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闖 洪香茹 張 濤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種可以進行二維高分辨成像的雷達系統,可以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被廣泛用于戰場偵察、目標識別、著陸導航、地形測繪、地質探測、海洋監測及自然災害監控等領域[1,2]。傳統的SAR系統通常工作在脈沖體制下,系統復雜、體積大、重量重、成本高[3,4],通常用在較大的搭載平臺,如運輸機、直升機、大型無人機上。為了降低SAR系統的應用條件和成本,需要研制小型化、低成本、可搭載在小型無人機上的SAR系統。思路有兩種:一種是針對脈沖體制的SAR系統,采用更加先進的集成技術,研制高度集成的小型化前端和高性能的信處單元;另一種是采用新的成像體制,如基于調頻連續波的去調頻接收體制(Dechirp)[1,5]。對于第一種方法,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其實現難度和風險較大,而且降低成本的空間很小;對于第二種方法,由于調頻連續波技術已經很成熟,而且其系統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易于集成、功耗低、可靠性高、隱蔽性好等優點[6,7],通過去調頻處理后,還可以大大降低對后端采樣系統的要求,因而成為小型化SAR系統發展的首選方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線性調頻連續波Dechirp原理為:將SAR回波信號和具有固定延時的發射信號做差頻處理,在頻域獲得距離高分辨能力。假設發射信號為鋸齒形線性調頻信號,信號形式如下:

其中:A0為信號幅度,由于對后續分析影響不大,可令其為1;fc為發射信號載頻;kr為信號調頻率,若信號帶寬為B,掃頻周期為T,則為以掃頻周期起始時刻為起點的時間,稱為快時間。
那么位于Ri處的目標回波為:

設參考距離為Rref,參考時間為,那么參考信號為:

將參考信號和目標回波信號做差頻處理,如圖1所示,忽略幅度影響后,可得基帶回波信號為:

其中:ΔRi=Ri-Rref。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通過去調頻處理后,回波變為單頻信號,且其頻率與回波和參考信號的距離差成正比,且。因此,對去調頻后的信號做傅里葉變換,便可在頻域得到對應的sinc狀的窄脈沖,脈沖寬度為,Tp為調頻周期,而脈沖在頻率軸上的位置與ΔRi成正比,如圖1b所示。由于變換到頻域后的窄脈沖寬度為可得距離分辨率為,與匹配濾波的結果相同。

圖1 去調頻脈壓示意圖
式(4)中,第一項為距離項,第二項為多普勒項,第三項為去調頻處理獨有的,稱為剩余視頻相位項(RVP),它會使多普勒有少許的改變。由圖1可見,不同距離的目標回波在時間上是錯開的,稱為斜置,它并不帶來有用信息,還會給后續處理帶來不便,應設法將其去除,稱為去斜處理,去斜后的同時RVP項也隨之消失。為了完成上述工作,將(4)式的差頻信號以參考點的時間為基準對快時間做傅里葉變換,可得:

其中:第一項為多普勒項,第二項為RVP項,第三項為包絡斜置項。除了第一項外,后兩項均應去除。由于,因此后兩項相位項可變為:

令

給式(5)乘以(7)式就可將RVP項和包絡斜置項都去除掉。
通過以上處理,距離向壓縮就已經完成,后續的方位向處理和脈沖體制的SAR處理過程相似,在此不再進行分析,完整的SAR成像處理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SAR成像處理框圖
根據小型合成孔徑雷達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的要求,結合調頻連續波去調頻體制的特點,在保證系統技術指標的前提下,采用以下設計方案。
天線系統設計:由于系統采用調頻連續波體制,因此必須采用收發分置的雙天線結構,為了減小天線的體積和重量,結合調頻連續波體制的雷達作用距離近、發射功率較小的特點,可采用微帶天線。
波束穩定系統設計:波束穩定一般通過伺服系統進行控制,它往往占據系統相當份額的體積和重量,很難進行優化。為了控制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本設計采用常平架結構的自穩定方案,將雷達系統集成在一個常平架結構的機箱內,靠整個系統的自重和特別的重心設計,結合很寬的俯仰波束(如:40°),保證波束始終照射到成像測繪帶內,這樣就可以省去伺服系統。常平架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常平架穩定結構示意圖
收發前端設計:為了減小系統的體積和重量,將發射機、接收機和頻綜集成為一個綜合的收發前端。頻綜負責整個系統各種頻率源的產生,并為發射模塊提供發射激勵信號,為接收模塊提供參考本振信號;發射模塊將發射激勵信號進行放大,接收模塊進行去調頻接收。由于采用連續波體制工作,并且發射信號功率不是很大(一般為幾十瓦),因而不需要高壓和調制電路,可采用固態發射模塊,一方面可以降低發射模塊的體積和重量,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收發系統采用不同的通道,通過收發控制脈沖控制通道的工作切換,易于提高收發通道的隔離度和系統的可控性。集成化收發前端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集成化收發前端結構示意圖
預失真的寬帶信號產生模塊:預失真的寬帶信號產生模塊用于產生預失真的寬帶發射信號。為了提高距離向分辨率,需要發射大帶寬時寬積的線性調頻信號,由于目前技術水平的限制,系統帶寬達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引起信號畸變,嚴重影響成像質量。為了降低系統設計難度,保證成像質量,可采用預失真的信號產生技術,具體方法是通過儀器測出系統對信號的失真特性,通過數字的方法對發射信號進行反向的預失真,然后將預失真的信號進行數模變換,供前端產生發射激勵信號,這樣就能通過數字的方法校正系統誤差,保證信號質量。預失真的寬帶信號產生模塊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預失真的寬帶信號產生模塊結構示意圖
高速AD采樣模塊:高速AD采樣模塊負責對來自接收機的去調頻信號進行采樣。采用去調頻接收技術,雖然沒有降低對信號采樣率的要求,但是卻大大降低了對信號采樣帶寬的要求,因而大大降低了AD采樣模塊的設計成本。AD采樣模塊可采用高速AD芯片+高性能FPGA芯片的方法,一方面實現高速AD采樣功能,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信號預處理功能,減小信處的處理壓力,如圖2的去斜和距離向FFT運算就可以在此進行。高速AD采樣模塊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

圖6 高速AD采樣模塊結構示意圖


實時成像處理模塊:實時成像處理模塊用于進行SAR實時成像處理,主要包括距離向FFT運算、去斜處理、方位向FFT運算、距離走動和距離彎曲校正、方位向頻域匹配函數產生、方位脈壓等。實時成像處理模塊可采用高速DSP芯片+FPGA的方案,其中FPGA主要負責數據的接收和分發,并實現和無人機數據鏈的接口,DSP主要負責成像運算和圖像壓縮。實時成像處理模塊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
在以上設計中,可以將預失真的寬帶信號產生模塊和高速AD采樣模塊合并為一個模塊,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集成度,但是應該注意電磁兼容問題,防止信號間的相互干擾。此外,后端的信號產生模塊、AD采樣模塊、信號處理模塊采用PC104-Plus架構,可進一步提高系統的集成度。按照上述方案設計的小型合成孔徑雷達的總體結構框圖如圖8所示,其中的顯控計算機用于系統調試。
為了驗證系統性能,以運-5飛機為平臺對該雷達進行了掛飛驗證。實驗時,載機沿直線飛行,飛行高度1800m,飛行速度180km/h,采用距離多普勒算法(RDM),利用慣導數據進行運動補償,成像結果如圖9所示,分辨率1m×1m。由圖可見,該系統成像結果聚焦很好,能夠獲得清晰的地面SAR圖像,說明系統方案有效可行。

圖9 SAR成像結果,分辨率1m×1m
通過對線性調頻連續波去調頻體制的信號處理過程和特性進行分析,針對其特點,采用收發分置的雙天線方式,通過收發通道可控的切換工作方法來提高收發隔離度;采用俯仰向寬波束和總體常平架結構,省去了伺服系統,減小了系統的體積和重量;采用去調頻接收的方法降低了對后端數據采樣帶寬的要求,簡化了后續的成像處理過程;采用數字化寬帶信號產生及預失真方法,來補償系統通道的非理想因素,提高信號品質,保證成像質量;采用集成化射頻前端和集成化數字信號處理后端,在減小系統體積和重量的基礎上,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耐沖擊和震動性,使系統更適合于無人機的使用條件。上述方案已用于某小型無人機載SAR系統的設計,目前已經完成實驗室的總裝總調工作,試驗結果證明該方案完全可行。
[1]保錚,邢孟道.雷達成像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04.
[2]Lan G.Cumming,Frank H.Wong著,洪文胡東軍等譯.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算法與實現[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10.
[3]耿淑敏,黃甫堪.FM-CW SAR系統及其發展概況[J].電子對抗,2007,2007(2):40-44.
[4]張玉玲,金小蘭,曲長文.FM-CW SAR距離徙動算法研究[J].雷達科學與技術,2009,7(2):107-114.
[5]曲長文,王穎,陳波濤,周強.調頻連續波SAR發展綜述[J].艦船電子工程,2008,28(11):26-29.
[6]梁毅,王虹現,邢孟道,保錚.調頻連續波SAR信號分析與成像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8,30(5):1017-1021.
[7]張軍,毛二可.線性調頻連續波SAR成像處理研究[J].現代雷達,2005,27(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