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紅姣,陳立敏,莫慧娟
(杭州市公安局安康醫院,浙江 杭州 311113)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癥狀可分為陽性與陰性,陽性癥狀指精神功能的異常或亢進[1],同時可表現為對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標所采取的破壞性攻擊行為,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常采用藥物治療,但改善患者行為方面的效果有限。閱讀療法又稱閱讀治療,是指患者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有計劃、有控制地閱讀圖書,借以輔助醫治疾病,包括內科疾病和精神疾病[2]。《弟子規》具體列舉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究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3],適合將其作為閱讀治療教材以規范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行為。2011年1月至6月,本院一男病區對30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弟子規》閱讀治療,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入組條件: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4];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5]<40分;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符合入組條件患者60例,按床號單雙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59歲;病程9~27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以上7例。對照組年齡27~75歲,平均年齡58歲;病程10~2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及以上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同時予精神科常規護理及康復管理措施。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增加閱讀《弟子規》。
1.2.2.1 閱讀室準備 環境安靜,有可張貼和書寫的黑板,桌椅擺放整齊,能讓患者自由選擇坐位或站位,閱讀期間盡量減少人員的進出,使患者集中注意力。
1.2.2.2 教材 選用經典的李毓秀《弟子規》全文和人民出版社的小學生《弟子規》作對照教材,將全文及釋義的文字資料打印發給患者。
1.2.2.3 領讀教師 選擇本病區中熟悉《弟子規》全文及釋義并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主管護師作為領讀教師。
1.2.2.4 閱讀實施 將《弟子規》全文分8個部分,在實施閱讀開始8周內,每天由教師按計劃領讀《弟子規》,即教師領讀1句,患者跟讀1句,教師適時對閱讀內容作講解,閱讀時要求患者有端正的坐姿或站姿,30min/d;在閱讀的基礎上,教師指導患者對《弟子規》中部分內容作情景演示,以鞏固所學內容,演示的內容主要結合住院行為規范、與父母長者的相處禮儀、與人結識打招呼、居家行為規范等,同時在演示中穿插患者的閱讀體會和閱讀感受表達,情景演示15min/次,2次/周。8周后,挑選2名對《弟子規》全文及釋義掌握較好的患者每天輪流領讀《弟子規》相關內容,5~10min/d持續進行4個月。患者在集體閱讀之余可自由閱讀。
1.2.2.5 獎勵 在閱讀《弟子規》期間,對閱讀態度認真、及時掌握釋義、并能適當背記的患者每周評選5~10例為“閱讀之星”,對評“星”級的患者給予口頭表揚及在閱讀室張榜公示名單,以激勵患者認真閱讀。
1.3 評價
1.3.1 評價工具
1.3.1.1 攻擊行為發生觀察記錄表 參考相關文獻[1,2,6-8],自行設計攻擊行為發生觀察記錄表,內容包括攻擊傾向(易激惹)、攻擊行為(語言攻擊、肢體攻擊)。
1.3.1.2 修改版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6]量表能準確地描述特定觀察周期內患者最嚴重的攻擊行為,由言語攻擊、財產攻擊、自身攻擊、體力攻擊4個因子分(采用0~4五級評分)和總加權分(即言語攻擊、財產攻擊、自身攻擊、體力攻擊加權分之和)組成,分值越高,攻擊傾向及程度越重。
1.3.1.3 忍耐性(寬容性)量表[6]評估個人容納和接受他人信念價值的程度,包括誠實與善意、公平待人富有同情心、關心他人、信任和正義感4個方面,共30條目,其中3條答“是”計分,27條答“否”計分,高分提示具有容納他人的信念和價值觀,低分提示對周圍人和事物抱有明顯的審視和懷疑態度,不信任他人,人際關系不融洽,可能有暴力傾向和消極行為。
1.3.2 評價方法 攻擊行為發生觀察記錄表記錄閱讀期間兩組攻擊傾向和行為發生數;在閱讀開始前、閱讀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MOAS他評、忍耐性(寬容性)量表自評。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兩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期間兩組患者攻擊傾向及行為發生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期間攻擊傾向及行為發生比較(例次)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MOAS評分結果 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MOAS評分比較 (,分 )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MOAS評分比較 (,分 )
注:1)與閱讀前比較,P<0.05,2)組間比較,P<0.05
因子 干 預 前干 預 后觀察組(30例) 對照組(30例) t值 P值 觀察組(30例) 對照組 (30例) t值 P值言語攻擊 1.31±0.73 1.28±0.69 0.160.87 0.77±0.481) 1.27±0.712)3.140.00財產攻擊 1.03±1.20 1.12±1.11 0.300.77 0.72±1.07 1.10±1.05 1.370.18自身攻擊 0.48±0.23 0.52±0.21 0.690.49 0.08±0.061) 0.47±0.102) 18.010.00體力攻擊 5.13±2.24 5.25±2.14 0.210.84 3.08±1.941) 5.32±1.962) 4.370.00總加權分 7.95±2.46 7.79±3.06 0.220.83 4.64±2.551) 7.86±2.982)4.420.00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忍耐性(寬容性)量表評定結果 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忍耐性(寬容性)量表評定結果(,分)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忍耐性(寬容性)量表評定結果(,分)
時 間 國內常模 觀察組(30例) t值 P值 國內常模 對照組(30例) t值 P值干預前 16.73±4.51 15.23±3.45 2.38 <0.0516.73±4.51 15.38±3.25 2.27 <0.05干 預后 16.73±4.51 17.75±5.17 1.08 0.2916.73±4.5115.42±3.32 2.160.112 t值 2.22 0.05 P值 0.05 0.96
3.1 組織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閱讀《弟子規》的意義 James[9]認為精神病患者的攻擊行為高于普通人群,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發生率又高于其他精神障礙患者。本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攻擊行為史。閱讀療法是依據認知理論的基本原理,并以閱讀指導的形式提高患者認知,從而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10,11]。《弟子規》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將其作為閱讀療法的教材,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可以引導患者恪守住院行為規范,學習居家、出外、待人、接物與求知上應該遵循的守則規范,促進患者之間人際關系的和諧,減少患者在日常交往中由于疾病對自身社會功能、情感和社會關系的影響。
3.2 對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弟子規》閱讀療法的有效性 本文研究顯示,通過閱讀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易激惹、語言攻擊、肢體攻擊的發生數均低于對照組,MOAS評分低于對照組,忍耐性(寬容性)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弟子規》閱讀能減少患者攻擊傾向和行為的發生。《弟子規》“泛愛眾”中“天同覆,地同載”所要營造的大同境界,可以培育患者的集體意識,利于營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接納、相互體諒、相對寬松的人際環境,增進患者間寬容和容忍之心,形成兄友弟恭的相處氛圍,可以避免緊張氣氛可能誘發的攻擊行為,當有個別患者引發沖突時,多數患者會采取容忍的態度和勸導的方式解決沖突,從而避免和減少攻擊行為的發生。《弟子規》中“謹”“信”指導患者自律行為的養成以及集體生活中成員間的相處原則,每周結合病友沖突形成與化解實例的情景演示,使患者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交往方式可以避免沖突、化解矛盾,從而減少因個人不良習慣而引發的攻擊行為。《弟子規》“入則孝”“出則悌”敘述弟子居家和外出必須遵循的禮儀規范,集體閱讀結合情景演示可以督促和提醒患者對照檢查日常行為,如1例患者在病區與病友相處過程中,常常態度粗暴,甚至對病友動手動腳,閱讀《弟子規》后患者對自己過去的行為進行了深刻反省,主動改變了對病友的態度;通過《弟子規》閱讀,患者日常的語言交流注意文明禮貌,直接的言語沖突減少,因相處失禮導致的攻擊行為得以減少或避免。
3.3 實施《弟子規》閱讀的注意點 認知和行為的改變是一個緩慢過程,教師要有耐心、信心;閱讀的環境宜安靜,使患者集中注意力,利于引導患者進入體驗的情境;在集體閱讀過程中,精神獎勵貫穿始終,以鼓勵患者的參與興趣。
[1]王志英,楊芳宇.精神障礙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102.
[2]王松波,范文田,臧瑞英,等.閱讀療法在康復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5,20(11):839.
[3]田啟燕.《弟子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0,(14):152-153.
[4]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5]張明園.精神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81-94.
[6]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1:353,166.
[7]夏琴娟.自我管理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1,10(5):439-440.
[8]沈成亞,張亞玲.行為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作用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7,6(6):365-366,369.
[9]James DV.An increase in violence on an acute psychiatric ward:a study of associated factors[J].Br J Psychiatry,1990,156(6):846.
[10]李尚蘭.閱讀療法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1,9,(8):1234-1322.
[11]張華,劉緒真.圖書療法在臨床醫療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4,13(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