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家長來信求助:“我兒子10個月了,夜里2~3點的時候總是醒,醒來就會哭,但只要抱起來喂一會兒奶就又睡著了。有時,一晚上折騰好幾次。有人說,這么大的寶寶該戒夜奶了。婆婆卻不讓,認為寶寶吃奶就不哭了,肯定是因為餓。但是,兒子晚飯吃的量一點都不少啊。我很擔心這樣會影響寶寶睡眠。”
那么,寶寶究竟是不是餓了呢?如何才能讓寶寶在夜晚睡個安穩覺呢?
6個月后戒夜奶
中國人有句老話:馬無夜草不肥。所以,不少家長為了讓寶寶長胖點,常常是只要夜間寶寶哼哼幾下,就以為寶寶餓了,趕緊給寶寶喂奶,希望寶寶夜間也能加班加點多吃些。
其實,只有低月齡寶寶才需要夜間喂哺,新生兒夜晚哺乳2~4次。因為此階段的寶寶胃容量小,每次吃乳量少,但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速度快,需要的營養相對較多,所以需要少食多餐。
但是,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晚上的哺乳次數可以減少,直至戒掉夜奶。一般在寶寶6個月大時,可以逐漸改掉吃夜奶的習慣。因為對寶寶來說,睡眠和吃奶都重要,中斷寶寶正常的睡眠,不利于智力發育。
所以,建議家長在夜里11點左右喂1次,次日清晨5點半左右再喂1次。這樣,大人孩子都能保證睡得安穩。開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不適應,因為他們已經習慣在夜間進食幾次了。不過,只要父母有信心堅持7~10天,寶寶的這個習慣一定能被戒掉。有時,也可以在睡前準備些白開水,如果寶寶夜里哭鬧,可以先喂點水安慰一下。
5分鐘策略法
寶寶不吃奶就不肯睡覺,多數情況下并不是因為寶寶餓了,而是媽媽看到寶寶有一點動靜就喂奶,讓寶寶養成了吃夜奶的壞習慣。為此,媽媽可以通過5分鐘策略法再次讓寶寶入睡。
寶寶夜間醒來時,先不要急著給他喂奶或者把他抱起來,而是給他5分鐘時間,讓他自行安靜下來。如果他做不到,媽媽可以適當給予安撫,如輕柔地和他說說話、按摩一下他的后背,隨后離開寶寶讓他自己入睡。
如果寶寶還是哭鬧不止,在確定他沒有生病,也不需要換尿片時,可以讓他吸吮安撫奶嘴或拇指使其安靜。同時,耐心地嘗試5分鐘策略法。
5個原則,減輕分離焦慮
一些6~12個月大的寶寶會逐漸產生分離焦慮。這些寶寶往往過分依戀父母,不愿與熟悉的人分開,怕見生人,在陌生的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如果平時寶寶存在這種問題,寶寶夜間醒來很可能是分離焦慮造成的。
對于這種情況,父母首先要遵循5個原則:不要抱起寶寶、不要開燈、不要唱歌、不要和寶寶說話、不要喂哺。否則,寶寶夜間醒來的行為就會被不斷強化。
為了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白天的時候,父母應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寶寶玩耍,讓他意識到爸爸媽媽很愛他。而捉迷藏就是一個很好的游戲,可以讓寶寶意識到,即使自己看不到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在他的周圍。
此外,還要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寶寶入睡前1小時,應該讓他安靜下來,而不是玩得太興奮,父母更不能過分逗弄寶寶。同時,要讓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而不是每次被抱著或搖著進入夢鄉,否則,寶寶晚上醒來,也會想讓人再次抱起。
父母還可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的睡前模式,如播放固定的音樂或童謠,聲音輕柔、節奏舒緩、音量由大到小,讓寶寶逐步建立條件反射,從而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摘自《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