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倫比亞新聞學評論》2012-05/06(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創辦的新聞媒體和市場研究刊物)
創辦于2005年的《赫芬頓郵報》是美國當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博客網站,擁有68個欄目,3個國際版,每月12億的頁面訪問量,僅去年一年就有5400萬人次的評論。它超越了幾乎全美國現有所有新聞網站的流量,集納了如此之多的內容——進入該網站就像是在商場購物,找到出口都很困難。那么,《赫芬頓郵報》網站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社會學家鄧肯·沃茨的《六度分隔》一書為它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該書提出了“小世界”理論,認為任何兩位素不相識的人之間,通過一定的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聯系或關系,這是社交網絡之所以如此流行的根本原因。而從實際運作來看,該網站獲得成功最關鍵的兩點是“病毒式傳播”和“黏性”:第一,要給人們找到一個下次還來訪問的理由;第二,要提供可供分享的內容。在博客盛行的時代,該網站明智地選擇了“名人博客”這一亮點,即便是同業競爭者也忍不住每天前來訪問。
《連線》2012/6(美國著名科技類月刊,著重報道科學技術對經濟、政治、文化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僅僅八年時間,Facebook就吸引了超過7.5億用戶,而對整個互聯網來說,達到這樣的用戶規模則用了至少30 年。如此驚人的增長率是其他任何一家同類公司無法媲美的。如今,Facebook正在向媒體轉型——更接近電視而非網站,更接近網絡媒體而不是一個在線的目的地。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說:“Facebook創辦的初衷并不是成為一家公司,而是實現一種社會使命——讓世界更開放、更聯通。”然而,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扎克伯格和他的公司并不愿意與Facebook以外的網絡世界實現聯通。首先,新的“無縫分享”技術使從該網站轉入外部網頁變得更加困難。其次,Facebook擁有海量的用戶個人數據,但用戶想注銷會員時只能刪除數據,卻無法帶走。此外,該網站本身的所有權集中于一個唯一領導者手中,推行自上而下的控制管理。如果Facebook希望在向媒體轉型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那么扎克伯格和他的團隊必須找到一種方式使他們的社交網絡更加開放而不是更壟斷。

《廣告周刊》2012/4/23-29(原《媒介周刊》、《廣告周刊》、《品牌周刊》合并而成,關注報刊、電視、廣告及品牌經營等業界動態)
《廣告周刊》本期封面文章以“小池塘里的大魚”為題,介紹了十家成功的小型廣告機構:他們遠離美國廣告業中心麥迪遜大街,位于一些僅擁有幾萬人口的小城鎮,盡管他們只有幾名或幾十名員工,卻制作了大量電視片、網站和郵件,為當地零售商、旅行社、高校、醫院、銀行、餐館等提供了貼心的媒體廣告服務。雖然其中的一些機構把觸角伸向了區域性甚至全球性客戶,但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工作還是默默無聞地為當地小客戶服務。當需要將“地方特色”與“平民美學”完美結合時,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專家,因為他們擁有最熟悉當地營銷信息的團隊,擅長把廣告資訊向街坊鄰里娓娓道來。(劉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