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晗 張洪斌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3)
教學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逐漸發展起來的教育技術領域的一門獨立學科,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其一般定義為:教師根據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合理教學方案的過程。盡管有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按照教學設計理論設計教學方案,但是,絕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符合教學設計理論的基本要求。教學設計的核心在于研究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的決策計劃,其主要功能有三個:第一,選擇合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教學原理轉換成教學材料(及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的計劃;第二,設計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計劃和安排;第三,以系統方法指導協調教學要素,優化教學效果。
缺乏系統教學設計理論指導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在實現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現象。例如,不區別專業特征地生搬硬套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不區別課程特征推行統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探究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尊重教學規律,而教學設計理論為我們尊重教學規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提供了一整套系統化的理論和方法。
如何看待教學設計理論對于職業教育的指導作用?相對普通高校和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而言,職業教育受到行業影響更大,各種教學要素的變化速度更快,職業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需要不斷更新以符合行業、產業和就業崗位的要求,教學方法和手段需要根據課程和教學內容的特征進行不斷調整,以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從最近十多年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看,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更多,更加需要教學設計理論的系統指導。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在于能夠系統化地分析和研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相關因素,形成符合行業產業要求,符合院校、專業和課程實際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操作程序,提高人才質量,促進職業院校辦出特色。
根據教學設計理論,教學過程包括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案、對教學方案進行評價和修改、實施教學方案并進行評價等環節及具體的步驟等,具體如表1所示。
教學設計理論起初是以普通教育為研究對象發展起來的,其理論本身是師范類專業學生的課程內容,注重于探索教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在研究教育教學過程時對部分教學相關要素進行了簡化,有時進行了理想化的處理。例如,在考慮教學過程時,一般都假設師資、學習者、教學資源等符合實現教學目標要求,這種假設對于相對成熟的高等教育和中小學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是,對于職業教育而言,這種假設就顯得不夠合理。具體地講,教學設計理論存在以下局限性。

表1 教學設計過程簡表
第一,體系相對比較封閉。雖然在前端分析階段考慮了社會評價等因素,但是,明顯地對于學校以外的社會系統的變化和相關學科理論發展的影響未能給予足夠考慮。
第二,將教學設計過程規定為線性的、程序化過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難以解決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的教學問題。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與人的思維活動密切相關的復雜問題,教學設計期望在教學工作實施前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和方案,顯然,這種要求是很難實現的,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策略和方案進行調整在所難免。
第三,教學設計理論對情感因素影響學習質量的問題有所忽視,忽略了學生管理工作對于教學過程的影響。
分析教學設計理論的局限性是為了在更加全面地考慮教育教學相關因素的情況下更好地運用教學設計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將教學設計理論應用于職業教育需要適當增加考慮的因素,這既是職業教育特殊性的需求,也是我國國情的要求。
第一,職業教育作為面向就業的教育,與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區別。職業教育期望盡可能地利用學校教育過程將學生培養成為職業人,使畢業生順利進入對口的就業崗位、實現高質量就業,為此,需要將職業院校與就業相關的工作(就業教育、頂崗實習管理、就業管理等)納入其中,而學生的就業信息,特別是畢業生工作5年左右的就業信息是反映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這與普通教育有明顯不同。
第二,職業院校學生的主要就業去向是企業。為了提高畢業生對企業的適應性,必須將企業的主流技術、企業規范、行業技術標準、企業文化、企業用人需求等作為學校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參考因素對待,所以,校企合作對于職業院校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在應用教學設計理論研究職業教育問題時,要將校企合作作為關鍵要素對待,使教育教學過程形成一個不局限于學校內部的開放系統。
第三,在職業院校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管理工作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影響。從表面上看,學生管理工作與教學設計關系不大,因為在國外的學校中一般沒有專門設置類似于我國學校的學工系統,甚至沒有學生行政班級和班主任的概念,但是,在我國學校中,學生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與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生課外學習實踐活動等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應將學生管理工作納入教學設計的考慮因素,拓展原有的學習者分析功能的內容。
第四,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一般默認教師勝任教學工作,而沒有考慮教師的個體差異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這對于普通教育或許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國職業教育的情況比較特殊,發展歷史比較短,在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沒有形成非常成熟的培養模式,教師質量從整體上看還不很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師資主要來源于普通高校,一般沒有企業經歷,對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實踐技能缺乏嚴格訓練;二是沒有普遍建立職業教育的成熟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師資質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擬在將教學設計理論原理應用于高等職業教育過程,并在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改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幾點意見。
從操作層面看,高職教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為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寫《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配置教學資源等工作,具體地講,在原有設計環節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拓展,如表2所示。

表2 教學設計過程拓展子項表
在職業教育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存在著重知識技能、素質教育不到位,而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更加薄弱的現象,從近幾年來高職學生就業的情況看,從事技術開發設計類崗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趨于減少,而從事維護、服務、銷售類崗位的學生趨于增加,學生對于企業的適應性較差,在頂崗實習和就業初期離職率較高等。這些現象說明,應該切實加強學生情感領域和職業領域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前認知企業文化,準確定位就業目標。
近年來,在職業教育領域先后倡導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如項目化、任務驅動、工作過程系統化、CDIO等等。從本質上看,這些教學方法都比較合理和科學,并且不同提法的教學方法在原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能用一種模式套用到不同類型的課程和教學環節,從教學設計的原理出發,要根據課程和教學環節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職業教育實際出發,增加讓學生動腦、動手體驗的教學環節,實現“學中做、做中學”。
從整體上看,職業院校對學生就業非常重視,但對就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從筆者實踐情況看,就業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需要從學生入學就開始實施,將了解專業課程體系、了解行業和企業、了解職業崗位、職業生涯規劃、掌握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編寫簡歷、準備面試、企業文化認知和體驗、頂崗實習推薦和跟蹤等環節整合為一個系統化的工作步驟,盡可能地在學生畢業之前實現學生轉化為準職業人的過程。應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出發,在設計教學方案和策略時,將就業教育作為學生學習和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
素質教育是我國各類型教育都面臨的現實問題。但是,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因為直接就業的學生比例很大,學生素質對于社會和學生本人的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為此,建議從教學設計環節入手,形成較系統的素質培養方案,即在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如班級管理、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等)滲透職業教育思想。
[1]R.M.加涅,W.W.韋杰,K.C.戈勒斯,J.M.凱勒,等.教學設計原理(第 5 版)[M].王小明,龐維國,陳保華,汪亞利,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50.
[2]王春華.教學設計理論有效性的缺失及改進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1(20):25-28.
[3]張洪斌.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融合的研究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2(2):24-26.
[4]鄭太年.教學范式轉型是否可能——《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模型:教學理論的新范式(第2卷)》解讀[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1):30-34.
[5]沈小平.高職院校多專業融合綜合實訓模式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4.
[6]張志英.對我國當前的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72-75.
[7]王峻梅,部鋒.對教學設計理論和實踐的思考[J].交通職業教育,2010(2):12-14.
[8]王峰.從系統論角度探析職業教育的困惑[J].中國成人教育,200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