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成立于2008年。學系建設的理念是:強化轉化醫學、早診早治和綜合治療;通過基礎與臨床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國內與國外相結合、科普與防治相結合,提高腫瘤的早期診斷率,以降低腫瘤的發病率,增加腫瘤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學系的組成單位包括首都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附屬北京口腔醫院、附屬北京胸科醫院、附屬復興醫院、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附屬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等十七家附屬醫院和科研機構以及豐臺醫院、電力醫院、石景山醫院、潞河醫院、大興醫院、平谷醫院、良鄉醫院、懷柔醫院等八家教學醫院。
學系系務委員會于2012年6月進行換屆選舉,第二屆腫瘤學系主任為程書鈞院士,常務副主任為任軍教授,副主任由封國生、江濤、支修益三位教授和周翾副主任醫師擔任,李文斌副教授擔任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
腫瘤學系辦公室設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辦公室主任由李文斌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擔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中心掛靠于首都醫科大學腫瘤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是腫瘤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同時也是腫瘤學博士后流動分站。中心是根據國際最著名腫瘤中心的構架模式由綜合醫院發展組建而成,包括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腫瘤放射治療科、腫瘤介入科、乳腺腫瘤科、腫瘤研究室、腫瘤免疫治療中心等。該中心從1972年開始就致力于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及綜合治療,為我國臨床腫瘤的發展模式、早期腫瘤綜合治療的臨床探索發揮了重要作用。腫瘤中心現有病床230張,臨床醫師66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4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5名。該中心注重融合多元文化,學科帶頭人及學科骨干多數具有博士學位及國外留學經歷,分別來自于國內頂級醫院和美國杜克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等。在腫瘤微創外科治療、腹膜后腫瘤手術治療、胃癌及結直腸腫瘤手術治療、乳腺癌保乳手術、腫瘤免疫治療及個體化治療、腦膠質瘤與腦轉移瘤內科治療、腫瘤精確放療、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介入治療等方面居全國領先水平。腫瘤中心擁有Varian醫用直線加速器(Trilogy 21 EX),飛利浦256層iCT等先進設備。近年來負責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50余項,科研經費超過3 000萬元,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
學系成立以來,在首任主任封國生教授的帶領下,在人才隊伍建設、臨床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系2008年總科研經費470萬元,2012年總科研經費達到5 000萬元,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千余篇。打造了腫瘤學國際交流平臺—首都國際癌癥論壇(CICC),成功舉辦了CICC 2009、2010和2011連續3年的論壇。“首都國際癌癥論壇”于2011年3月正式納入到抗癌協會的常規會議。學系同時承辦了第七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這將為學系創造一個更高的學術交流平臺。
學系在“十二五”期間的研究重點是圍繞腫瘤的預防、早期診治和綜合治療進行。主要研究方向是:腫瘤的免疫治療、腦膠質瘤的分子分型及個體化治療基礎與臨床研究、小兒白血病的研究、肝癌的發病機制與臨床研究、癌前病變的研究;進一步整合消化道腫瘤、乳腺癌和肺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資源,形成這幾個方面的優勢。尤其是要發揮綜合醫院的優勢,在癌前病變的認定、預警和干預研究上選題,力爭在腫瘤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上作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