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存,魏國芬,劉純艷
肥胖病人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應用TR-Band減壓時間的探討
張 存,魏國芬,劉純艷
近年來,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CAG)和血管成形術已經成為一種很有價值的選擇[1]。術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越來越引起醫護人員的關注,如果止血不當,會出現穿刺部位出血、血腫、麻木、發紺、橈動脈閉塞等并發癥,如何進一步減少術后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是當務之急[2]。TR-Band(日本Terumo公司生產)是應用于經橈動脈介入術后穿刺部位的止血裝置,自進入我國以來,得到廣泛應用,效果肯定,其減壓時間一般在CAG術后1h~2h,一次減壓為1mL~3mL氣體[3-5]。在臨床工作中發現,肥胖病人對于CAG術后1h開始減壓耐受較差,術側手掌發紺重,穿刺處疼痛,手掌發麻,病人不易耐受。因此,有必要對這一人群應用TR-Band的減壓時間進行研究,以期增進病人的舒適程度。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8月在我院擇期經橈動脈行CAG術的病人,符合以下條件者入選:①病人愿意合作,配合測量;②手術順利,術后使用TR-Band;③術前及術中應用抗凝藥物名稱、劑量相同;④所有病人術前行Allen’s實驗均為陽性;⑤病人體重指數(BMI)>28kg/m2[6]。納入101例,男64例,女37例,年齡34歲~76歲,中位年齡61歲。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符合入選標準的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50例,對照組51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TR-Band應用方法 經橈動脈行CAG術后,拔出鞘管2cm~3cm,展開TR-Band,氣囊中心的綠色標志線對準橈動脈穿刺點,兩端粘扣固定,使用專用注射器在標有Air的導管注入氣體13mL~18mL,使氣囊膨脹,再退出全部鞘管,并確定不出血。如果觀察到出血,注入空氣直到停止出血(不要超過18 mL)。
1.2.2 實施方案 實驗組采取術后30min放氣2mL,其余氣體在術后4h~6h放完。對照組在術后1h放氣2mL,余量在術后4h~6h內放完。兩組病人均需術側腕部制動6h,在術后12h撤除TR-Band,局部給予換藥。若在解除后或解除TRBand過程中病人再次出現滲血,回注少量氣體直至止血為準,30min后開始放氣,直至再次解除TR-Band。
1.2.3 觀察指標 ①測量病人術側大拇指術前、術后30min(實驗組與對照組均為減壓前)、術后1h(實驗組為減壓30min后,對照組仍為減壓前)的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②記錄兩組病人術后橈動脈穿刺局部并發癥情況,包括出血、局部皮膚并發癥(皮膚硬結、紅暈)[4]。③病人舒適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于病人 CAG 術后30min、1h對病人穿刺處疼痛、術側肢體麻木、腫脹程度進行評分。VAS是用非米制的標尺組成,每一個標尺劃分為10個刻度。其中,左側為“0”,表示沒有疼痛、麻木、腫脹感;右側為“10”,表示非常強烈,無法耐受的疼痛、麻木、腫脹感。0為無不適;1~3表示輕度不適;4~6表示中度不適;7~9表示重度不適,10為無法忍受。病人根據自身的主觀感受進行評估。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減壓時間對病人CAG術后局部并發癥的影響(見表1)
表1 兩組局部并發癥發生情況 例

組別 例數 出血 皮膚并發癥 橈動脈閉塞實驗組50 4 2 0對照組 51 2 5 0注:兩組局部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P>0.05。
2.2 不同減壓時間對病人末梢動脈血氧飽和度的影響(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不同時點末梢SpO2比較 %
2.3 兩種減壓方式對病人舒適程度的影響(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CAG術后30min、1h舒適程度比較 例
隨著冠狀動脈介入術的發展,經橈動脈途徑進行CAG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和優越性逐漸被認同[8],與股動脈徑路相比,橈動脈徑路行介入治療具有損傷小、痛苦少、恢復快,臥床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及不影響抗凝藥物連續使用等優點,目前已成為最常用的冠狀動脈介入途徑[9]。而橈動脈止血裝置如日本Terumo公司生產的TR-Band因其操作簡便、止血效果肯定,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0]。TR-Band具有雙球囊相疊,使穿刺點周圍皮膚與環繞的支撐板之間有足夠空間保障靜脈回流,而尺動脈及橈動脈血流亦不受影響。因此,使用TR-Band進行止血在確保止血效果的同時亦可避免靜脈回流障礙的發生,安全可靠、方便易行[11]。目前,我院常規采取CAG術后1h開始減壓,但因病人不耐受,多在術后30min左右頻繁呼叫護士,經分析發現這些病人體重指數偏大,皮下脂肪較厚,腕部圓滑,且氣囊壓力較大。原因可能為病人手腕周徑較大,而腕帶長度有限,從而造成術者扣緊腕帶粘扣時力度過大,注入氣囊的氣體為常規量,而這些病人因腕部圓滑,造成與TR-Band內壁貼合緊密,靜脈回流受到一定影響,出現術側肢體麻木、腫脹,且因穿刺處氣囊壓力過大而出現穿刺處疼痛。為減輕這部分病人在壓迫止血后的不適癥狀而不影響止血效果,嘗試將這部分病人的減壓時間提前至CAG術后30min。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局部并發癥、末梢Sp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0min兩組舒適程度無差別,但術后1h舒適程度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TR-Band應用于經橈動脈介入術后,止血操作簡便、便于觀察、效果肯定。但對于肥胖病人應用TR-Band時應考慮到其特殊性TR-Band第1次減壓時間提前至CAG術后30min,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適程度。
[1]Hore S,Hakeem A,Pauriah M,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transradial and the transfemora approach in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9,73(7):883-887.
[2]史春利.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的護理進展[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6):960-961.
[3]張繼紅.TR Band橈動脈充氣止血綁帶在介入術后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1):2634-2635.
[4]王靜,羅萍,王霞,等.應用TR-Band止血閥對橈動脈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48-649.
[5]張艷玲.應用橈動脈壓迫帶壓迫止血的臨床護理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8,29(8):617-618.
[6]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10.
[7]曹卉娟,刑建民,劉建民.視覺模擬評分法在癥狀類結局測量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09,7:600-602.
[8]梅靜,郭小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兩種止血方式的護理觀察與對比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3(12):69-70.
[9]敖衛.經橈動脈途徑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氣囊壓迫時間的探討(附352例報告)[J].貴州醫藥,2009,33(6):503-504.
[10]Pancholy SB.Impact of two diferent hemostatic devices on radial artery outcomes after transradia catheterization[J].Invasive Cardiol,2009,21(3):101-104.
[11]包世敏,胡淑芬,吳施惠.橈動脈壓縮設備的臨床應用與護理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6):2-4.
Probe into decompression time applied TR-Band in obese patients after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Zhang Cun,Wei Guofen Liu Chunyan
(Nursing College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目的]探討縮短肥胖病人應用TR-Band第1次減壓時間的安全性以及對病人舒適程度的影響。[方法]將101例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應用TR-Band的肥胖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術后30min開始減壓,對照組在術后1h開始減壓,余量氣體在術后4h~6h內放完。[結果]兩組局部并發癥和末梢動脈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舒適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肥胖病人應用TR-Band時第1次減壓時間提前至冠狀動脈造影術后30min,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適程度。
冠狀動脈造影;TR-Band;舒適度
R473.54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2.021
1009-6493(2012)1B-0138-02
張存(1980—),女,主管護師,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300070,天津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魏國芬單位:300457,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劉純艷(通訊作者)單位:300070,天津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收稿日期:2011-07-06)(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