進的LEACH協議的網絡模型Fig.4 Network of the improve Leach
基站在(100,100)下,對兩種協議的網絡運行輪數進行了實驗,如圖5和圖6所示。

圖5 原LEACH協議的網絡模型Fig.5 Network of the original

圖6 改進的LEACH協議的網絡模型Fig.6 Network of the improve Leach
通過5,6兩個仿真圖的對比,得出的結論:在基站的位置位于正中間時,對網絡整體壽命都有延長的作用,但相比較來看,改進的LEACH協議,節點死亡的時間要慢一些,這可以充分的進行傳輸信息。經過改進的LEACH[7-8]協議節點死亡率明顯下降,網絡衰減不明顯,網絡壽命明顯延長。
通過3和5,4和6的仿真圖對比,得出的結論是,基站的位置也決定了網絡的衰減情況,基站離網絡節點近時,節點衰亡率較慢,網絡周期會有所延長。相反,基站遠離網絡節點時,節點衰亡率較快,網絡周期較短。
上述仿真結果會存在一定的隨機性,但隨機性不會對本實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故可以得出,進過改進的簇頭協議比原LEACH協議能更好的利用網絡的資源,較大程度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增加了無線網絡運行的時間。
[1]孫利民,李建中,陳渝.無線傳感器網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王殊,閻毓杰,胡富平,等.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理論及應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3]胡君,王雷,林亞平.傳感器網絡中一種基于節點平均能耗的分布式簇頭選取算法[J].計算機應用,2007,27(12):2979-2981.HU Jun,WANG Lei,LIN Ya-ping.Distributed cluster heads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of nodes in WSN[J].Computer Application,2007,27 (12):2979-2981.
[4]Cardei M,DZ D.Improv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ifetime through power aware organization.Wireless Networks,2005,11(3):333-340.
[5]Handy M J,Haase M,Timmermann D.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 with deterministic cluster—head selection[C]//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2002.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0.1109/MW CN.2002.1045790,2002:368-372.
[6]HANDY M J,HAASE M,TIMMERMANN D.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 with deterministic cluster—head selection[C]//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Washington, DC:IEEE,2002:368-372.
[7]蔡悅潔,胡方明.一種基于LEACH路由協議的改進算法[J].電子科技,2012(8):128-131.CAI Yue-jie,HU Fang-ming.An improved algorithm of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LEACH[J].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128-131.
[8]閆仁強,田華.一種基于LEACH的改進型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算法[J].現代電子技術,2009(3):36-40.YAN Ren-qiang,TIAN Hua.Improv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LEACH[J].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09(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