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編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若干重點項目指南》提出,2012年創新基金優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大重點振興產業和改善民生的關鍵技術及創新產品;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探索新興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先進技術支持和配套服務。其中涉及化工技術和產品的部分領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和先導,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新材料是高技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信息、生命、能源并稱為現代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四大支柱。加強新材料的開發,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增強綜合國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新材料領域中下列五個方面的技術和產品:1.金屬材料;2.無機非金屬材料;3.高分子材料;4.生物醫用材料;5.精細化學品。本刊重點介紹后三種技術和產品。
高分子材料是新材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優異的加工特性,被廣泛應用于信息產業、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交通運輸、機械儀表、建筑和能源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隨著新型高分子合成、改性與加工等高技術的發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迅速崛起,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開發和廣泛應用,對于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必將對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本年度重點支持的方向如下。
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具有機械性能好、比強度高、耐熱性好、耐腐蝕、耐磨損和易加工等特點,在各行業應用廣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具有高強、耐高溫、耐磨、高韌的高分子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低成本化的特種工程塑料;具有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熱塑性樹脂。
高分子功能材料由于其特有的功能性和專用性,在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功能化、生物醫用器材、物質分離膜、能量轉換和儲能技術等工業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本年度重點支持:先進功能膜材料及支撐材料;光電信息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相變材料;具有特殊功能性、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材料。
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和工程塑料的低成本化,仍然是當前高分子材料領域研究、開發的重點之一,同時也是擴大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應用范圍的一個重要措施。鼓勵開發產業化制備技術和工業化應用技術。本年度重點支持:通過化學改性和/或物理改性(含納米技術改性),性能顯著提高或獲得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及其復合材料;高剛性、高韌性、高電性能、高耐熱或導熱性聚合物合金與改性材料;新型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具有特殊用途、高附加值的新型改性高分子材料。
本年度不支持:普通塑料的一般改性專用料;普通電線、電纜專用料;流延、吹塑、拉伸法生產的通用薄膜;普通管材、管件及異型材(如普通塑鋼窗);以聚乙烯、聚丙烯為基材的部分降解材料;普通的PS和PU泡沫塑料等。
新型橡膠作為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在國防工業、航空航天和交通運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為滿足現代汽車工業高速、耐熱、減震、密封、耐老化、耐介質、耐脈沖性的要求,優化橡膠工業產品結構,采用高性能材料,可以有效緩解資源不足和環境污染的壓力。本年度重點支持:特種合成橡膠;新型橡膠功能材料及產品;為高速安全交通配套的橡膠輪胎和制品。
本年度不支持普通橡膠制品項目。

纖維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紡織、信息、航空、汽車、環保、衛生、建筑等領域。我國纖維、紡織品及服裝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產品性能檔次低、附加值低,常規產品產能過剩,高檔產品需進口,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仍以跟蹤國外為主。新型纖維品種及其成纖高分子新品種的開發及產業化是紡織新產品創新的源頭,因此必須加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技術和新品種開發力度,加快產業化進程,推進全行業產品的升級換代,重視環境友好和清潔生產,重點支持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同時支持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集成創新。本年度重點支持:新型成纖聚合物開發,及應用新型成纖聚合物制備的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的纖維;高性能纖維及其原料、半成品;環境友好及可生物降解型纖維;在確保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申報差別化纖維開發及應用項目(僅限于西部欠發達地區申報)。
本年度不支持服裝面料、襯布、紗線、常規或性能僅略有改善的纖維(如:有色、異形、細旦、功能粉體添加、簡單的化學改性、常規的共混等)及服裝項目;不支持常規的非織造布、涂層布或層壓紡織品、一般功能性纖維材料產品項目。
隨著高分子材料的迅速發展,傳統高分子材料在使用過程及廢棄后對環境的危害逐漸顯現,白色污染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發展生態和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新的方向之一。本年度重點支持:以生物質來源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品。
本年度不支持:淀粉填充的不完全降解塑料及其制品、單純填充的材料、廢舊高分子直接回用、單純降解塑料制品常規制備項目。
現代科技進步迫切需要成型加工具有優異性能和特定形態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成型加工工藝及設備也正在向高效、節能、省料、優質方向發展。通過某些物理化學和機械手段將各種形態的聚合物成型為不同用途的制品;通過對高分子材料制品表面進行改性,可制備出具有導電、磁性、壓電、屏蔽、耐蝕、耐磨等單功能或多功能應用產品。本年度重點支持:具有微孔結構的復合注射成型;高比強度、大型復雜熱塑性制品成型;模內優質修飾注塑成形;先進的高分子材料制品的表面改性與應用;CAD及氣輔CAE輔助等高分子加工新工藝;具有顯著節能減排效果的新工藝技術。
精細化學品是石油和化學工業中的新興產業,是石化產業鏈上極具發展前途的一類化學品,可直接用于石化產業并服務于國民經濟諸多行業。其品種種類繁多、附加值高、用途廣泛、與產業發展關聯度大,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發達國家都把發展精細化工作為調整石化工業結構的戰略重點,其國家的精細化學品率,已成為衡量國家化工水平發達與否的標志之一。我國精細化學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有了較大進步,總量及品種都在快速增加,但總體技術水平不高,高端品種需進口,與發達國家差距仍然明顯。發展精細化學品應重點突破系列精細合成、精細加工和新催化技術等,通過強化科技創新,不斷開發精細化學品的新工藝和新品種,增加高性能、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的品種及產量,以滿足國民經濟各行業發展的需求。重點支持培育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10大振興行業所需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精細化學產品,以及符合節能減排、環保要求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開發,特別要側重支持能提升電子信息、石油石化、輕工、紡織產品升級,有助于生產工藝、產品品質提升所需的精細化學品。
本年度重點支持的方向如下。
電子化學品是一類加工精細、技術含量高,主要為電子信息產業配套的關鍵化工新材料。按使用范圍可分為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等用材料、印刷線路板生產與組裝用材料、顯示器件用材料三大類。本年度重點支持:高分辨率光刻膠及配套材料;印制電路板(PCB)加工用化學品;超凈高純試劑及特種電子氣體;先進環氧封裝材料; 彩色液晶顯示器用化學品;研磨拋光材料。

催化技術是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最重要的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是實現化工高效清潔生產的重要途徑之一,開發反應過程強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據統計,60%以上的化學品、90%的化學合成工藝均與催化有著密切關系。催化劑在石油加工、化肥工業、化學品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制備以及環境保護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開發新型催化劑對節能減排、提高化工過程效率有著重要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重要精細化學品合成用催化劑;新型石油加工用催化劑、助催化劑及劣質原油直接加工用催化劑;合成橡膠用催化劑;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烴等碳一化工產品新型催化劑;新型有機產品及中間體合成用催化劑;新型環保催化反應用催化劑;新型離子液體催化劑;新型催化劑載體材料;其它各種催化劑的強化改進型替代品。
以上催化劑需有明確的可實現工業化應用對象。
橡膠助劑是橡膠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品種多、用量少、功能性強。針對我國部分橡膠助劑污染排放嚴重的狀況,采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或新型催化劑突破橡膠助劑的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橡膠助劑生產時三廢對環境的污染以及產品在應用時的二次污染,提高我國橡膠助劑產品檔次已迫在眉睫。塑料助劑主要問題是低檔產品能力過剩,產品質量與國外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且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品種少。隨著國家衛生、安全、環保等法規的健全與完善,對塑料助劑性能要求將更新更高,塑料助劑生產和消費結構調整已成必然趨勢。未來我國橡塑助劑將向功能化、高效能、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方面發展。本年度重點支持:
環保型的橡膠促進劑、防老劑等助劑及配套清潔工藝;新型高效、無毒、多功能塑料助劑及清潔生產工藝;高性能安全、環保阻燃劑及生產技術。
本年度不支持生產工藝中有污染和環保不達標的橡塑助劑。
精細化工所涵蓋領域和門類多,產品品種復雜,涉及行業廣泛。由于其具有卓越功能性和突出的專用性,已成為石化工業最具活力的新領域之一。我國專用精細化學品起步和發展較晚,屬基礎較薄弱的新領域產品。應加強技術創新、開發新品種、加大產業化力度,以滿足相關行業的需求。當前應重點開發與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輕工、紡織等產業關聯度較大、能有效提高其產品技術水平所需的精細化學品。本年度重點支持:新型紡織染整助劑;新型造紙專用化學品;高性能、環境友好型皮革用化學品。
環境友好新型水處理劑及多功效水處理材料;節能環保的新型煉油化工助劑和產品添加劑;
適用于保護性開采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型油田化學品;新型表面活性劑;高性能、水性化、高耐候、高固體份、功能化等涂料及助劑;高性能環保型膠粘劑、低甲醛釋放脲醛樹脂粘合劑;新型安全環保顏料、染料及其中間體。
本年度不支持生物降解性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劑(如:支鏈烷基苯磺酸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不支持通用溶劑型涂料,通用水性建筑涂料及普通防銹涂料,低檔涂料及助劑;不支持普通打印墨水;不支持低水平重復開發的皮化材料(如丙烯酸樹脂類復鞣劑和脫脂劑)等。
我國石油資源匱乏,以天然氣和煤層氣、煤炭、生物質、工業廢氣、生物質等非石油路線制備大宗化學品,是有效補充我國石油資源不足、保障大宗化學品原料來源的重要途徑,同時對保證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非石油路線制含氧化合物及烴類化合物新工藝技術及產品;甲醇制烯烴關鍵技術及產品;煤制乙二醇關鍵技術及產品;甲醇芳構化關鍵技術及產品;煤基醇醚燃料助劑關鍵技術及產品;
生物質資源化工新工藝技術及產品。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低水平消耗資源和對環境的高污染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兩大制約因素,資源與環境問題正日益成為我國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在經濟持續增長、資源環境形勢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在遏制“環境污染加劇”趨勢的同時,追求環境與經濟雙贏,是“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戰略目標 。
2012年度,資源與環境領域將堅持“突出創新、支持集成、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的方針,重點支持下列六個方面的技術與設備:水污染防治技術;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環境監測、應急和預警技術;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
我國水資源短缺與水環境污染加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須建立以節水與潔水為目標、改善水環境質量、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為目的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新型高效的水處理技術,強化城市污水、工業廢水回用,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和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才能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2年度水污染防治技術與設備,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工藝先進、技術成熟,創新點突出的各類高效節能、經濟實用的水處理與資源化關鍵技術與設備。
申報本子領域的創新項目,必須提供應用示范用戶意見,要有獨特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
本年度重點支持:典型重金屬工業廢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
目前,我國水體的重金屬污染逐漸成為危害最大的水污染問題之一。調查顯示,我國江河湖庫底質的污染率高達80.1%,2003年十大流域重金屬超標斷面的污染程度均為超Ⅴ類,且多為2種以上的復合污染。另外,由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攜帶入海的重金屬污染物對海洋水體的污染危害巨大,大面積海域Zn、Pb等重金屬污染逐年加重,近岸海域海水樣品中鉛的超標率達62.9%。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對重金屬廢水的排放及處理要求必將日益嚴格。針對我國Hg,Pb,Cr,Cd,As等重金屬污染的緊迫形勢及在水體中的污染特征,實施以源頭控制為主的污染物減排戰略,為重金屬水體污染重點地區或典型行業(如有色金屬、石化、線路板、輕工)提供先進的水處理技術支持。本年度重點支持:貴金屬生產氰化貧液綜合回收及處理技術;重金屬工業廢水有價金屬膜富集技術與裝備;典型重金屬工業廢水無害化處理與處置技術。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工業的數量及規模逐漸增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危害性很大的難生物降解的物質,其中大多以廢水形式排放。這些難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進入水體后,能長時間殘留在水體中,具有較強的毒性和致癌、致突變作用,并通過食物鏈積累、富集,并最終進入動物或人體內產生毒性。
針對典型難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以及廢水中(或降解產物)可能會包含對微生物有抑制,甚至可能有毒性的物質的化工廢水,采用傳統生物法難以達標等實際問題,開發出具有針對性的,可靠的處理技術體系或設備。本年度重點支持:造紙工業廢水零排放閉路循環處理技術;電子線路板生產工藝廢水處理技術;紡織染整廢水深度處理技術;煤炭液化、氣化及焦化過程中廢水深度處理技術與裝備;城市環保設施潛在二次污染處理及資源化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各類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城市垃圾及污水的處理率快速升高,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建并投產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1519座,設計處理能力約9092.7萬m3/d,垃圾填埋場的建設也已趨于飽和,伴隨而來的是大量城市環保設施潛在二次污染的處理及資源化問題。本年度重點支持:高耐污性能垃圾滲濾液濃縮膜技術;城市污水處理廠深度過濾處理技術;高性能耐酸、耐堿、防滲漏工程防護材料與技術、高效生物填料和濾料;新型交換吸附材料、催化氧化材料與裝置;新型特種膜材料與膜組件;高效無磷水處理藥劑;新型復合型絮凝劑。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鎮化水平提高,必須重視中小城鎮(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本年度重點支持:經濟實用的生物、物化處理新技術及關鍵設備;中小城鎮生活污水低能耗處理集成技術及設備;城市(景觀水體)湖泊、河道生態修復系統技術。
規模化農業和現代化畜禽養殖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新的面源污染,亟待解決。
本年度重點支持:規模化農、牧、漁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畜禽養殖場廢水處理達標排放、資源化的集成化技術與設備。
我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以煤為主要燃料,重點支持和發展煤的低耗低污染排放技術與產品,煤轉化過程中的污染防治技術與產品。本年度重點支持:低污染排放燃燒技術;
低能耗的煙氣脫硫及脫硫副產品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和關鍵設備;煤、化工轉化過程中的廢氣污染防治技術;工業窯爐高溫煙氣除氟技術與設備;袋式除塵高溫合成濾料技術,高溫、高濕煙塵、超細粉塵除塵技術與設備;電-袋一體化復合高效除塵技術及設備;綜合SO2、NOx等脫除技術及設備。
工業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已日趨成為我國大氣復合型污染中的重要成份,亟待防治。本年度重點支持:高效低耗、長壽命的吸附劑、催化劑及其再生裝置;大風量低濃度污染物的高效吸附(脫附)與催化燃燒聯合裝置;惡臭有機廢氣的捕集與防治技術;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控制技術;二噁英、汞的減排與控制技術。
經濟高效的二氧化碳源消減技術、二氧化碳捕集技術、二氧化碳封存技術以及二氧化碳利用技術。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提高及對局部環境質量重視,要求在局部環境保證空氣質量安全。本年度重點支持:公共場所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公共設施(廁所、餐飲、污水泵站、垃圾站等)異味源控制技術;適用于凈化或過濾阻斷多種有害物質的技術。
當前,我國大量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農畜業固體廢物、以及各種危險廢物,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已成為環境污染治理中的突出問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是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基本原則。適用面廣,處理處置量大,技術先進,處理成本低、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化技術與設備是當前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重點。
申報本子領域的創新項目,必須提供應用示范用戶意見,要有獨特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本年度不支持技術含量低的資源利用的肥料、飼料項目。
本年度重點支持: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技術;危險廢物高效焚燒技術;焚燒渣、飛灰熔融、燒結、煅燒等處置技術;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處置技術;危險廢物固化技術、設備和固化藥劑;
醫療廢物收運、高溫消毒處理技術;有毒有害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放射性廢物處理與整備技術。
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是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必由之路。本年度重點支持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技術和設備。
本年度重點項目優先支持:廢棄物中回收利用銅及鎢、稀土、銦等稀有金屬的高效新技術;危險廢物(化工廢渣)資源回收、無害化、減量化處理技術與設備。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與資源回收技術;大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置、熱能回收利用及尾氣凈化技術;填埋場氣體回收利用技術;填埋場高效防滲技術。
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技術;有機垃圾破碎、分選等預處理技術;
餐廚垃圾無害化與資源化成套技術;污(廢)水處理的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技術。
社會源有害固體廢物,如:電子廢物、廢輪胎、廢機油、廢鉛酸蓄電池、廢熒光燈管等如利用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減量化和資源化回收利用,是解決此類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本年度重點支持:電子廢物處置、二次污染防治和資源化技術和設備;廢輪胎、廢機油、廢鉛酸蓄電池、廢熒光燈管處置、二次污染防治和資源化技術和設備。
我國環境監測網絡涉及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城市噪聲、污染源等,國家對環境監測信息的需求與日俱增。需要大量的相關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重點需求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自動監測、應急監測和急需的常規監測以及環境應急處理技術與儀器設備。
申報研發初期的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申報研發中期的項目,需提供國家相關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質檢中心的質量檢定(國家沒有發布技術標準的需提供環境技術驗證)。
本年度重點支持: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
自動在線監測提供連續的、實時的監測數據,是控制污染、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必不可少的手段,對于及時掌握環境狀況、預警各類污染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重點支持: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O3、PM10、PM2.5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機動車排氣等);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重金屬、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等);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傅立葉紅外測量煙氣污染物、煙氣含濕量;砷、總鉛、總鋅;氰化物、氟化物等);放射性指標自動監測系統(總α、總β等);地表水、環境空氣等自動采樣設備等。
環境污染突發事件要求及時、快速地監測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環境管理、監督性監測需要各類常規監測儀器。 重點支持:便攜式快速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及測試組件;便攜式水質監測儀與測試組件;便攜式工業危險物、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監測儀及測試組件;
便攜式大流量煙塵采樣器、便攜式煙塵濃度直讀儀(光學原理除外);TOC監測儀等。
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防止污染范圍的擴大,將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需要便捷的、有針對性的、先進的處理技術與設備。 重點支持: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與設備;移動式應急環境監測系統;應急安全供水技術和設備;應急處理火災、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技術和設備。
發展循環經濟,對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是貫徹實施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的三大基本原則,也是環境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轉向前端控制,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申報本子領域的創新項目,必須提供應用示范用戶意見,要有獨特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
本年度重點支持:重點行業污染減排和“零排放”關鍵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的重點行業,資源減量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年度重點支持造紙、輕工、紡織、化工、冶金、皮革等行業污染減排關鍵技術和設備。
我國水資源極度缺乏,節約水資源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重點支持:污水深度處理安全消毒和高值利用技術和設備;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資源化回收技術和設備。
清潔生產是環境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轉向前端控制的重要方面,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煤潔凈燃燒(洗選煤、水煤漿、煤液化、氣化等)、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和設備;有毒有害原材料、破壞臭氧層物質替代技術;重污染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與工藝。
我國資源消費量快速增加不僅使生態破壞嚴重、環境污染加劇,而且對外依存度日益擴大,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提高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不斷開拓新型資源是緩解資源危機的最根本的手段。資源綜合利用率的提高,歸根結底需要依靠技術進步。申報本子領域的創新項目,必須提供應用示范用戶意見,要有獨特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
本年度重點支持的方向如下: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的開采技術與設備。

我國開采回收率平均比國際水平低10%~20%,以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清潔生產為目標,開發出適合于我國資源特點的開采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復雜多金屬礦高效分離技術;安全開采關鍵技術與裝備;就地浸礦及生物提取技術;煤層氣(瓦斯)、油氣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
我國在已探明礦產儲量中,共伴生礦產比重為80%左右,很具有綜合利用價值,但我國約有2/3具有共生、伴生有用組分的礦山未開展綜合利用。本年度重點支持:綜合回收共伴生礦物的聯合選礦技術與新工藝、藥劑、裝備的開發;共伴生非金屬礦物的回收與產品深加工技術開發;伴生稀貴金屬元素富集提取分離。
我國有色金屬資源品種齊全,特別是稀有稀土資源優勢明顯,為我國有色金屬新材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稀土萃取分離產業化技術, 取消稀土萃取分離過程中有機相堿皂化工序,實現無氨氮廢水排放,大幅度降低酸堿等化工材料單耗30%以上,稀土萃取分離回收率大于98%,水循環利用率提高30%以上,可應用于大規模2000噸以上萃取分離;
稀土礦物冶煉新工藝,在提取稀土的同時,綜合回收稀土礦中的釷、氟等元素,消除放射性元素釷渣、含氟廢水和廢氣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綜合回收率,降低生產成本。稀土、釷、氟回收率大于90%,生產成本降低10%以上,水循環利用率大于50%,可應用于2000噸以上大規模工業生產。
極低品位資源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
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率僅8.2%左右,與國外綜合利用率為60%的先進水平相差甚遠。
低品位金屬礦產資源高效預選技術與裝備;大用量、低成本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尾礦中有價元素綜合回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