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科
(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重慶 400700)
口腔潰瘍是口腔科常見的病癥之一,又稱為“口瘡”,發作時急性起病,以口腔內疼痛為主要癥狀,導致患者不思飲食,給患者帶來了諸多痛苦。目前,對于本病尚無特效藥物。筆者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口腔潰瘍,并與單純西藥治療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口腔科確診的口腔潰瘍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5例,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齡l6~54歲;輕型30例,重型25例,皰疹樣潰瘍10例。對照組55例,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齡17~52歲。輕型28例,重型19例,皰疹樣潰瘍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輕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金霉素藥膜外貼,使用時剪一塊比潰瘍面稍大的藥膜貼于潰瘍面,每日4次。12%洗必泰溶液,每日3次,含漱。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青黛2 g,西瓜霜含片3片,冰片1 g,三者碾末混勻,棉簽沾藥涂患處,每日3次。
1.3 療效標準 根據文獻[1]執行。痊愈:口腔潰瘍終止復發達1年以上。顯效:在用藥后3 d內潰瘍達到愈合,充血、疼痛和水腫的部位消失,其總間隔時間延長,總潰瘍個數減少。有效:一般在用藥3 d內潰瘍縮半或更多,充血、水腫明顯減退,疼痛感覺基本消失。6 d內潰瘍基本愈合,充血、疼痛和水腫的部位消失,其總間隔時間延長,但總潰瘍個數未減少,或總間隔時間未改變,但總潰瘍數減少。無效:一般指6 d后潰瘍面積、充血、疼痛和水腫的部位無明顯。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秩和檢驗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表3。結果示治療組治愈率、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其癥狀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0.01);1年內復發率對照組高于治療組(P<0.01)。在整個治療前后兩組血常規、心電圖、尿糞常規、肝腎功能等相近(P>0.05),亦無不良反應發生。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d,±s)
組 別 n 紅腫消失時間治療組 65 2.12±1.32△對照組 55 2.67±1.93疼痛消失時間 潰瘍消失時間2.23±1.54△ 2.84±1.58△△2.81±2.05 3.95±2.07

表3 兩組1年內復發率比較(n)
口腔潰瘍發病原因目前尚未定論,一般認為與免疫因素、遺傳因素、心里社會因素、感染因素、微量元素的缺乏等有關[3]。中醫認為口腔潰瘍屬口瘡的范疇,多由心脾積熱,過食辛辣厚味或嗜飲醇酒,以致心脾積熱,熱盛化火,循經上攻于口發;或口腔不潔,或被損傷,毒邪乘機侵襲,引動心脾經熱,薰灼口腔,使肌膜腐爛而成病,在治則上多以清熱解毒為主。西醫治療以金霉素、洗必泰均局部消炎止痛。中醫治療以西瓜霜含片、青黛、冰片三者碾末混勻涂患處。西瓜霜含片含有西瓜霜、硼砂(煅)、黃柏、黃連、山豆根、射干、浙貝母、青黛、冰片、無患子果(炭)大黃、黃芩、甘草、薄荷腦,其功能與主治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4]。加用青黛、冰片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功效。此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需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保持心情舒暢,注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5]。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生口腔潰瘍,是針對潰瘍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施治,“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從而提高療效,較少復發率[6]。綜上所述,采用此方法治療口腔潰瘍,經濟實惠,使用方便,起效快,復發率低,副作用小,適合醫務人員臨床使用。
[1]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黏膜病專業委員會.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療效評價的試行標準[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2,37(3):234.
[2]賴世隆.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方法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133.
[3]劉士霞.口腔潰瘍診斷治療的新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2010,10(3):144-145.
[4]李鵬.桂林西瓜霜噴劑治療口腔潰瘍的臨床觀察[J].西部醫學,2007,19(9):915-916.
[5]張艷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6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0(8):53-54.
[6]黃業翔.65例口腔潰瘍的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咨訊,2010,8(2):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