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志
當失業人數如潮水般上漲時,人們總是在猜測,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本·伯南克將在何時作出那個決定。作為對美國貨幣政策擁有最大發言權的人,除了印刷鈔票,2006年上任的伯南克所面臨的選擇或許并不多。
美國當地時間9月14日,伯南克的另一只靴子終于落地了。當天凌晨,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剛一結束,美聯儲就對外發布了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此后,美聯儲每月至少向市場投入400億美元,用于購買機構抵押貸款支持債券,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美聯儲給這一印鈔計劃設置的時間點是,“直至經濟出現明顯改善”。
渣打銀行美國經濟學家席大維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一有條件的政策終止日,是本輪量化寬松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匯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財富策略部總監葉劍雄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美聯儲以無限量為工具,保持靈活性,既不用給市場猜透底牌,亦更具效用。他估算,若美聯儲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按揭證券,以目前按揭證券的規模足夠滿足9年半的供應。
美國經濟或許就此迎來轉機,但在全球范圍內,隨著這一輪上不封頂的印鈔計劃的實施,美元貶值幾成定局,并很有可能將引發新一輪的世界貨幣貶值,全球性通脹也有卷土重來的危險。
伯南克的計算
由于美國國債規模已經在2011年底超越其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懸崖的困境已經不允許聯邦政府有實施大規模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因此,刺激經濟的重任,就落在了美聯儲肩上,對于伯南克來說,增發美元無疑是見效最快的選擇。
為此,伯南克在2009年和2010年曾經作出了幾乎相同的選擇:通過購買債券和證券產品,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通俗地說,就是增發鈔票。不過美聯儲給這些措施起了一個很學術化的名字:量化寬松(QE)。
經過此前兩輪量化寬松,伯南克至少“創造”了1.6萬億美元并拋向市場,其結果是,眼下,美國的資產價格已經漲到4年來的高點。
今年3月,位于美國紐約中央公園西15號的一棟豪華公寓的頂層住宅,被一位俄羅斯的富商女兒買走,每平方米售價超過12萬美元,創下紐約最高公寓房價紀錄,比2010年12月該樓盤創下的最高價格還高出近30%。
美國股市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繁榮。2009年1月,當時的道瓊斯指數一度跌至6500點,但是,到了2012年9月,該指數上漲了一倍,至2012年9月17日收盤,報13575點。四年間,道瓊斯指數幾乎翻了一番。
但是,樓市股市的繁榮,仍然難以掩蓋實體經濟的虛弱。最終促使伯南克調高印刷機轉速的,可能還是那些糟糕的就業數字。
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失業率達8.1%,大約有1250萬適齡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在美聯儲看來,失業率只有降低至6%,美國經濟才談得上是實質性復蘇,而目前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僅有得克薩斯等少數幾個州。
穆迪資本市場研究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約翰·朗斯基稱,從2009年7月到現在,美國經濟中90%的新增崗位主要來自于零售業、私企、醫療服務業和臨時工作崗位。一般情況下,這類崗位的工資低于平均工資水平。
但是,既然過去實施的兩輪量化寬松并未提振就業,那么伯南克為何開的還是老藥方呢?
華爾街經濟學家對此亦心知肚明。美國彭博新聞社在今年9月初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華爾街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計劃(QE3),同時將零利率指引延長至2015年。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也會給華爾街經濟學家帶來更多的咨詢業務,他們也為此呼吁了大半年。QE3的主要內容,基本上應驗了華爾街經濟學家們的預測。
在QE3計劃推出的當天,伯南克說,QE3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并會支持美國經濟持續復蘇。
瑞銀集團經濟學家湯姆斯·伯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QE3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在于:房地產市場經過5年的嚴重供給不足(為扭轉此前供給過剩)之后,現在建筑活動對增長的作用已經從拖累轉變為支持。這種可持續的對經濟的貢獻確實非常令人期待。
但是,對于本輪量化寬松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美國經濟回升,各方看法不一。美聯儲公布QE3計劃不久,獨立評級機構Egan Jones將美國信用評級由AA降至AA-。該機構認為,相比于前兩次量化寬松,眼下激勵消費者增加支出的資產升值空間已不大,QE3幾乎不會有助于提升美國經濟,但會令美元貶值并推高商品價格。中國如何應對
由于美聯儲的政策走向具有全球影響力,因此,未來預計將有更多國家的央行將加入量化寬松政策行列。國內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總體上看,QE3的實施對中國弊大于利。
中國首先有可能面臨的就是輸入型通脹問題。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8月份CPI的同比增幅僅為2%,顯示中國通脹很有可能觸底回升。以消耗量較大的雞蛋為例,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與7月21日相比,9月16日,全國雞蛋價格上漲21.4%。
美聯儲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給中國CPI未來走勢平添變數。
此前兩輪的量化寬松經歷表明,量化寬松將擴大美元貨幣供給,促使熱錢流入新興經濟體,使發展中國家面臨輸入型通脹的威脅。巴西政府曾激烈批評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實施的貨幣擴張政策如同制造了“貨幣海嘯”。
輸入型通脹一般遵循如下傳導路徑:美元貶值推高大宗商品價格,進而傳導至下游商品導致價格上漲,最終推高通脹水平。
目前這一鏈條的導火索已經被點燃。就在美聯儲宣布QE3的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3個百分點;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主力黃金合約漲38.40美元,創出2012年2月底以來的最高收盤價。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QE3對新興國家市場來說很有可能造成兩個效應:其一,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其二,會導致大量熱錢繼續涌入新興國家市場,從而催生資產泡沫。
不過,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中國國內食品自身的供求周期(尤其是豬周期)、國內貨幣信貸條件、實體經濟總需求仍然是決定國內通脹更重要的因素,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CPI同比增速將在今年四季度反彈至2.7%,明年平均3.6%。
這種輸入型通脹還體現在,將強化國內消費者對寬松政策的預期,可能會導致房價再度反彈,政府持續兩年的房地產調控成果付之東流。在美聯儲公布QE3計劃當日,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發表微博稱,“趕快買房吧,貨幣泛濫房價不漲太難,錢多了,實物量沒變,對應關系怎樣變化很清楚。”此外,由于流動性增強,A股或許會受益于QE3。但是美聯儲公布該計劃當天,A股反應平平。
在滯脹風險加大的背景下,QE3帶來的通脹問題,還有可能使得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陷入應對困境,即同一政策在有可能抑制通脹但又可能對消費不利,因此,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也將影響到中國政府通過政策搭配實現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等多重目標的難度大幅加大。
此外,美元貶值還將直接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縮水,以及所持有的美國國債貶值。截至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1975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以美元的形式持有的,整個外匯儲備資產中,有近三分之一為美國國債。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認為,美元故意貶值,將導致中國所持的美國國債資產凈值縮水,這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持有美國國債資產的國家而言都是非常不公平的。
鑒于上述風險,國內的一些經濟學家建議,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應盡早筑起防波堤,抵御來自美國的貨幣海嘯。東航國際金融公司分析師陳東海建議,下半年的貨幣政策不應再放松,出口也不宜再刺激,經濟增長要切實地轉換到依靠內需方面來。同時,對于輸入型的物價壓力,要讓“兩桶油”和財政更多地承擔和消化,不宜都全部轉嫁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