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根,李金波(東莞理工學院 圖書館,廣東 東莞 523808)
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由于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特點,專利情報分析已成為企業等市場主體保障技術領先、獲取競爭優勢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在經營決策支持和戰略制定實施等方面,受到了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現。本文在對國內近十年(2001-2010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分析的基礎上,總結該領域的總體研究狀況和主要成果,歸納其發展特點和不足,以期對將來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有所啟示。
本文選擇中國知網,采用“篇名”=(“專利”or“知識產權”)and(“情報分析”or“信息分析”)進行檢索,剔除重復和內容不相關的文獻及通知、通告等文獻,最后得出2001-2010年間專利情報分析主要相關研究文獻158篇。本文將從發表時間、研究類型、文獻主題和期刊來源四個方面對這些文獻進行計量分析,以期掌握國內近十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的總體狀況和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十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文獻數量基本呈逐年增長態勢,尤其是從2006年開始,文獻數量顯著增加,其中,2010年相關文獻數量占近十年的22%,說明國內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正迎來一個高峰。
我們將檢出的相關文獻按照其主要內容分為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及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綜合研究三類,其文獻總量分別為28、69、61篇。下面將三類文獻分為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兩個時間段,具體分析其研究類型分布(見表1)。

表1 2001-2010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文獻類型分布
從表1 可以看出,2001-2005年,綜合研究文獻所占比例超過一半,可見此階段屬于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的逐漸成熟期,注重理論與實證研究的結合。2006-2010年,綜合研究比例有所回落,而應用研究在此階段所占比例最大,可見專利情報分析在實際中的應用已成為此階段研究的熱點。
對研究文獻的主題進行統計分析,有利于了解該領域的研究內容和水平,認識和掌握現有的研究優勢和不足,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一定指引作用。筆者通過對檢出文獻的關鍵詞和內容進行分析,將近十年專利情報分析相關文獻研究內容歸納為7個主題(見表2)。

表2 2001-2010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文獻主題分布
從表2 可以看出,近十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的主題分布總體較均勻,其中行業、產業專利情報分析最受關注,文獻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專利情報分析方法、指標和流程。從研究主題的時間序列上來看,專利情報分析方法、指標和流程與企業專利情報分析應用,以及行業、產業專利情報分析,在近十年受到持續關注,幾乎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論文發表,而專利情報分析技術、工具,以及機構、地區專利情報分析則是從2006年開始受到關注,相關文獻也逐漸增多。此外,專利情報分析效用、價值和面向戰略的專利情報分析研究,則出現研究中斷現象,前者未受持續關注,后者則因早期研究基礎薄弱,顯得后勁不足。
為了確定我國專利情報分析研究領域的重要期刊來源,為文獻收集和研究提供指導,下面將對檢出的文獻進行期刊來源統計分析(見表3)。

表3 2001-2010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文獻期刊來源分布
從表3 可以看出,近十年共有70 多種期刊刊發了專利情報分析相關文獻,其中載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共載文84篇,比例超過一半。共有80篇文獻刊發在圖書情報類期刊上,比例也超過一半。此外,在載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中,圖書情報類專業期刊載文量占65%以上。由此可見,我國近十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文獻分布較散,但在期刊專業上呈現相對集中的態勢。
專利情報分析方法是以文獻計量學為基礎,并借助其他學科知識和相關工具完成,方法經歷了從傳統的簡單統計到計算機智能化的演變。國內研究者對此給予了重點關注。如暴海龍、朱東華對當時常見的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如原文分析法、簡單統計分析法、圖表法、動態矢量法進行了回顧。[1]在此基礎之上,黃圓圓等提出了專利情報分析方法體系,并對技術生命周期曲線等常用專利情報分析方法進行了細致的實證研究。[2]此外,方曙等介紹了專利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擬定量分析三大類常用的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并提出在實際運用中要采取多種分析方法組合。[3]謝學軍等則從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對面向技術預見的專利情報分析方法進行了探索。[4]
專利情報分析指標是用來衡量專利主體是否達到既定發展目標的一種科學評價標準。張冬梅、曾忠祿詳細介紹了一些常用專利指標的操作性定義。在專利情報分析實踐中,需要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需要構建合理的、完善的專利指標體系,并通過實踐驗證其體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情報分析流程是情報工作者根據用戶的需求,對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生產與傳播的過程。[5]黃圓圓等在實證研究中將專利情報分析分為專題數據庫的建立、選擇情報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得出結論三個階段。[2]劉璐等將專利情報分析分為專利采集、專利信息分析和專利信息應用三個模塊。[6]陳燕等則將專利信息分析流程分為準備期、分析期和應用期。
對專利情報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效用和價值,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展開了探討。如劉煥成提出了專利信息在分析競爭對手時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發現競爭對手,二是監測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傅長青、顏祥林從國家專利戰略、行業專利戰略和企業專利戰略三個層面,分析了專利信息在高新技術產業專利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政府機構決策、政府項目規劃、發現行業發展方向、行業危機預警、企業經營決策、企業技術引進等等。盧春源等在國外相關專利價值指標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我國上市信息技術企業發明專利數據的分析,檢驗企業專利總量對企業市場價值的影響,從而對專利信息的經濟價值進行了實證分析。
專利情報分析離不開各種工具的輔助,各種分析技術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專利情報分析效率和質量。近十年國內對此的研究也產生了一些成果。如馬建霞、孫成權通過對典型專利情報分析軟件的分析,探討專利情報分析軟件的現狀和趨勢,認為專利情報分析軟件的發展具有利用文本挖掘技術和信息可視化技術進行因素相關分析、網絡數據庫與信息分析軟件相結合的發展趨勢,同時指出對專利的分析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分析。翟東升等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專利信息獲取分析原型系統,將基于概念檢索的網頁文本信息抽取方法應用于專利信息獲取過程,并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專利被引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張穎等提出了一種新的專利信息分析方法——基于XML Schema的專利地圖,描述專利地圖的制作過程,并以數控機床產業為例說明專利信息分析過程。
專利情報分析在國外早已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經營決策,國內企業的專利情報意識近幾年也有所提高,專利情報分析在企業中的應用開始受到持續關注。如邵波從競爭情報和反競爭情報的角度,論述了專利分析的技術與方法在企業決策中的應用,并對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專利分類法與產品分類不一致,以及缺少專利分析軟件等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梁建軍運用競爭情報研究方法從多個視角和多項指標對地方企業的專利活動情況進行分析,并在專利情報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詳細解讀。
專利戰略是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如何根據現有專利技術基礎,有效促進和推動專利戰略的實施,是促進經濟增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關于面向戰略的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成果逐漸增多。如曹雷討論了制定專利戰略的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以及專利戰略信息分析的內容和方法,并提出了面向戰略的專利分析目標、步驟以及方法框架。
對行業、產業的專利信息進行分析,能夠獲得具有縱覽全局及預測發展趨勢的情報,對行業、產業預警和規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內研究者對該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視,成果也最多,其中代表性的主要有:梁建軍運用定量分析方法,通過專利數據庫和專利分析系統對國內已公開的LED(發光二極管)技術專利進行各種指標的分析,從而揭示了臺灣地區企業在大陸申請的專利近幾年大幅度上升,技術主要集中在制造或處理發光二極管或其部件所特有的方法或設備中等一些有價值的情報信息;信息產業部科技司從2006年開始,針對我國IT 產業,通過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制作并發布專利態勢分析年度報告,詳細解析了我國在IT 領域專利申請的總體情況,以及國內外企業在IT 領域的專利申請情況;劉可靜、孫琴通過對國內外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即數字版權管理)專利情報的檢索,分析了當前DRM 新技術的專利發展態勢,從宏觀層面展示了DRM 專利情報檢索和分析的部分結果;姜慧敏對我國和美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專利進行年度、專利年成長率、國家、技術和高產公司這五個方面的對比分析,得出兩國在專利分布、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差異。
除了企業和行業之外,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科技園區等技術創新機構、地區對專利情報分析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對此國內學者也給予了一定關注。如朱慶華等通過比較我國高校與主要行業的專利授權情況,以探討高校的科研地位和作用,同時揭示各類高校在專利申請領域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高校專利申請與授權的空間分布的各項指標,總結了其分布特點,還通過時間序列分析法,分析了我國高校專利申請與授權的各項指標,評價了歷年的專利發展水平,并對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數量進行了預測。袁冰、朱東華針對中關村七大科技園區的全部專利申請數據,使用專利地圖和關聯分析等方法進行了專利情報分析,并得到一些對園區有價值的分析結果。以青、程宏水從專利申請情況和專利技術發展態勢兩大方面,對比分析了1995 至2005年期間廣東、北京、上海三個地區的專利發展情況,并為各省市自身專利發展提供了一些建議。
隨著情報學專業在我國眾多高校的相繼創辦,科技情報研究取得了巨大發展,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部署實施,也使專利情報分析得到了更多關注。特別是2005年以來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正迎來一個高峰,相關文獻量快速增長。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文獻量的大幅增長,卻沒有帶來觀點和理論創新的同步增長,大部分研究觀點相對比較集中,沒有形成百家爭鳴,應用范圍也沒有出現太多新的突破,諸如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專利指標研究、專利情報分析工具、專利情報的應用等,應該有更多新的發展。
專利情報分析屬于情報學、管理學、統計學等不同學科的交叉領域,國內學者對專利情報分析的關注重點和研究角度也各有不同,這為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注入了活力,研究主題范圍也因此十分廣泛。近十年國內專利情報分析研究從方法、指標的理論探索到企業、行業的實踐應用,幾乎涵蓋技術和經濟發展各個方面。然而部分研究主題如面向地方戰略的應用等仍相對薄弱,研究深度亟需加強,而且網絡環境下專利情報分析工具的創新及面向地方戰略的專利情報分析實證等方面,也需要更多關注。
近十年來,我國專利情報分析研究從重理論研究或理論結合實證的綜合研究,逐步轉向更注重面對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研究,如各行業、產業的專利分析,各地區、機構的專利發展狀況分析,以及專利情報分析工具的開發和應用等,逐漸成為廣大學者研究的熱點。理論逐漸應用于實踐,并且與實踐緊密結合、共同發展,這不但豐富和完善了專利情報分析的研究體系,并且為各項實際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面而準確的方法指引。
我國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的研究者來自各行各業,從信息管理到經濟管理,從企業戰略到政府決策,從情報學到計算機應用領域等。通過對來源期刊的作者的統計分析,發現專利情報分析研究最為集中的研究群體為管理學和情報學復合型研究者,一些學者帶領的團隊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如南京大學朱慶華教授、中科院方曙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朱東華教授等為首的團隊,都完成了若干重要課題和研究論文。由此可見,一些以專利情報分析為研究對象的重點研究團隊正在形成。
縱觀近十年專利情報研究文獻,多為科技管理、技術預測、專利計量統計等方面的理論在專利情報分析方面的應用,鮮有情報學理論在其中應用的研究。目前競爭情報服務得到廣泛應用,在此過程中情報學理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情報學最具特色的研究內容之一。專利情報分析研究中包含了大量的競爭情報知識,其主要研究內容是專利情報的產生、傳遞和利用,目的是使專利情報發揮最佳效能。此外,情報學領域中的知識管理、情報用戶研究等理論,與專利分析研究基礎也互有交叉。同時專利分析的實際運用也拓寬了情報學的研究視野,豐富了其學科背景。因此,在保持專利情報分析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的基礎上,應積極將情報學理論應用到專利情報分析的研究當中,使其煥發出新的活力。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入,專利情報分析研究內容也將發生新的變化。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統計,更多新的專利情報分析技術和基于計算機自動化的專利情報分析工具,正在成為我國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的新熱點。國內關于專利情報分析技術和工具的研究和實踐,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說起步較晚,基礎比較薄弱。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國內學者開始在數據挖掘、文本挖掘、Thomson Data Analyzer 以及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等技術和工具應用于專利情報分析的基礎上,開始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技術,如主題爬蟲、社會網絡等,嘗試在專利情報分析研究中尋求技術和工具方面的突破。
回顧我國近十年專利情報分析研究,企業、行業、產業、機構和地區的專利發展狀況分析多有涉及,而對于面向戰略決策支持的專利情報分析則主要在微觀層面,多限于企業或機構管理范疇。隨著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統籌部署,以及國內各地方對知識產權戰略的消化、實施,專利情報分析在戰略決策中的作用亟需提高。而目前在我國,尤其是在地方,由于專利情報利用水平較低,為政府提供的決策支持更多的是對專利數據的簡單統計和歸集,并未形成具有較高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情報。因此,國內研究者應對面向戰略的專利情報分析研究給予更多關注,政府管理者也應該提高自身情報利用水平,共同推動專利情報分析在宏觀和中觀層面的研究和利用。
[1]暴海龍,朱東華.專利情報分析方法綜述[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10):91-93.
[2]黃圓圓,等.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及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121-124,120.
[3]方曙,等.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及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4):64-69.
[4]謝學軍,等.面向技術預見的專利情報分析方法研究[J].情報科學,2009(1):132-136.
[5]包昌火,謝新洲.企業競爭情報系統[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38-39.
[6]劉璐,等.專利信息分析的理論方法及其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07(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