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麗曉
(浙江省永康市婦幼保健院,浙江 永康 321300)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急性化膿性感染,常見于產后哺乳期婦女,尤其是初產婦。現代醫學一般給予消炎藥物治療,部分患者經久不愈,最后手術切開排膿,給患者帶來痛苦,也不利于嬰兒的發育[1]。采用中醫治療,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急性乳腺炎患者120例,均為哺乳期婦女,年齡23~37歲,平均 (27.45±2.12)歲;初產婦 101 例,經產婦 19 例;病程 2~7 d,平均(4.02±2.12)d;臨床表現乳房脹痛、發熱,局部皮膚紅腫,條索狀、片塊狀結節腫塊,觸痛明顯,乳頭閉塞或流出黃色及膿性分泌物,或伴有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年齡、孕產次、病程、臨床表現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青霉素鈉鹽400萬U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滴,每日2次。觀察組給予中藥方加減:金銀花 30 g,夏枯草 15 g,當歸 15 g,冬葵子 10 g,連翹 15 g,生甘草30 g,蒲公英 15 g,野菊花 15 g,紫花地丁 15 g,穿山甲 6 g。 發熱惡寒者加牛蒡子12 g;熱甚口干者加生石膏30 g(先煎);便秘加全瓜蔞15 g;體質虛弱者加黃芪60 g;紅腫硬較重者加皂角刺10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兩組均以1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疼痛消失時間。
1.4 療效標準 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治愈:全身癥狀消失,腫塊消散,瘡口愈合。好轉:全身癥狀消失,局部腫痛減輕,或瘡口尚未愈合。未愈:反復“傳囊”或形成乳漏。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也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及治療效果比較(n)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現代醫學認為主要產后抵抗力下降,乳頭不清,或乳頭龜裂,細菌俊襲,逆行感染而致。由于乳汁營養豐富,細菌滋生繁殖迅速,乳癖積于乳房,乳腺管阻塞,敗乳蓄積形成炎性腫塊。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其發病紅腫熱痛明顯[3]。西醫治療是吸盡淤積乳汁后,全身應用抗生素,但是大量應用抗生素可導致乳管內殘留炎性結節,繼而形成瘢痕結締組織,表現為局部腫塊皮色不變,韌硬不消,邊界不清,不熱微痛,無進行性腫大,欲透不透,欲消不消,另外近年來隨著臨床上耐藥菌的不斷增加,單用抗生素往往療效不佳,部分發展成乳房膿腫而需手術治療,但手術只能切除局部明顯腫塊,術后易復發或者是彌散的增生無法切除,而不能使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得以糾正而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4]。
急性乳腺炎屬中醫學“乳癰”范疇,乳頭屬肝經,乳房屬胃經,此病多由肝氣不疏,胃熱壅滯,肝胃不和所致。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產婦因精神緊張,飲食不節,易致肝胃不和;又因乳汁積滯,乳絡不暢,邪熱蘊蒸,火毒乘機而入,致使經絡受阻,氣血凝滯而成,究其病因不外瘀熱兩端,病機為乳絡瘀阻、熱毒壅盛[5]。《本草綱目》記載金銀花“一切風濕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散熱解毒”。其專攻清熱解毒,為瘡家之圣藥。夏枯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當歸活血通絡止痛,《本草正》曰“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治乳癰腫痛;甘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為清熱解毒之要藥。冬葵子下乳消脹;穿山甲通經下乳,消腫散瘀排膿。諸藥合用,具有清、通、補的作用,共奏通絡祛瘀、清熱解毒之效[6]。現代藥理學研究[7-8]表明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夏枯草具有消炎、抗菌、增加免疫的作用;連翹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冬葵子有催乳通便作用;當歸煎劑對多種致病菌有抗菌作用,且有鎮痛和消炎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疼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其治療總有效率亦高于對照組。因此,中藥方加減湯劑在急性乳腺炎的治療上有獨特優勢,可資臨床參考[9]。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853-286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3.
[3]徐增祥,史常旭.現代婦產科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639-642.
[4]常慶龍,張彥武,賈國叢,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診療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5):166-167.
[5]劉錦霞,史傳奎,劉洪華.運用《內經》營衛理論治療急慢性乳腺炎的探討[J].中國中醫急癥,2010,l9(4):644-645.
[6]朱慧芬.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乳腺炎47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2):272-273.
[7]劉鳳梅,劉鳳才,孟玲娟,等.急性乳腺炎的中藥治療[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4):150-151.
[8]周偉.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乳腺炎67例[J].湖南中醫雜志,2009,25(4):77-78.
[9]熊娟.中醫藥治療急性乳腺炎早期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9,31(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