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循環(huán)阻力增高、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一類疾病[1]。我國肺心病患病率約為0.4%,好發(fā)于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qū),農(nóng)村高于城市,隨年齡增高而增加。我院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肺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5年1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9 9例,男5 6例,女4 3,年齡(68.05±15.11)歲,病程(11.16±3.18)年。診斷符合1980年全國第三次肺心病專業(yè)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慢性肺心病病程均大于2年,排除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原發(fā)性心肌病等。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齡(67.10±16.11)歲;病程(10.74±3.02)年。治療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齡(69.11±14.03)歲;病程(11.62±3.31)年。兩組性別、年齡和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積極控制感染,入院時采用廣譜抗菌藥物,并進行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通暢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心力衰竭,采用利尿劑和正性肌力藥,以及血管擴張劑,控制心律失常,加強護理。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yī)辨證施治:肺心病急性發(fā)作前表現(xiàn)為本虛標實,病情多變,治療應急則治其標、標本兼治。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健脾補腎和活血化瘀治療,同時預防其他疾病的發(fā)生。肺腎氣虛辨證要點以咳嗽喘促,呼多吸少,肢冷面青,脈細數(shù),方藥采用小青龍湯和真武湯;痰熱壅肺患者多不能平臥,痰黏稠,面紫暗,脈滑數(shù),方劑采用麻杏石甘湯;有休克癥狀可采用參附龍牡湯;有出血傾向的采用生脈散合犀角地黃湯。以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jù)患者不同癥狀采用不同治療方法[3]。
1.2.2 主要分析指標 動脈血氣主要指標: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液流變學主要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咳喘癥狀顯著減輕,發(fā)紺,雙下肢水腫基本消失,心悸、呼吸困難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尿量增加,心肺功能顯著改善,心功能提高≥2級;有效:上述癥狀和體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未達顯效標準,仍有陣發(fā)性咳喘,雙肺仍有散在干濕啰音,心肺功能有改善,心功能提高≥1級,靜息心率80次/min~100次/min;無效:呼吸道癥狀、心肺功能均無改善或病情惡化,靜息心率>100次/min[3,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H值、PaO2和PaCO2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后pH值和PaO2都升高,PaCO2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全血黏度高切值和低切值、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全血黏度高切值和低切值、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都明顯低于治療前與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x±s)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肺心病原發(fā)病主要有支氣管、肺疾病,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等,患者常伴有支氣管黏膜增厚,形成不規(guī)則狹窄,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形成低氧及高碳酸血癥。機體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全血黏度增高,肺動脈壓升高,加重右心負荷,急性加重期肺動脈壓持續(xù)升高,超過右心室負荷,右心失代償,排血量下降,右心室收縮末期殘留血量增加,舒張末壓增高,促使右心室擴大和右心衰竭。傳統(tǒng)治療多采用西醫(yī)進行治療,我院近年來對肺心病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效果更著。近期關于中醫(yī)治療肺心病的報告較多,其中有以丹參粉針[5]、舒血寧注射液[6]、丹紅注射液[7]等進行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血氣分析(pH值、PaO2、PaCO2)、血液流變學(全血黏度高切值和低切值、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和最終療效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還有研究顯示低分子肝素鈣和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用能顯著降低肺動脈壓,減輕右心室負荷,可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動脈血氧分壓、靜息狀態(tài)下平均肺動脈壓和血流動力學[8]。
綜上所述,中醫(yī)治療對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如果同時進行營養(yǎng)治療可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療效更顯著[9]。
[1] 蔡光先,趙玉庸.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31.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臨床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J].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1980,3(2):23-25.
[3] 袁海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0,2(21):82-83.
[4] 趙敏,劉學成,王鳳云,等.川芎嗪聯(lián)合坎地沙坦酯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0):2275-2277.
[5] 華東平.丹參粉針治療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21):20-20.
[6] 賈莉.舒血寧治療急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1,19(7):44-45.
[7] 圣洪平,許敏芳.丹紅注射液對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1,26(1):166-167.
[8] 梅光艷,李杰,李興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復方丹參滴丸治療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觀察[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0):1161-1163.
[9] 孟紅霞.營養(yǎng)支持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營養(yǎng)不良46例[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