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幻像讓冰山“隱身”?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計劃駛往美國紐約。但在4月14日深夜,這艘當時堪稱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不幸撞上北大西洋上漂浮的冰山而沉沒,船上2208名旅客中,僅有705人生還,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海難之一。
英國歷史學家蒂姆?馬爾廷認為,泰坦尼克號同冰山發生致命碰撞,是因為當時的天氣條件制造了冰山“隱身”的現象,等到船員發現巨大冰山時再想調轉船頭,已經來不及了。
馬爾廷曾仔細研究過100年前的氣象圖,他還閱讀了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其他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船只的航海日志。他發現在泰坦尼克號經過的時間和地點,拉布拉多寒流裹挾的北極結冰海水和墨西哥灣暖流帶來的較暖氣流相遇,導致海面光線產生異常折射。這種折射使地平線上的冰山完全隱身,成為泰坦尼克號的最終殺手。馬爾廷說,在正常的天氣狀況下,船上的瞭望員應該早已看到冰山。
通過多年對泰坦尼克號海難的研究,馬爾廷寫下了《101件你以為知道的關于泰坦尼克的事情,但你不知道!》一書。他說,幾艘德國和英國船只的航海日志都記錄下了沉船附近海域氣溫大幅下降的情況,這可以證明當時的天氣條件能夠產生幻象,令冰山“消失”。
都是月亮惹的禍?
西方人一直對滿月有種莫名的害怕心理,文學作品喜歡將“狼人”和“吸血鬼”形象在滿月這天放到人間,警察抱怨滿月時犯罪率會上升,護士說那天嬰兒出生數量會增加而使她們異常忙碌,但沒有一個說法經得起推敲。不過現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諸多因素中就有“滿月現象”。
天文學家們的解釋是,在泰坦尼克號出事前三個月,也就是1912年1月4日,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1400年以來的最短距離,而且月亮和地球距離最短的時間點是在滿月形成后六分鐘內。此外,就在前一天,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是當年最近的。這三種天文現象同時發生真是千載難逢。
得州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唐納德?歐爾森指出,這種極端異常的天象引發的巨大潮汐的力量,足以將大量北極冰山拍打到海洋中,使它們在4月份的時候正好漂移到泰坦尼克號的航運路線上。
歐爾森說,泰坦尼克號船長愛德華?史密斯當時一定沒有料到,航道上會有那么多體積那么大的冰山。因為當時的人們還不太了解滿月對潮汐的影響,更不會想到三個月前的天文現象會同自己有多大的關系。但大自然就是如此,往往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就已經危機四伏了。
偷工減料埋下禍根?
眾所周知,泰坦尼克號的殘骸是在1985年發現的。1996年年初,法國幾名潛水員發現沉于北大西洋水下4000米、埋在18米深淤泥中的泰坦尼克號殘骸上,殘留著六個大小相差無幾的裂縫,每個裂縫都在位于船艙接口處本應由鉚釘固定的位置。他們的發現將科學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本來并不起眼的鉚釘上。
不久前,美國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幾位科學家利用顯微鏡和圖像分析儀對殘骸進行研究時發現,制造鉚釘使用的鋼鐵質地極其不純,其中的礦渣含量竟然超過了標準鋼材的兩倍。根據冶金學理論,這種過量的不純物質使得鉚釘在劇烈的撞擊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斷裂。
其實早在1991年,科研人員對從泰坦尼克號殘骸中打撈出來的第一批金屬碎片進行的研究中就發現,船體鋼板質量有問題。當年的造船工程師只考慮到增加鋼板的強度,而沒有想到增加其韌性。科研人員在把殘骸的金屬碎片與如今的造船鋼材作對比時,發現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地點的水溫中,如今的造船鋼材在受到撞擊時可彎成V形,而殘骸上的鋼材則因韌性不夠而很快斷裂。
如果確實是因為質量問題給泰坦尼克號埋下了隱患,又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美國專欄作家羅伯特?斯特蘭在一本新書中稱,該郵輪在建造過程中,時任英國貿易大臣的丘吉爾沒有對不符合建造要求的泰坦尼克號起到應有的監管作用。不過,到泰坦尼克號建成下水時,丘吉爾已經升任為內政大臣,因此逃過了公眾對其在該船沉沒中應負責任的追究。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