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麗 秦曉明 辛林平 顏成高 楊國興 陳玉龍盧先君 張天祿 李建強 陳天容
(四川省綿陽市中醫藥對5·12特大地震災害中疾病防治的回顧性研究協作組,四川 綿陽621000)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影響波及全國10余省。地震傷員以閉合性損傷、擠壓傷和擠壓綜合征常見[1]。中醫無論在現場急救、住院救治,還是在預防、防疫、心理治療等各個環節均顯得異常重要與及時[2]。筆者將綿陽市地震重災區部分區域因災致傷、致殘群眾進行回訪,共收集993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地震發生后5月12日至5月30日緊急救治階段中醫藥發揮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綿陽市轄區 (主要涉及綿陽市區、北川縣、安縣、江油市、平武縣)“5·12”地震后重災區部分區域因災致傷、致殘群眾共993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內容 自行設計《緊急救治統計表》和《“5·12”地震災區居民地震后·四川省科技支撐項目:2009SZ0261中醫藥治療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人口學資料、地震后受傷部位、就診時間、地震后是否接受中醫藥治療、運用中醫藥防治時間、采用具體中醫藥防治的方式、愈后情況、地震后是否出現心理障礙、肢體功能障礙,以及后期康復治療等。
1.2.2 數據來源 本調查由綿陽市衛生局牽頭統一組織實施,各參與縣市區衛生局及單位根據 《課題工作實施方案》具體組織,對“5·12”地震各災民安置點的群眾采取整群抽樣方法進行調查,問卷調查表由災民安置點的群眾自己填答。共發放調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3份。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統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調查共發放問卷調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3份,有效回收率為99.30%。其中年齡最大的為92歲,最小的為4歲;51.36%為男,48.64%為女性;漢族占61.93%,羌族占35.05%,其他民族占3.02%。從職業分布看:43.00%為農民或自由職業者,23.97%為企事業人員,14.00%為學生,其他占19.03%。
2.2 緊急救治階段的治療方法 見表1。在地震后5月12日至5月30日緊急救治階段分別采用了中藥、針灸、西藥、中西醫結合、西醫綜合治療方法的人數分別為 245、114、62、517、55 人,占調查人數的比例分別為24.67%、11.48%、6.24%、52.07%、5.54%,說明在地震緊急救治階段,大部分傷病員接受了中醫藥的治療方法,占調查總人數的88.21%,分別是中藥245例、針灸114例、中西醫結合517例。

表1 緊急救治階段的治療方法
2.3 地震傷分類 見表2。5·12特大地震傷以軟組織損傷、扭挫傷最多占調查人數的65.36%,其次是骨折占調查人數的26.38%。說明地震傷主要以創傷為主,多見于軟組織損傷、扭挫傷、骨折、胸外傷、腦外傷、復合損傷、頭皮裂傷。

表2 地震傷情分類
2.4 地震傷治療后患者心理障礙及功能障礙分析 見表3。有肢體功能障礙的63例中,存在心理障礙有51例,占80.95%,為了解發生心理障礙與肢體功能障礙是否相關,進行關聯性分析,結果顯示,χ2=101.2,P<0.05,相關系數為 0.319,說明發生心理障礙與肢體功能障礙有關聯。而無肢體功能障礙的930例中,存在心理障礙的有214例,占23.01%,說明地震傷害給親歷者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表3 心理障礙和功能障礙統計表
“5·12”特大地震傷,主要以軟組織損傷、扭挫傷和骨折為主。朱立國[3]曾提到中醫藥技術的早期介入,有效減少了地震傷員殘疾的發生,減輕了傷殘程度,促進了功能恢復。邱玲等[4]也曾提到在地震損傷伴有周圍神經損傷中,采用拔罐、針刺、電針、艾灸、刮痧、推拿等中醫針灸療法治療,療效較好,在此病的非手術療法中療效顯著,具有方法簡便、經濟實惠、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等特點。中醫以簡、便、驗、廉之所長,遵循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的原則,取得了較高的療效,實現了降低致殘率、減少死亡率的最終目標。從調查分析情況來看,在5月12日至5月30日期間,地震傷員接受了中藥、針灸、中西醫結合治療人員有87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8.21%。資料還顯示在調查人群中存在心理障礙的有256例,雖然地震已過近4年,仍有部分地震親歷者存在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心理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本次研究顯示,中醫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緊急救治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軟組織損傷、扭挫傷和骨折的治療有著明顯的優勢,為將來中醫藥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之時提供科學、有益的借鑒。
[1]Sever MS,Vanholder R,Lameire N.Management of crush-related injuries after disasters[J].N Engl J Med,2006,354(11):1052-1063.
[2]顏巧元,張亮.基于汶川震災中中醫救治的知識管理思考[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9,5(26):268.
[3]朱立國.地震傷員災后中醫藥治療與康復的思考[J].北京中醫藥,2009,28(1):7-8.
[4]邱玲,鄭旭.地震致周圍神經損傷的針灸治療[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