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麗,孫笑非,林建寧
Hu Yanli,Sun Xiaofei,Lin Jianning(Nav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48China)
早期冰敷用于膝關節鏡術后病人的效果觀察
胡艷麗,孫笑非,林建寧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early ice compress for patients after accepting knee arthroscope operation
Hu Yanli,Sun Xiaofei,Lin Jianning(Nav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48China)
膝關節鏡手術具有損傷小、切口小、恢復快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目前已成為膝關節疾病診治的重要手段。但膝關節鏡術后易發生肢體腫脹、疼痛、皮下淤血、關節腔內積液等并發癥,我科采用早期冰敷有效地控制并發癥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28例病人,其中交叉韌帶損傷64例,半月板損傷77例,骨性關節炎83例,其他膝關節損傷4例。按照手術單、雙日將病人分為冰敷組和對照組,冰敷組114例,男65例,女49例,年齡16歲~76歲,平均42歲;對照組114例:男63例,女51例,年齡12歲~81歲,平均40歲。兩組性別、年齡、術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術畢回病房后常規用棉墊及彈力繃帶包扎膝關節,抬高患肢。冰敷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立即取冰袋置于膝關節處,每次冰敷30min,術后3d內每天2次。
1.2.2 冰袋制作方法 由于膝關節生理結構凹凸不平,一般市場出售的冰袋無法隨意變形不能充分覆蓋膝關節,影響冰敷效果。為此,采用把冰塊砸碎后裝入規格為2cm×40cm兩層保鮮袋(超市有售)里,碎冰裝入袋子1/2滿即可,袋口用膠布密封。冰袋用毛巾自制的口袋包裹,這樣便于調整冰袋形狀使之與膝關節接觸充分。
1.2.3 觀察內容及療效判定
1.2.3.1 觀察內容 如疼痛、腫脹、皮下淤血、關節腔內積液。
1.2.3.2 療效判定 ①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疼痛評分,輕度為0分~5分,病人無明顯疼痛;中度為6分~8分,病人感覺疼痛,需口服非甾體類止痛藥控制疼痛;重度為8分以上,病人感疼痛劇烈,需注射毒麻藥才可控制疼痛。②腫脹。用肉眼目測及軟尺測量的方法,測量膝關節周徑及肉眼觀察皮膚皺紋[1]及內外膝眼來判斷。輕度:膝關節周徑大于健側1cm以內,皮膚皺紋清晰,內外膝眼變淺,腫脹范圍限于膝關節;中度:膝關節周徑大于健側1cm以上,皮膚皺紋消失,內外膝眼變平,腫脹范圍在髕骨緣周圍5cm以內;重度:膝關節周徑大于健側2cm以上,皮膚透明,內外膝眼膨隆,腫脹范圍在髕骨緣周圍大于5cm以上。③皮下淤血。分為無皮下淤血,輕度皮下淤血(面積小于25cm2),重度皮下淤血(面積大于50cm2)。④關節腔內積液。輕度:病人無不適感;中度:病人訴脹痛,查體浮髕試驗陽性,抽取關節腔積液大于30mL;重度:抽取關節腔積液50mL以上。
1.2.4 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觀察資料輸入SPSS 10.0軟件,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關節鏡術后病人盡管外觀看起來傷口較小,但由于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切除了大量增生的滑膜、骨贅、損傷的半月板及韌帶等結構,導致關節內骨及軟組織的廣泛創傷。術后早期冰敷能有效減輕病人疼痛、肢體腫脹、皮下淤血及關節腔積液等。因為冰敷可使局部皮膚溫度下降,抑制細胞活動,使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減慢神經傳導而減輕疼痛。同時通過刺激皮膚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縮,抑制炎性遞質的釋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減輕腫脹和皮下及關節內滲出。
使用冰袋冰敷時應先檢查自制冰袋是否完好,以免滲漏浸泡傷口引起感染;冰敷時冰袋需用毛巾墊襯,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對局部造成凍傷,或因壓力過大影響局部血液循環。經觀察,膝關節鏡術后早期冰敷可明顯減輕疼痛、腫脹,利于病人及早實施膝關節康復功能鍛煉。此種冰敷方法簡單、安全、經濟、療效肯定,便于臨床應用。
[1]姚蘊伍.護理學基礎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154.作者簡介 胡艷麗(1974—),女,主管護師,本科,從事骨科臨床護理工作,單位:100048,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孫笑非、林建寧單位:100048,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
R473.6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2.037
1009-6493(2012)1B-0159-02
2011-05-04;
2011-12-26)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