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張美燕
分層次管理模式對提高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研究1)
劉 紅,張美燕
1)為2009年山東省泰安市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20095007。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能以積極的、平衡的和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1]。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護士是護士中較為特殊的群體,其工作環(huán)境封閉、病人病情嚴重、工作量大。長期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容易對ICU護士的身體、心理產(chǎn)生影響。高水平的壓力或壓力持續(xù)時間過長,可使機體平衡失調,導致身心病癥[2]。為改善上述癥狀,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同時,我院護理部自2008年6月改變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模式,對ICU護士進行分層次管理,針對影響臨床護士心理健康的因素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于2008年3月采取方便抽樣方法抽取我院兒科、神經(jīng)外科、心內科、急診科監(jiān)護室護士167人,其中男8人,女159人;年齡20歲~53歲,平均35.8歲;學歷:中專13人,大專52人,本科102人;工作年限:<2年22人,2年~5年63人,>5年82人;編制:正式護士76人,合同制護士91人;職稱:護士36人,護師57人,主管護師69人,副主任護師5人。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由Derogatis制定,是目前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癥狀豐富、能準確刻畫不同人群的自覺癥狀特性等優(yōu)點。此表包括9個因子,90個項目,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它對有心理癥狀(即有可能處于心理障礙或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qū)分能力。評分按0分~4分(自覺無癥狀~嚴重)5級評分法,分值越高,心身癥狀越重,心理健康狀況越差。量表的效度系數(shù)在0.77~0.90,評定結果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3]。
1.2.2 分層次管理
1.2.2.1 護理人員分層次 根據(jù)醫(yī)院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按護理人員的職稱、學歷、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將護理人員分為3個層次:護理員、基礎護士、專科護士。護理員為具有國家承認學歷、正式學校畢業(yè)的護理專業(yè)畢業(yè)證書且工作年限<2年的低年資護士,主要承擔病人的生活護理和部分基礎護理工作等;基礎護士為工作2年~5年且具有初級職稱的護士及護師,以獨立完成病人的各項護理治療為主,主要負責病情相對較輕、處于穩(wěn)定期病人的治療和護理;專科護士必須是主管護師及以上,工作>5年,責任心強,有一定專業(yè)技術水平和搶救護理經(jīng)驗,負責較危重病人的治療和護理,能參與指導低年資護士的護理工作,在護士長不在時能代替護士長完成協(xié)調工作。
1.2.2.2 分層次培訓 根據(jù)ICU護士應具備的素質及低年資護士的特點,對護理員采用定期集中培訓、一對一帶教、參加護理查房等方法,對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強化,重點是加強素質教育,包括心理素質教育和職業(yè)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和工作責任感。護理部于2008年6月利用院內ICU培訓基地對基礎護士進行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培訓,確定了神經(jīng)外科、心內科、新生兒科等9個科室為規(guī)范化ICU培訓基地,每個培訓基地制訂了詳細的計劃和措施,主要由護士長負責,成立專門的培訓小組進行一對一指導。經(jīng)過培訓基地的輪轉學習,要求掌握本科常見疾病的監(jiān)護及搶救配合技術,如心肺復蘇、除顫、測量中心靜脈壓(CVP)等,重點加強ICU專科護理知識的訓練。對于??谱o士,定期舉辦內容豐富的繼續(xù)教育講座,有針對性地送往國內ICU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培訓,參加國內外ICU繼續(xù)教育學習班,培養(yǎng)其對新業(yè)務、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掌握ICU護理的新信息,促進學科發(fā)展。護理部按照《實用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教程》采取動態(tài)管理,每季度組織理論考試檢驗培訓效果,并將考核結果記錄在培訓手冊中,培訓結束時進行終末考核。
1.2.2.3 實行APN排班制度 根據(jù)護士分層次使用的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的工作時間,實行APN(A表示日班、P為小夜班、N為大夜班)3班制連續(xù)性排班。APN班上班時間集中,由傳統(tǒng)的每天交班5次縮減為3次,A、P班在14:00交班,P、N班在21:00交班,N、A班在08:00交班,每班有30min的交班時間,每人管2例或3例病人,最多不超過4例。要求??谱o士管2例病人,參加大查房,了解全病房病人的狀況,能指導基礎護士及護理員的護理工作,提出正確有效的護理建議。各班次各層次人員合理分配,分工合作。
1.2.2.4 實行同工同酬 在分層次管理模式下,建立薪酬激勵機制。根據(jù)ICU護理工作強度大、任務重的特點適當提高其夜班工資待遇,使其高于普通病房。對于工作滿1年的護理員,根據(jù)每季度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優(yōu)秀者轉為合同制基礎護士;對于工作滿3年的基礎護士,根據(jù)每年理論與考核等綜合成績優(yōu)秀者享受我院同年資、同學歷、同職稱??谱o士待遇,實現(xiàn)同工同酬,同時增加職稱晉升的比例。對于專科護士,鼓勵繼續(xù)學習深造,鼓勵開展護理新技術、新業(yè)務,引入新課題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制度和優(yōu)惠政策。提升專科護士的科研能力和撰寫論文水平,將工作激勵和成績獎勵有機地結合起來。
1.2.2.5 提高心理韌性 從影響心理韌性的危險性因素和保護性因素兩方面采用有效措施提高ICU護士心理韌性水平。一方面當身處逆境、面對病情多變的危重病病人時,加強各層次護理人員的協(xié)作精神,充分發(fā)揮??谱o士的帶頭作用和基礎護士的協(xié)作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工作創(chuàng)新,并賦予各層次護理人員工作的自主性,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給予一定的決策權,真正從心理上讓他們感受到工作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積極輕松的工作氛圍;業(yè)余時間多組織參加娛樂、體育等活動,做到張弛有度,及時排解不良情緒。同時,注重對各層次護士工作成就的認可,協(xié)調同事關系,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護士的自我效能。
1.2.3 評價方法 實施3年后,即2011年6月采用同樣的工具和方法對該批護士進行調查,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填寫,均在半小時內填完,由護士長當場收回。比較分層次管理前后ICU護士心理健康情況。評分按0分~4分(自覺無癥狀~嚴重)5級評分制計分(1分為從無,2分為輕度,3分為中度,4分為偏重,5分為嚴重),分數(shù)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調查結果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表明:實施分層次管理前除人際關系、偏執(zhí)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高于中國常模[3](P<0.05),其中強迫癥狀和軀體化因子得分最高;實施分層次管理后除人際關系及敵對因子外,其余7個因子得分均明顯低于分層次管理前(P<0.05或P<0.01)。其中焦慮、抑郁和強迫癥狀得分明顯降低(P<0.01),這與國內梁鋒等[4,5]研究結果一致。見表1。

表1 分層次管理前后167名護士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分
3.1 對ICU護理人員實施分層次使用是提高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關鍵 在當前護理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對ICU護士實施分層次使用,各層次護士分工合作,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6],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優(yōu)質,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實施分層次管理后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高于分層次管理前水平,通過分層次管理,使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充分發(fā)揮出來,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能動性,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護士自身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3.2 分層次培訓提高了ICU護士專業(yè)水平 ICU護理質量的優(yōu)劣是衡量ICU護士業(yè)務技術水平和護理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7]。衛(wèi)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5—2010年)》文件中明確指出,??谱o理是中國護理發(fā)展的方向,旨在培養(yǎng)一批臨床專業(yè)化護理骨干,幫助提高護理隊伍專業(yè)技術水平。隨著分層培訓的逐步開展,根據(jù)每個層次人員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分層次使用,充分調動ICU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心理健康狀況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對ICU專科護士特別是對高學歷護士的規(guī)范化培訓,多渠道學習,使其擁有深厚的??浦R:復雜的決策能力和擴展臨床實務的能力[8],為成為一名高級實踐護士(APN)奠定了基礎。當前我國護理專業(yè)發(fā)展狀況及護理教育程度與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發(fā)展高級實踐護士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開展專科護士的規(guī)范化培訓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
3.3 APN排班方法保證了護士合理的作息時間 分層次管理結合APN排班,使ICU護士在強迫癥狀、精神病性及抑郁、焦慮因子評分上顯著低于分層次管理前,提高了護士對工作的積極性和滿意度,節(jié)約了上下班往返耗費的時間,自由支配時間增多,使體力、精力得到正?;謴?,更利于照顧家庭和安排學習、社交活動[9]。各層次護士組合排班,減輕了低年資護士對搶救危重病人、疑難技術的壓力,達到了護士業(yè)務水平互補互助的目的,同時24h負責制使護士對病人的病情、治療掌握更明確,護理服務更精細到位,為各項護理質量目標的實現(xiàn)奠定了基礎,提高了整體護理水平。表明APN排班方法對提高ICU護士心理健康水平有積極意義。
3.4 護理管理者運用激勵機制,滿足了護士的需要 分層級管理結合合理的業(yè)績評價,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了護理員和基礎護士進級的信心和希望。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護理人員在酬金上有一定的差距,各層次護士通過努力都可以晉升,徹底打破論資排輩的舊觀念,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同時同工同酬政策可以激發(fā)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有利于培養(yǎng)護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知識、技能發(fā)揮最大的潛能,體現(xiàn)層級護理人才的自身價值,穩(wěn)定護理隊伍。
3.5 ICU護士的心理韌性水平與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ICU的工作性質要求護士能適時應對多變的環(huán)境,Edwina等[10]研究結果表明,護士工作環(huán)境特征影響護士身心健康,并最終導致護士離職。Waller[11]提出,當個體遭受逆境挑戰(zhàn)時,他們經(jīng)常變得更強大,未知的、潛在的能力被激發(fā)使之能夠克服逆境。所以,心理韌性是可發(fā)展的。在心理學中,危險性因素的出現(xiàn)是韌性形成的前提。保護性因素包括自我價值感、自信、自我效能、幽默感、有理想、正面社會取向等。人性化的服務同樣要求人性化的管理,作為管理者要關愛護士、理解護士、支持護士,增強凝聚力和親和力。當工作中遇到各種應激后,應針對性地引導護士將緊張、恐怖、抑郁的心理情緒表達出來,使心中的煩惱得以宣泄,從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預見,識別發(fā)展ICU護士心理韌性的干預措施將是穩(wěn)定ICU護士隊伍、提高工作適應性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國在提高心理韌性方面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應當引起護理管理者的關注。
在分層次護理管理模式下,采取綜合性干預措施對提高ICU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必要的。護理管理者應多關心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為ICU護士提供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及人性化的管理,以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其心理素質,突破傳統(tǒng)框架,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積極開展干預性研究,不斷探索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對醫(yī)院管理實踐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盡管我們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改進,以適應現(xiàn)代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要求。
[1]孫欣,潘紹山.開展心理咨詢,關心護士心理健康[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1):55.
[2]Oermann MH,Standfest KM.Differences in stress and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AND BSN students in varying clinical course[J].Jou 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5):228.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增訂版):31-35.
[4]梁鋒,李凌江,王湘蓮,等.輪班制與護士生活質量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5(2):117.
[5]尹軍.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9(3):216-217.
[6]于蘭貞,高玉芳,侯桂英,等.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術職務分層次管理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4,4(6):13-14.
[7]肖正倫.危重癥監(jiān)護醫(yī)學與ICU培訓教材[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27-38.
[8]黃金月.高級護理實踐導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
[9]Ruffing KL,Smith HL,Rogers R.Factors that encourage nurses to remain in nursing[J].Forum,1984,11:78-79.
[10]Edwina JA,Jennifer MC,Barbara JA,et al.The work environment and its effect on engagement and retention of nuclear medicine technologists: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worders[J].Nucl Med,2010,20(10):1-8.
[11]Waller M.Resilience in the ecosystemic context:Evoluation of the concept[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2000,71(3):290-297.
Study on effec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in enhanc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nurs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Liu Hong,Zhang Meiyan(Central Hospital of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271000China)
[目的]探討分層次管理模式對提高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護士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兒科、神經(jīng)外科、心內科、急診科監(jiān)護室護士167人作為研究對象,問卷采用國際廣泛認可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測試,實行分層次護理管理,實施3年后再進行評價。[結果]除人際關系及敵對因子外,其余7個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預前水平。[結論]對ICU護士進行分層次管理,可提高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
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分層次管理;心理健康
R197.32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2.040
1009-6493(2012)1B-0164-03
劉紅(1968—),女,副主任護師,碩士,從事護理管理工作,單位:271000,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yī)院;張美燕單位:271000,泰山醫(yī)學院護理學院。
2011-06-30;
2011-12-26)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