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不見不散
和往年相比,剛剛過去的冬天格外冷,雖然已經有科學家出面澄清,寒潮和傳說中的冰河期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可大家心里還是疑神疑鬼。刺骨的寒風讓人們很不適應,多少年來一直是暖冬,我們不但早就忘記了毛褲,還展開了是否要穿秋褲的大討論。言辭之激烈,論證之花哨,被如刀的寒風一吹,消失得無影無蹤。再好的嘴頭功夫,也架不住零下十幾度的低溫。秋褲該穿還是得穿,保護好膝關節才是王道。
在我們身邊,也時不時冒出一些事情,讓人不太適應。年前有朋友去北京大醫院不聲不響做了手術——換了一只眼角膜。聽到這個消息,我一連串的問題忍不住噴薄而出:插隊等角膜供體塞了多少錢?麻醉師打點了沒有?用不用家屬陪床?有沒有給主刀醫生紅包?朋友是這樣回答的,去醫院的時候很走運,剛好眼庫里有角膜供體;手術全身麻醉,沒送麻醉師一分錢的紅包;不用家屬陪床,父母年紀都大了,不好再去北京折騰,好在護士、護工都很關照他;至于主治醫生,大概一共跟他說過十句話,都是關于治療本身,沒有一絲一毫其他的暗示。術后的朋友恢復地非常迅速,活蹦亂跳的,雖說眼球還不太適應新角膜,磨合尚需一段時間,但他看見好菜還是目光炯炯、運筷如飛,說明手術很成功。這讓生活在小城的我大為驚訝:雖說大城市人情冷漠,可相對而言也更加公平規范,這就是他專程坐火車去北京動手術的原因。所以不少人逃離北上廣后,因為不適應家鄉的種種潛規則,又都逃了回去。
本期特別報道也在講一組適應與不適應的故事:生于農村的陳諾讀完了大學,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只好返回家鄉,又因為早已脫離泥土上的勞作,無法適應不 蹲辦公室 的生活;在外打工多年之后,民勤小伙馬俊河毅然回鄉種梭梭,以改變當地的荒漠化生態,他的知己遍布全國,卻無法與身邊的鄉親溝通,某種程度上,雙方都無法適應彼此 總之,當變化發生時,人總會不太習慣,由此會出現從適應到不適應的蛻變,咬緊牙關挺住,熬過這段時間就好。所謂適應性強,就是指能在極短的時間調整過來,和當下的環境合拍。比如,韓寒不太適應被質疑,一怒之下起訴方舟子,好在逐漸平和了下來,也暫時撤回了訴狀。自從首篇文章不是 主編手記 之后,好多讀者朋友都有些不適應,紛紛發問,主編怎么不寫了?親愛的朋友們,請堅持閱讀本刊,在主編結束 治療式休假 之前,你們會慢慢適應的。
掐指一算,這期雜志上市的日子,還是春寒料峭,離全面春回大地還有一段時間,尤其在北方地區。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迫不及待選擇了綠色為主題的封面,無論大家的神經多么堅韌,也不會適應沒有綠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