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林
(湖北省鄖縣中醫醫院,湖北 鄖縣 442500)
筆者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對臨床診斷慢性心力衰竭(CHF)100例患者應用參附注射液治療,取得較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符合CHF診斷標準[1-2]的患者100例,中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屬心腎陽虛證、陽虛水泛證、陰竭陽脫證。隨機分為治療組51例與對照組49例。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包括洋地黃制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組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40 mL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靜滴,每日1次,療程14 d。門診隨訪12個月。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1.3 觀察項目 (1)再住院率及死亡率觀測。(2)安全性觀測:電解質、心電圖、肝、腎功能;記錄各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1.4 療效標準 按照文獻[3]制定。顯效:癥狀消失,心功能提高Ⅱ級以上。好轉:癥狀減輕,心功能提高Ⅰ級。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3。結果示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 別 Ⅰ級 Ⅱ級 Ⅲ級治療組 治療前 22(n=51) 治療后 7*△△對照組 治療前 20 29 34 10 0 29 0(n=49) 治療后 12*△△17 20
2.3 兩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比較 經12個月隨訪,因心衰加重而再次入院者,治療組 14例 (27.45%)、對照組 23例(46.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因心衰惡化而死亡的患者,治療組為 5例 (9.80%),對照組為 9例(18.3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在治療期間未出現明顯肝腎功能異常及電解質紊亂等改變。
眾所周知,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的終末階段,近年來發病呈逐漸上升趨勢。多項研究成果表明,導致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是心室重塑,交感神經、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S)系統的長期慢性激活促進心室重塑,造成心功能惡化,更激活了神經內分泌細胞因子等,形成惡性循環[5]。
中醫學認為心臟的正常搏動依賴心氣、心陽的鼓動和溫煦,心之氣陽是維持血液循環的基本動力。心之氣陽不足,推動乏力,則氣血運行不暢,瘀阻心脈,甚則血瘀水停,心失所養,導致心主血脈功能的紊亂與衰竭,出現心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6]。治療應用重溫陽益氣,使陽氣得振,瘀痰之邪可散,心脈得暢,諸癥緩解。參附注射液含人參(紅參)、附片(黑附子)等藥提取物,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烏頭原堿等,有益氣溫陽的功效。人參皂苷能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Na+-K+-ATP酶活性,增強心肌收縮力,對心肌缺氧等有良好的保護作用[7]。動物實驗證實,人參可使附子類似受體興奮劑的正性頻率作用失去,保留正性肌力作用[8]。因此,推測參附注射液療效主要是該藥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利尿,擴張血管,抗心肌缺血,保護受損心肌細胞,抑制交感神經活性,阻止心肌重構等綜合作用有關。表2表明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過12個月隨訪,因心衰加重而再次住院者及因心衰惡化而死亡者,治療組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表明在常規抗心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合并用于心衰的治療能顯著提高療效和有效改善預后。表3則表明參附注射液能顯著提高心功能。
以上結果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治療CHF療效顯著,對患者長期預后可能有積極意義,且應用安全,值得臨床應用。
[1]張子彬,Tsung O,Cheng MD.充血性心力衰竭[M].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116-117.
[2]王佩顯,劉美珍,叢洪良.臨床基礎心臟病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2輯)[S].1995:2.
[4]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23.
[5]Hasegawa K,Iwaikanai E,Sasayama S.Neumhormonal regulation of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during the degulation of heart failure [J].Cellphysiol,2001,186:11-18.
[6]楊尚印,嚴文魁,俞國華.心功能不全[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611-616.
[7]吳以嶺.中醫絡病學說與心腦血管疾?。跰].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1:33-39.
[8]夏炎興.參附注射液對培養心肌細胞搏動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7,1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