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培培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畜牧行業和整個國家的經濟一起在飛速地成長。30多年過去了,對于一個人來說,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即完成了從學習、被動接受到主觀認知、獲得知識的過程,已具有了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是走向成熟的轉折階段。對于畜牧行業亦是如此,在這30多年當中,畜牧行業成就了很多企業和企業家,他們在為社會提供所需的畜產品、獲取利潤的同時這個行業也產生了很多不可回避的問題,過去,我們忙著成長、擴張,無暇顧及到這些問題,但是,在畜牧行業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的時候,無論是我們自身的意識還是消費者對我們的要求,現在都是應該靜下心來思考的時候了,思考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行業對于社會的意義,思考我們能為這個行業做出什么……不管當初為何走上畜牧業這條路,現在只有想清楚了我們這個行業的初衷,才能不偏離我們發展的軌道。
2012年11月30-12月1日,由國家信息中心全國聯合誠信建設項目辦公室、中國畜牧業協會和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畜牧大集網和中維聯合誠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打造信譽品牌 培育誠信文化”的“中國畜牧業誠信品牌建設論壇暨畜牧業誠信標桿企業宣傳活動”在北京舉辦。來自全國聯合誠信建設項目辦公室、農業部有關部門、浙江大學等部門的領導和品牌專家、營銷專家以及畜牧獸醫企業、畜產品加工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養殖戶等出席了本次論壇。

農業部市場經濟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
在本次論壇上,農業部市場經濟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就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畜牧行業推進品牌化的重要性做了系統分析。
在農業系統,“品”字號的詞有三個:品種、品質和品牌。品種是對生產者的承諾,品質是對消費者的責任,而品牌就是把對農民的承諾和對消費者的責任的放在一起,形成對市場的誠信。
推進農業品牌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優化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農業品牌化的過程就是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種養,標準化控制,產業化經營的過程。有人說做品牌的過程需要有“三心”,即決心、信心、耐心,而往往很多企業在做品牌的時候決心很大、信心很足,卻缺乏耐心,結果就是品牌創立的很快,倒得也很快,所以創建品牌一定要有耐心。對于畜牧業來講,創建品牌的過程就是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從粗放型向效益型增長的過程。
推進農業品牌化是社會消費升級的迫切需要。在解決畜產品了對“量”的需求之后,消費者更加關注的是營養和健康及品牌的聲譽、誠信。
推進農業品牌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市場觀察證明,品牌農產品的售價要遠遠高于普通農產品,品牌的作用讓農民有了更大的議價權,從而保障了農民的收入。
推進農業品牌化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的迫切要求。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國的奶粉市場拱手讓給了進口品牌,這正是本土品牌缺乏的結果,所以要贏得市場,畜產品的品牌必不可少。
從中國目前的畜牧業來看,千家萬戶的養殖模式還在占有主導地位,那么在畜牧業品牌創建的過程中就一定不能忽視這一群體的作用。在市場經濟調控下,企業是主體,生產者是客體。但是,無論是“三聚氰胺”事件還是“瘦肉精”事件,企業都把最終的責任推給了生產者(養殖戶),而這是畜牧行品牌創建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30幾年前的一紙文件,把毫無準備的農民從計劃經濟的大地上直接推到了市場經濟的海洋,而政府并沒有為之提供市場經濟下農民所要具備的條件,而作為主體的企業除了從養殖者那獲得利潤之外,給予他們的就是產品出現問題時的責任。要在畜牧行業做品牌,培養養殖者的品牌創建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當代農業史研究室主任鄭有貴
在畜牧行業做品牌,培養養殖戶的品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現在農村的養殖合作社是對養殖戶進行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次論壇上,主辦方請到長期從事合作社管理研究的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當代農業史研究室主任鄭有貴介紹了農民合作社在推進畜牧業品牌建設中所起的作用。
鄭有貴指出提高產品質量是創品牌的核心工作,產品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和生存的基礎。企業(或合作社)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所生產的產品才能被消費者所認可,并形成品牌效應,才能不斷地擴大再生產,實現更大的發展。否則,不注重農產品質量,一味追求產品數量規模,消費者對產品失去信任,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被淘汰,在品牌建設的諸項工作中,最基礎的工作,或者說“本”是質量。
好的農產品質量不是認證出來的,認證只是確認。好的農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基礎在于原料生產。在畜產品包括投入品、生產、加工、貯運、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中,控制投入品、生產過程的源頭管理至關重要。如果原料奶的質量不行,加工后還是不安全的奶。但是當前畜牧行業的生產主體還是以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主,規模都比較小,這就造成了所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很難控制。那么應該怎樣對養殖戶進行管理,以確保所生產產品的質量呢?
一是樹立做強農戶的理念。分散經營,必須做強農戶就象合作社的生產車間,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統一的技術開展標準化生產,而生產中的服務就交給合作社來統一負責現代農莊、現代家庭農場,而不是弱勢的傳統小農,做強農戶,合作社才能更好發展。
二是服務(技術和標準化等)。以合作社標準化統一服務保質量(技術狀況與生產條件改善),實行專業化和標準化生產。“有標采標、無標制標”。建立生產記錄制度,統一質量安全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統一農業投入品采購,統一產品和基地認證認定。合作社在推廣技術上節約交易成本,可以實現幾統一服務到戶,提高養殖水平,提高質量安全保障,提高產品質量。合作社服務的及時性,合作社改善生產條件,實現安全和生態生產。
三是發揮合作社機制保質量。合作社成員的一致行動(合作機制)保質量,互助合作機制、監督機制,合作社提高誠信意識。企業要學會利用合作社成員之間的這些機制來有效管理合作社,例如可以利用合作社成員相互監督的機制來保障產品的質量。
合作社要共享發展成果,培養養殖戶的忠誠度。如何避免市場好時成員不賣給合作社、好的時候成員逼著合作社兌現,保質保量,形成共同銷售,按交易額還返、商標、增強實力更好服務,讓成員離不開合作社。對于價格,隨行就市;對于合同價,視著保底價(一合作社在合同價基礎上提高),是成員關系,不能把合同價做為壟斷價,對農民進行剝奪。在此基礎上,按交易額返還,意義在于:一是盈余,要發展壯大盈利,在沒有盈余情況下,把成員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也是貢獻。二是讓成員分享到合作社發展的好處,不能合作社發展與成員的收益不掛鉤,與公司沒有區別。三是按交易額返還,是對成員貢獻的兌現。離開成員的貢獻,合作社發展不起來。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一個沒有誠信的企業是沒有前途可言的。中國的畜牧業行業走過了改革開放的30年,當中有很多品牌企業因為經不起市場的考驗終于倒在了走向誠信的路上,今天我們這些有幸存活下來的企業能夠坐下來探討中國畜牧誠信品牌建設的問題,證明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誠信品牌”這四個字對于自己到底意味著什么,這不僅僅是對消費者的承諾,更關乎我們企業自身的生死存亡。中國畜牧業的品牌時代已經來臨,未來畜牧企業的品牌建設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相信我們這個行業會在“誠信品牌”的路上越走越寬。


中國畜牧業誠信標桿企業
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魯抗舍里樂藥業有限公司
大連三儀動物藥業有限公司
天津生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后羿企業集團
蒲城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鵬程食品分公司
杭州朗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中國畜牧業誠信標桿示范企業
海南鼎盛祥實業有限公司
京徽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福樂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新昌和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遵化長城畜牧機械有限公司
芮城大禹動物藥品有限公司
山東河源養殖繁育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資源集團、燕北畜牧機械集團
山西福瑞沃農大生物技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