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慶艷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200125,上海∥高級工程師)
城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小汽車進入家庭使得高架道路、道路立交等城市交通改善項目加速實施,而同時,受投資較大、系統性更強等因素影響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顯得較為滯后,高架道路、立交橋需先行建設。如何在高架道路、立交橋建設過程中不給今后軌道交通的實施帶來過多的限制條件和不利影響,確保今后軌道交通實施的可能性、減少后續建設投資,是當前實施高架道路、立交橋等工程必須同步考慮的。
工農路位于南通市崇川區,是老城、新城中軸線,規劃城市I級主干路,現狀平交口過多、交通擁堵嚴重,改建工程有如下2個方案:①主線高架雙向4車道+地面雙向6快2慢,高架長4.3km;②地面+主線節點分離式立交,設置2處地道,人民路地道長1.14km、青年路地道長1.31km,中間設235m地面段。
根據現有軌道交通概念規劃,青年路節點有1條軌道交通線路與工農路垂直相交(見圖1)。道路實施同時考慮今后工農路方向有下立交情況下的工程實施方案。

圖1 南通市工農路與軌道交通關系圖
由于軌道交通敷設方式為高架時工程方案較為簡單,僅考慮軌道交通敷設方式為地下的情形,關鍵節點有如下6種可能情況。
(1)青年路節點。工農路與規劃軌道交通正交,可能出現四種情形:①工農路橋樁與軌道交通區間正交;②工農路橋樁與軌道交通車站正交;③工農路地道與軌道交通區間正交;④工農路地道與軌道交通車站正交。
(2)工農路節點。工農路遠期走行軌道交通,主要分2種情形:①工農路橋梁方案下預留軌道交通空間;②工農路地道方案下預留軌道交通空間。
考慮青年路、工農路軌道交通站點布置于工農路一側,以區間隧道形式穿越工農路橋樁(見圖2)。

圖2 軌道交通區間在地下垂直穿越高架道路橋跨
預留條件及技術要求:①青年路節點橋樁跨距≥30m;②橋樁距離區間外皮≥6m,條件困難時≥3m。
存在的問題:無。
已有案例: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區間下穿南北高架。
考慮青年路、工農路軌道交通站點騎跨工農路布置,車站從工農路橋樁下方穿越(見圖3)。

圖3 軌道交通車站垂直穿越高架道路橋樁
預留條件及技術要求:①青年路節點橋樁跨距≥35m;②橋樁距離車站圍護結構外皮≥5m。
存在的問題:高架投影面下方車站局部施工受橋梁凈高影響,圍護形式及施工方法受限,可采用鉆孔灌注樁、不能采用SMW工法作為圍護結構。
已有案例: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西藏南路車站下穿內環線南段高架。
考慮青年路、工農路軌道交通站點布置于工農路一側,以區間隧道形式穿越工農路橋樁(見圖4)。

圖4 軌道交通區間在地下垂直穿越地下道路
預留條件及技術要求:①區間穿越范圍地道結構宜采取構造措施,設置變形縫;②區間穿越范圍需地基預加固;③地道圍護結構宜采用SMW工法樁,型鋼拔出后以便區間能夠穿越。
存在的問題:如工農路節點處設站,由于區間穿越地道埋深較大,影響車站埋深,增加工程投資。
已有案例: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區間下穿楊高中路——世紀大道下立交。
考慮青年路、工農路軌道交通站點騎跨工農路布置,車站從工農路地道下方穿越(見圖5)。

圖5 軌道交通車站垂直穿越地下道路
預留條件及技術要求:①地道與車站結合處先行施工兩側地下三層站圍護結構;②該區段地道結構底部預留支撐樁,施工車站時鑿除。
存在的問題:車站局部站廳受地道結構影響,站廳布置及功能受影響,站廳層分成2部分;也可增加埋深,站廳層在下立交上下方連通。
已有案例: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世紀大道車站下穿東方路——張楊路下立交。
考慮車站布置,軌道交通線路沿高架一側布置。初步考慮人民路、青年路交叉口處設站(見圖6)。

圖6 軌道交通車站布置在高架橋樁一側
預留條件及技術要求:①橋樁與紅線間需預留25~30m軌道交通空間;②若考慮軌道交通轉彎穿越工農路,則橋梁墩位平面布置應結合路網規劃預留軌道交通轉彎穿越條件。
存在的問題:①車站近橋一側施工可能受橋梁影響;②兩處車站范圍施工期間需進入紅線5~10 m,有一定拆遷量。
已有案例: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沿內環線南段高架北側布置,設西藏南路、南浦大橋等兩處地下車站。
考慮車站布置,軌道交通線路沿地道一側布置。初步考慮人民路、青年路交叉口處設站(見圖7)。

圖7 軌道交通車站布置在地下道路一側
預留條件及技術要求:①工農路地道與紅線間預留25~30m軌道交通空間;②地道宜盡量短,預留軌道交通側穿條件。
存在的問題:①車站一側出入口受地道影響,需增大車站埋深或設三層車站,增加工程投資;②兩處車站可考慮設在人民路、青年路交叉口以南的地面段上,若人民路、青年路上有軌道交通線路需換乘,換乘距離較長,約500m、300m;③兩處車站范圍施工期間需進入紅線5~10m,有一定拆遷量。
已有案例: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區間沿徐家匯路下立交北側布置。
目前南通市正在開展軌道交通與快速公交系統網絡規劃工作,在規劃中將從交通政策、需求分析等角度確定主要車流、人流交通走廊與道路、軌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初步確定商務交通以小汽車為主、通勤交通以軌道交通為主,在網絡層面減少共線,盡快明確工農路上高架或地道范圍內是否有軌道交通走行,在線網穩定的情況下部分困難節點道路與軌道交通可同步建設。
工程建設層面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對關鍵節點進行總體方案設計,提出分期實施建議,為工程實施預留條件。
3.2.1 工農路高架方案情況
1)高架跨青年路、人民路節點處考慮地面交叉口交通組織,跨徑50m,滿足軌道交通區間或車站垂直穿越≥35m的要求。
2)高架承臺、樁基寬度7m,橋樁距離紅線26.5m,滿足共線布置≥25m的要求。3.2.2 工農路地道方案情況
1)地道跨青年路、人民路節點處橫向道路紅線范圍內地基預加固,地道圍護采用SMW工法樁、施工后型鋼拔出,地道采用自重抗浮,預留今后區間穿越、工農路一側設站可能。
2)地道總寬20m,結構距離紅線20m,共線布置情況下軌道交通需進入紅線5~10m。車站考慮布置在地面段上或拆遷進入紅線布置。
[1]王志巍.四平路-大連路下立交工程方案的論證[J].地下工程與隧道,2007,1(1):47.
[2]彭慶艷.南通市工農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上海: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