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金輝,余蔥蔥,李從菊,林偉,陳娜,郭力
銀芩片是根據原國家藥品標準銀芩膠囊(標準號WS-10183(ZD-0183)-2002)改劑而成。該藥立法嚴謹,選藥精準,藥味不多(由金銀花、黃芩、三七葉、魚腥草四味藥組成),符合中醫藥理論和傣醫用藥特點,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和發散風熱作用,在治療風熱感冒和傣醫用藥方面有較大的優勢,是一個較理想的中藥感冒用藥。但該藥原標準中只有金銀花、三七葉的定性檢測和黃芩苷的定量檢測,致使擬訂的標準偏低,產品質量的可控性差,而且采用的膠囊常出現內容物形狀不均勻、易分層等缺點,從而造成裝量不準確。因此我們按照SFDA頒布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研究,擬將膠囊劑改成片劑,從而改變該方原有劑型的上述缺點。為了確保本品質量,我們對其進行了質量標準研究,對方中的金銀花、黃芩、三七葉、魚腥草進行了改進的TLC鑒別[1]。結果表明該方法簡便、準確、可靠,能較好地控制本產品的質量。
AE240型萬分之一電子天平(梅特勒一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PHS一3C型精密pH計(上海圖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ZF-20D型暗箱式紫外分析儀(北京金歐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提供)等。
綠原酸對照品(批號:110753-200212)、金銀花對照藥材(批號:121060-200303)、黃芩苷對照品 (批號:110715-200212)、人參皂苷Rb1對照品(批號:110704-200318)、魚腥草對照藥材(批號:121046-200402)等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銀芩片及陰性對照品均為自制;水為重蒸餾水,其余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金銀花為方中君藥,含有黃酮類、肌醇、綠原酸、異綠原酸、皂苷及揮發油等[2~4]。其中現代藥理學證明其抗菌的有效成分以綠原酸和異綠原酸為主。按銀芩膠囊原質量標準試驗,結果顯示,供試品色譜中斑點較對照斑點有一定拖尾現象。為改善效果,根據文獻資料,選用5%磷酸二氫鈉調制硅膠G薄層板,結果顯示,供試品色譜中斑點由3個相近斑點組成。
2.1.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中試樣品一批(041201)2片,去包衣,研細,取粉末0.2 g,加甲醇5 mL,超聲處理10 min,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1.2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取不含金銀花藥材按制法制備缺金銀花陰性樣品,同前法制備陰性對照溶液。
2.1.3 綠原酸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綠原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2.1.4 金銀花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金銀花對照藥材粉末0.1 g,加甲醇5 mL,超聲處理30 min,濾過,取續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5 μL,陰性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10 μL,分別點于同一以5%磷酸二氫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在室溫下展距約12 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無干擾,薄層色譜見圖1。
三七葉的化學成分主要含揮發性成分、皂苷類、氨基酸類等其他成分。其特征性成分為人參皂苷Rb1。按銀芩膠囊原質量標準,試驗用人參皂苷Rb1為對照,結果顯示,供試品和投料藥材色譜中斑點和對照斑點一致,但供試品和投料藥材色譜中斑點較大,有拖尾現象。根據文獻資料,對供試樣品的提取方法進行了篩選,比較了甲醇提取、正丁醇提取、D101大孔樹脂純化,結果顯示:經D101大孔樹脂純化后的樣品效果較好,斑點清晰。
2.2.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中試樣品一批(041201)8片,去包衣,研細,取粉末2 g,加20%乙醇10 mL,超聲30 min,濾過,濾液濃縮到2 mL,加于D101大孔樹脂柱(100~120目,5 g,內徑10~15 mm)上,先后用水和20%乙醇各10 mL洗脫,再于70%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10 mL,水浴蒸干,殘渣加甲醇1 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2.2.2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取不含三七葉藥材按制法制備缺三七葉陰性樣品,同前法制備陰性對照溶液。
2.2.3 人參皂苷Rb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人參皂苷Rb1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2.2.4 三七葉投料藥材溶液的制備 三七葉投料藥材粉末0.1 g,加甲醇5 mL,超聲處理30 min,濾過,取續濾液作為投料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5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冰醋酸(13:7:2:1.5) 為展開劑,在10 ℃以下展開約14 cm,取出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立即置紫外光燈(365 nm) 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無干擾,薄層色譜見圖2。
魚腥草含有揮發性成分、黃酮類化合物、有機酸及脂肪酸、無機鹽類等[5],原銀芩膠囊質量標準無魚腥草鑒別,試驗選擇了魚腥草對照藥材的乙酸乙酯部位作對照,結果表明供試品色譜中顯與對照品色譜相同斑點。
2.3.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中試樣品一批(041201)8片,去包衣,研細,取粉末2 g,加水10 mL使溶解,用NaOH試液調pH=10,加乙酸乙酯20 mL,分3次萃取,取乙酸乙酯層,合并,水浴蒸干,殘渣加1 mL乙酸乙酯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2.3.2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取不含魚腥草藥材按制法制備缺魚腥草陰性樣品,同前法制備陰性對照溶液。
2.3.3 魚腥草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魚腥草對照藥材粉末2 g,加水20 mL回流1 h,過濾,濾液用NaOH試液調pH=10,加乙酸乙酯20 mL,分3次萃取,取乙酸乙酯層,合并,水浴蒸干,殘渣加1 mL乙酸乙酯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在室溫下展開約12 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方法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無干擾,薄層色譜見圖3。



3.1 本品在研究金銀花、三七葉、魚腥草的薄層色譜鑒別時,曾還分別采用了正丁醇-冰乙酸-水(4:1:2)、正丁醇-乙酸乙酯-水(8:2:10)、氯仿-乙酸乙酯-乙醚(6:1:3)作展開劑,均有較好的適宜性,但前面所述各薄層鑒別中所采用的展開劑展開效果更好,斑點更集中,方法更簡便。
3.2 本品對方中黃芩按照藥典標準及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了薄層色譜研究[6~7],試驗了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8:1:2)、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兩種展開系統,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雖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但有拖尾現象,色譜識別不明顯,對本品中黃芩的鑒別適宜性較差,因此未將黃芩的薄層鑒別列入質量標準。
綜上所述,本品采用TLC法對方中金銀花、三七葉、魚腥草進行定性鑒別,所得圖譜清晰,各斑點分離較好。本品所制定的質量標準方法簡便、準確、可靠、重現性好,能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質量。
[1] 國 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VB.
[2] 肖文平,李娟.金銀花中綠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測定[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5):21675,21694.
[3] 柴 興云.山銀花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4,35(4):299.
[4] 魏 雪芳.復方金銀花顆粒的質量標準研究[J].中成藥,2004,26(11):900.
[5] 周 靜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合劑中的綠原酸的含量[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雜志,2004,21(12):6,511.
[6] 許 揚彪.復方魚腥草顆粒質量標準的研究[J].中成藥,2003,25(2):122.
[7] 張 志偉,孟進,李紅軍.魚腥草揮發油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0) :84.
[8] 陳 玉誼.HPLC測定雙黃連口服液中的黃芩苷的含量[J].Strait pharmaeutical Journal,2003, 15(Apr) :47.
[9] 董 鈺明.RP-HPLC測定雙咳喘膠囊中黃芩苷的含量[J].中成藥, 2003,25(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