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廣
順著簡陋的升降梯往下落,氣溫越來越低,隨著頭頂光線的逐漸減弱,依稀發現在二三十米沙石的地表下,開始變成巖石。
地下120米,忽然展現出一片四通八達的礦道,巖石中滲出水,一嘗,是咸的。
這是新疆哈密境內,雅滿蘇鎮磁海鐵礦西邊7公里的一處私人礦點,當地人叫他磁西鐵礦。
私人礦點同時也屬于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實驗區和緩沖區交界的地方。1997年,新疆對保護區進行重新規劃的時候,將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屬于嚴禁進行探礦和旅游的區域,實驗區為開放探、采礦和旅游的區域。
廣義上,羅布泊指的是塔里木盆地最低處的鹽殼地貌區域,但對于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羅管局)來說,羅布泊還包括了羅布泊周邊戈壁、沙漠、丘陵。總面積達到7.8萬平方公里,是干涸的羅布泊湖盆面積的170多倍。
9月5日,羅管局從烏魯木齊出發,橫穿羅布泊,對羅布泊進行今年的最后一次巡護。結果發現保護區內探礦的企業不減反增。
“羅布泊式”生存
吾賢富和楊天佑兩人來自四川。9月7日白天,輪到他們倆在磁西鐵礦礦口值班。兩人的工作任務是把升降梯送上來的鐵礦石分類,每車鐵礦石大約1.5噸。
這兩個老搭檔都50多歲了,有十多年的采礦經驗,到羅布泊卻是3個月以前。“這里不該來”,吾賢富笑起來的時候,會露出一嘴被煙熏黃的牙齒。不該來的原因,是賺不到錢和生活太苦。
對于第一點,這兩個搭檔都認了。“我們年紀大了,本來礦山就不要我們這種老人,20多30多歲的最好,40多已經不吃香了,50多的很勉強。”吾賢富說。即便如此,他們在礦山仍有4000元左右的工資。“錢都給我家婆娘和娃耍了。”
“礦區水和食物是從100多公里外的雅滿蘇鎮運過來的,電只能自己發,沒有人,沒有娛樂,也沒有商店。”羅管局的工程師張超說。
張超是這片區域的巡護者,負責保護區內的探礦和采礦管理。
對于2009年末掛牌成立的羅管局來說,在7.8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管住每一個礦點并不容易。“今年3月份,環保部有一支隊伍進入羅布泊進行巡查,生成的報告中指出要將保護區的實驗區劃出去。”張超認為這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早年在圈定保護區面積的時候,劃的太大了,現在看來沒有那個必要。”
磁西鐵礦所處的位置恰好在實驗區和緩沖區的邊界,距離這個鐵礦直線距離不足5公里的地方,還立著“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牌子。
張超說,這是早年立的牌子,2007年對自治區的保護區進行調整的時候,已經將此地劃為實驗區了。而在實驗區,像磁西鐵礦這樣的礦點有20多個。
即使在實驗區,磁西鐵礦的條件仍然很艱苦,甚至沒有像樣的礦工宿舍。
魯戴龍是魯戴坤的哥哥,浙江溫州人,魯戴坤是這個礦的法人,長期不在礦山生活。“這里早上天亮得早,晚上9點天才完全黑下來,白天除了太陽就是風沙,曬起來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魯戴龍說。
但讓他揪心的是,磁西鐵礦的礦石品位不高,而且是“雞窩礦”,必須24小時連軸生產,而全礦上下100多人需要養活。
“現在鐵礦石價格只有600元/噸左右,我們這種品位不好的價格只有300元/噸,算上一個月出廠4000噸,扣掉工資和成本,我們賺不到錢。”魯戴龍說。在羅布泊,礦工的工資甚至能達到12000元/月。
礦點密布
在當地許多老礦工看來,磁西鐵礦只是運氣不好。只要找到好礦,利潤會非常豐厚。
在磁西鐵礦周邊的隔壁上,有著星羅密布的輪胎印,沿著最為明顯的一條軌跡往西南走,大約20公里,就能到哈密與若羌的界碑處。
即便是對保護區的功能區進行調整,這里仍是保護區的核心區。但每隔幾公里,都能發現礦點。
羅管局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一份地圖中顯示,在保護區的核心區,大型的礦點還有淤泥河鐵礦,鹽水泉金礦,而緊挨核心區西邊還有紅十井金礦,白石灘錳礦和大青山礦區。
“這些礦都是在保護區成立以前便已經辦好采礦證的大礦,由于地處核心區,新疆自治區2009年以后,停止辦理采礦證,但仍有不少人拿著探礦證在保護區里找礦,這個數量在保護區并不少。”羅管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說。“對于保護區本來就比較脆弱的生態來說,這些礦的存在是個災難,但我們沒有辦法。”
在核心區,除了上述大礦外,還有淤泥河鐵礦,鹽水泉金礦,黑山口金礦等私人小礦點,這些礦點的條件甚至比磁西鐵礦還惡劣。有些僅僅只是搭了幾個帳篷就開始探礦,水和食物都是用塑料桶盛放。不少礦點甚至直接在地下挖個洞當住所,當地人稱這種住所叫地窩子。
沈樂星是鹽水泉金礦的負責人,9月9日下午,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午后4點是新疆地區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但在地窩里溫度將維持在20多度。
沈樂星現在已經不大提生活上的艱苦。對他來說,金礦的品位不高,就意味著要停工,再找地方探。
“因為只是探礦,因此能批的炸藥量很少,即便是探到好礦了,我也知道環評未必能審批下來,但現在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不做的話就前功盡棄,繼續找下去才有希望。”沈樂星說。在他面前,礦石的輸送帶、研磨礦石的鐵球和大滾筒都已經銹跡斑斑。
據沈樂星介紹,羅布泊的金礦大約每噸礦石能還原出3克黃金。規模開采的時候,一些礦一天能生產黃金接近兩公斤。一年的產值超過億元。“但利潤卻不高,在羅布泊,一個小工一天的工資需要300元,而大工一天是400元,我們的總工程師年薪20萬。加上羅布泊不通電,自己發電的成本每度要3元,這占到我們成本的六至七成,還有用水的成本。”沈樂星說。
管理局“兩難”
早在198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在羅布泊建立了自治區級野駱駝保護區,2000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擴建,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保護區的建設是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具體體現。
但直到2009年10月28日,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局才正式揭牌,羅管局的事業編制只有15人。而管轄面積卻為7.8萬平方公里。
“在羅管局成立以前,新疆國土資源廳對于在羅布泊里探礦成功的企業,會發放采礦證,但隨著環保政策越來越緊,在2009年以后,所有需要辦理采礦證的企業必須要通過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環評),而在保護區內的礦企要做的環評,必須經過環保局的審批,環保局基于環境保護條例,所有的環評都沒有通過。因此自治區在近幾年都沒有核發敏感區域的采礦證。”上述官員解釋。
但另一方面,國務院在2007年下發的第3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表示,將加大對新疆地質勘查工作力度,重點支持新疆優勢礦產資源勘探開發。
2008年,國土資源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開展新疆公益性地質調查和重要礦產勘查協議》,即“358項目”。雙方決定從2008年到2015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40億元,拉動商業性投入60億元,在天山、阿爾泰山、昆侖阿爾金山三大成礦區帶展開地質找礦工作,要求并3年要有好的眉目、5年要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要有令國人為之振奮的重大成效。
“這個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有不一致的地方,現在新疆是中國礦產資源的后備發展基地,羅布泊保護區又是新疆礦產資源的重要蘊藏地。因此,在以礦產資源為經濟發展優勢的新形勢下,保護區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區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面臨著新的矛盾。如何處理資源開發與自然保護的關系又成為新形勢下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工作面臨的首要問題。”該官員說。
目前,羅管局的管轄范圍內,共有27家礦企,其中有13家未獲得采礦證,另外的14家企業,大部分都在保護區規劃調整以前辦理的采礦證。“現在的情況是,在新疆鼓勵摸清礦產資源的背景下,探礦證仍然在發放,有些企業干脆以探代采,因此我們只能要求沒有采礦證的企業在探到礦以后,申請進行環境評估,但探礦和采礦,都無疑對保護區的生態造成破壞,因此在巡護過程中,經常和礦企發生沖突。”該官員表示。
1987年,現任羅管局局長張宇曾在保護區內執法的時候被私人礦主用槍頂住了太陽穴。
“后來他們說不要我的命,也要我的一雙眼睛,直到對面山上有個車往這里開,他們才罷休。”張宇說。
這個故事張宇講得很少,但對于羅管局的人來說,張宇的這個故事是在傳達謹慎執法的原則。這使得每次在對礦點進行勘察和登記的時候,羅管局都習慣性地將自己的車頭調整到最容易撤離現場的方向。
“我們就處在這么一個又要開發又要保護的尷尬局面上,管護面積大,巡護成本高,不讓開發,地方上對我們有意見,開發了,主管部門對我們也有意見。”張宇說。
礦業縣進退
面臨這種尷尬的,除了羅管局,還有若羌縣。
若羌縣隸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總面積19.9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浙江省的面積。
在若羌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的辦公室的窗臺上,擺放著各類礦石。李曉金也許是覺得它們很好看。
李曉金是當地國土資源局局長,在這個單位,大部分的公文往來都與礦產開發有關。“在若羌,礦業強縣是我們十六字發展方針的第一條,但做起來很難。”
李曉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若羌的行政區劃里,有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和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總占地面積接近縣域面積的一半。
而且,若羌縣辦理這兩個保護區內采礦證和探礦證的權限也已被上級收回,當地能做的只是備案、協調服務和管理。
實際上,若羌地區非常希望企業能到當地進行探礦和采礦,只是礙于環評無法通過,李曉金擔心企業會不感興趣。
據李曉金介紹,若羌是全疆縣市里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但由于地形復雜,在這里探礦風險高,周期長,成功很不容易。目前若羌的財政收入,七成來自于羅鉀公司,還有一成是兩個保護區內的礦企。
“地方要發展,企業要生存,他們既然探到礦了,錢也砸進去了,我們沒有理由不讓他們開采,盡管采礦證辦不下來,我們也會要求他們按照正常的采礦手續來,向縣里交稅,出了問題,我們來承擔。”李曉金說,現在不得不這么做。人家花了上千萬,就這么不讓他做了,損失怎么辦?
若羌縣國土資源局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2011年若羌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情況通報》中顯示,早在2010年,參加年檢探礦權合格的有548個,其中煤炭7個,黑色金屬72個,有色金屬391個,貴金屬82個,非金屬44個,總勘探投入資金達到4.69億元。其中僅祁漫塔格成礦帶便探明鎢金屬量13萬噸,錫7萬噸,銅41萬噸,銀2624噸,鎵7804噸。這樣的成礦帶在若羌有三條,其中一條就在羅布泊和阿爾金山的自然保護區內,這一條蘊含鉛鋅、鐵、銅、鎳銅、銻和玉石為主。
“現在縣里有礦山企業38家,在保護區內的至少超過10家,當地要發展,沒有辦法。”李曉金說。在他看來,保護區的發展和保護,只能兼顧一頭,“我們也覺得保護是合理的,但問題是如何處理現有已經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探礦的企業。”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羅管局局長張宇,“沒想到被人稱作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是這樣的吧!”張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