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芃
“2012年最重要的是為女王陛下登基60周年舉行‘鉆石大慶,而后才是奧運會。”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如此直接地說道。
民眾愛戴她,以至于藝術家免費表演,舞臺費用由BBC承擔,
個人捐款和公司贊助使得持續4天的慶典所需的1050萬英鎊沒有花納稅人一分錢……
在英國廣播公司舉行的一次調查中顯示:83%的英國民眾承認女王極具責任感;79%的民眾認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國;90%以上的民眾認為女王工作表現出色、良好或一般,只有9%的民眾認為女王工作表現差;約78%的民眾認為英國應該繼續保有王室;80%的被訪者認為英國至少在30年內應該沿襲君主制……
王的承諾
1952年2月6日清晨,年僅25歲的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因為父親的突然去世而在異國他鄉成為英國女王,她的頭銜是“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教(圣公會)信仰的保護者”。
得知噩耗時,伊麗莎白正坐在肯尼亞森林中的一棵大樹上看大象,所以她也被稱為“在樹上繼承王位”。從那時起,她不再是伊麗莎白,而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
“女王”兩個字在任何語言中都不復雜,但卻象征著至高無上,對于這個堅韌執著的女孩來說,更是一份需要用一生來捍衛的承諾。
1926年4月21日,布魯頓街17號位于倫敦的梅費爾區,伊麗莎白出生的地方——她的外祖父家。她的母親伊麗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威斯·萊昂是蘇格蘭的名門望族,父親艾伯特則是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喬治六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她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伊麗莎白的堅韌與執著或許正是源于母親的言傳身教。1945年,伊麗莎白說服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婦女團體,在那里,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第二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在此之前,她一直在家中接受家庭教師的教育和指導)。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后來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里學習。
如果不是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因為愛上一位離過兩次婚的平民女性辛普森夫人而主動選擇將王位讓給她的父親,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永遠不可能出現,但現實往往比任何劇本都更具戲劇性。在伊麗莎白眼中,伯父是不容原諒的,他追求真愛的行為是以背棄自己的誓言為代價的,對于一個身背整個英聯邦人民重托的君主來說,沒有什么比信守自己為大英帝國服務的誓言更加重要,正如她在21歲的時候向全國所做的廣播講話中所承諾的那樣,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人民的服務中。后來的人生里,她將自己的加冕誓言看得無比重要,這或許正是她不太可能主動退位的主要原因。
多年來,伊麗莎白保持了非常規律的作息,8點鐘起床,9點與丈夫菲利普親王共進早餐,一個小時后開始閱讀大使以及英國地方長官寄來的信件、政府法令和任命書。雖然女王并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力,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發表任何未經政府允許的政治觀點,但她每周都要和首相見一次面,從最初的丘吉爾到如今的卡梅倫。幾乎每一位與她工作過的首相都給予她極高的評價,對首相來說,與女王的會面可能要比接受下議院質詢更加重要,因為首相給女王的匯報往往更加詳細、坦誠。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就曾表示,女王的建議之所以富有價值,是因為她超人的精明和對世界事務的獨特觀察。
同以前的英國君主一樣,女王每天寫一頁日記。她堅持用鋼筆寫,而不在計算機的鍵盤上打,她的辦公桌上總是放著吸墨紙。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國家和私人秘密外泄。
已經85歲高齡的女王通過白金漢宮發表聲明,明確表示自己還沒有退位的打算,將繼續擔任女王,“把余生都奉獻給國民”。這位飽經風雨的老人依然是英國的象征,不出意外的話,她很有可能超過執政64年的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王的愛情
2012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與菲利普親王攜手走過了65年的風風雨雨。
有王室成員曾經說:“菲利普親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將女王視作普通人的人。我想,女王很珍惜這點。”
的確,在國民面前,女王應當莊嚴肅穆;在世界面前,女王應當儀態萬方;在子孫面前,女王應當謙和慈愛……或許只有在自己的丈夫菲利普親王面前,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才能摘下所有的面具,去真正享受本應屬于一個女子的平凡權利。
菲利普親王的父親安德烈王子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七個兒子之一的第四子,曾祖父則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母親黑森·巴騰堡的艾麗絲公主則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而他本人與女王結婚前是希臘和丹麥王子。
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始于1939年。那一年,英王喬治六世攜家人到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校參觀,18歲的菲利普正在那所學校就讀。年輕的菲利普帶著小自己5歲的伊麗莎白到花園里玩槌球和網球,這是未來的英國女王和她的王夫首次會面,一見鐘情的故事從那一刻開始上演。據說,當喬治六世的游艇“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號駛離達特茅斯時,菲利普全力劃動著一艘小劃艇從旁跟隨,對“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號嚴厲的警告信號視而不見。游艇上,伊麗莎白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位頭發淡黃色的英俊少年奮力劃艇跟隨,游艇下,菲利普單純地只想多看心上人一眼,半個多世紀前的場景如今想來依舊如電影橋段般浪漫。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對這段“一見鐘情”非常坦率,她并不介意讓別人知道,自從13歲那年見到菲利普親王的第一眼開始,她已經墜入愛河。
距離第一次見面8年后,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菲利普親王步入婚姻的殿堂。想要成為未來英國女王的丈夫并不容易,為了能與心上人結婚,菲利普放棄了希臘王位繼承權,成了一介“草民”。據菲利普的堂姐帕特麗夏回憶,在婚禮當天的早上,菲利普對她說:“我(這么做)到底是勇敢還是愚蠢呢?”帕特麗夏認為這句話體現了菲利普當時的憂慮,他所有的一切都將隨著這場婚禮而改變。
現實中,強勢女人的婚姻往往不被看好,更何況是英國女王。相濡以沫的65年中,女王夫婦是公認的“絕配”,不得不說,菲利普親王為了這段婚姻做出了巨大的改變。在女王的加冕禮上,菲利普必須向妻子下跪宣誓:“我,菲利普,愛丁堡公爵,愿終生成為你的臣民并且尊敬你;我愿意效忠你……”盡管在女王加冕之后,菲利普親王獲得了近乎國王的待遇,但在任何場合,他的位置永遠要排在妻子后面,他的孩子們都不隨他的姓氏,伊麗莎白也沒有在婚后隨菲利普的姓變成“蒙巴頓夫人”,而是繼續保留英王室的姓“溫莎”。在公共場合,菲利普得向妻子彎腰鞠躬并稱她為“陛下”,走路時只能跟在女王的后面……
成功的英國女王,被丈夫認可的妻子,這兩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有些矛盾的身份被伊麗莎白二世集于一身,這的確值得驕傲。世人看到的永遠是人前莊嚴肅穆、不茍言笑的女王,而她溫婉賢良的一面只會留給菲利普親王去欣賞。
2007年11月19日,81歲的女王和86歲的親王迎來了60周年鉆石婚慶典,他們在當年舉行婚禮的教堂接受世人的祝福,英國圣公會大主教稱頌他們“以忠貞維系百萬人”。隨后,夫婦二人前往馬耳他享受二人世界。據說,這是親王的主意,因為女王當年曾經隨他在這片遠離英國本土的地中海海島上生活了4年,直至1952年回國繼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