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閱讀電子圖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據說在紐約,無論是在地鐵上還是校園里,無論是在上班途中還是用餐期間,隨時隨處都能見到拿著電子閱讀器或手機看書的人,而開車的人也喜歡用電子閱讀器來聽小說或者其他類型的圖書,甚至還有人使用這些設備聽《圣經》。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在這不可阻擋的閱讀新潮流的推動下,圖書出版業正在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變革。
一、閱讀與出版的關系
人類對文字的創作活動和對閱讀的需求使得出版活動獲得誕生與發展,同時,出版活動的發展與壯大不斷滿足著人們的閱讀需求,擴大和普及了閱讀活動。
1.閱讀需求影響出版變革
自古以來,閱讀與出版之間就是一種需求與供給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因此,只要有閱讀的需求,就一定會出現出版業的興起與發展。
近年來,國外電子閱讀器和平板電腦的興起激起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這類數碼產品已然成為圣誕節期間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禮物,與之相適應的電子圖書的需求也悄然增加,這極大地推動了出版業向數字化發展。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復制手段得到革新,閱讀習慣隨之顛覆,出版觀念也需要轉變。
2.出版變遷推動閱讀
從出版變遷的角度來看,閱讀方式的改變與發展受到讀物形式與出版方式的影響。古登堡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他的發明導致了一次出版界的大革命,這迅速地推動了西方科學和社會的發展。圖書越來越容易被獲得,閱讀也變成了越來越方便和平常的事。
進入數字出版時代,圖書以手機閱讀、在線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等多種形式出現。形式載體的本質性改變,使得電子圖書的復制手段不再依賴印刷、造紙行業,讀者在第一時間就可通過數字化的拷貝獲得新的閱讀內容,樂于閱讀的人越來越多。
二、國外最新閱讀趨勢
數字出版的出現和發展結束了幾千年來以紙張為載體、以印刷為復制手段的傳統出版方式。在數字出版的影響下,國外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閱讀環境
首先,讀者的閱讀環境方面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從前,讀者大多選擇在書店、圖書館或是教室閱讀傳統圖書,而現在,讀者可以通過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手機或者電腦存儲和下載任何想要閱讀的電子圖書,除了電腦外,其他設備皆輕便易攜帶。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感到無聊的時候,讀者可以打開手機閱讀當天的報紙;在公司午休的時候,讀者可以利用互聯網在線閱讀各種各樣的信息;在晚上休息之前,讀者可以在平板電腦上玩一會兒游戲,聽一首喜愛的歌曲,或者是閱讀一本精彩的小說。這樣可以隨時隨地開始和繼續的閱讀是以前不曾有過的體驗。
2.閱讀體驗
其次,讀者得到了全新的閱讀體驗。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人類在版式設計方面的聰明才智受到紙張的限制,現在進入數字時代,圖書的版式設計不受紙張、印刷、裝訂和材料的限制,電子圖書出現了更生動,更靈活的設計。因此,種種與傳統圖書截然不同的獨特審美表現隨之產生。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閱讀設備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我們可以在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等不同的平臺上閱讀同一本書;在純粹的電子圖書閱讀之外,部分電子閱讀設備還可以為讀者提供各種娛樂方式,例如玩游戲、聽音樂、看電影等;電子圖書的文本形式從傳統文本發展至超文本,大量與圖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立體的閱讀空間;同時,閱讀的選擇也更多了,讀者不再拘泥于傳統圖書,而是通過互聯網閱讀許多尚未出版的內容,例如博客、原創網站和論壇。
3.閱讀興趣
再次,讀者的閱讀興趣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教室、書房、圖書館之類比較安靜的環境中,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花上很長的時間閱讀大部頭的經典作品,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這樣長而連續的時間越來越少,在僅剩的零碎的空閑時間里,讀者往往選擇流行閱讀來放松心情,由此,神秘、浪漫、科幻類的小說,以及娛樂性的作品越來越受歡迎。
試想,身在一個嘈雜的充滿誘惑的環境中,面前是一臺聯網的電腦,桌上放著手機,讀者還能專注于一本措辭既復雜又晦澀的杰作嗎?在大多數情況下,看了幾頁書之后就會上網逛逛社交網站,看看娛樂新聞,發發短消息,甚至打個電話和朋友聊聊天。在這種情況下,允許“一目十行”的娛樂性作品自然更受讀者的歡迎。
4.閱讀效率
最后,快餐式淺閱讀代替了精讀,讀者的閱讀速度變快,但效率并不高。在零碎的時間里,我們能夠進行的只有跳躍式和瀏覽式的閱讀。在閱讀設備上,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而不必從頭開始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若是一時忘記了或者想重新回味一遍之前的精彩內容,可以隨時選取一個點返回重新閱讀。
從另一個角度看,讀者獲取信息的速度也變快了。在網絡空間,文檔中不同部分以關鍵詞相鏈接,一本固定不變的書變成了四通八達的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可以通過文檔中的超鏈接輕松找到與之相關的內容,因此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閱讀享受。
三、出版應對措施
數字時代諸多閱讀事實告訴我們,出版社只有正視這些改變,順應時代的潮流,滿足讀者的需求,才能避免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淘汰。
1.出版業對數字閱讀需求的態度
面對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出版社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讀者的需求并不是出版社能左右的。在數字閱讀的大潮中,出版社若是一味固守傳統出版,消極面對電子圖書逐步取代大部分紙質圖書的現實,就只能一步步走向衰弱。因此,出版社只有順應讀者的閱讀需求,在新的情況下積極求新求變,才能做好出版。
在這一點上,許多國外出版社的態度和經驗往往值得借鑒。例如蘭登書屋,這個擁有將近90年歷史的圖書出版公司,早在2005年便開始向網絡讀者提供內容服務了,之后更是由內容提供者向服務提供者轉變,率先在讀者中確立了良好的口碑;再如企鵝公司,緊跟數字化潮流,相繼在各個國家推出電子圖書業務;還有麥格勞一希爾集團,改變了傳統教材模式,進行教育出版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和閱讀需求。
2.出版業應對數字閱讀的選題新思路
第一,多種媒介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的閱讀不再局限于書本,數字閱讀內容的碎片化使得讀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信息,出版社應該準確定位數字時代出版內容選題。例如美國的麥格勞一希爾集團,其選題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圖書選題,而是外延到與出版相關的信息選題,轉化成為信息和服務提供者的角色。
第二,出版社賴以生存的價值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傳統出版社必須搞清楚哪些內容適合數字閱讀,有選擇地開發新產品。以少兒圖書為例,國外出版社往往針對兒童的心理,改編傳統文學作品,甚至是中國的《三國演義》,推陳出新,做到立體化、聲像化、娛樂化,寓教于樂。
第三,出版社除了在選題上要下苦工,在圖書的宣傳方面更需要走出一條全新的路。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改變了,微博、手機閱讀大行其道,圖書原有的宣傳方式在新的環境中也逐漸顯得落后了。對此,在各大受歡迎的網絡平臺上為新書開展宣傳活動不失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好方法。例如,出版社可以在官方微博上定期推薦新書,上傳新書的封面和簡短的內容介紹,以較小的篇幅吸引讀者對新書的注意。
第四,脫離了紙介質載體,出版內容透過屏幕所呈現的效果至關重要,出版社必須滿足讀者對閱讀界面設計的需求。在充分考慮讀者的文化背景和審美取向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文本元素,以及按鈕、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使界面靈活、生動,也使讀者能夠在有限的屏幕空間內獲得立體的空間感,享受到完美的閱讀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在這個時刻發生著變化的時代,每個出版社乃至出版人,都要轉變觀念,擴展視野,提高技術和能力,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推陳出新,順應潮流,致力于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享受,而非一味固守著傳統老舊的理念,忽視讀者真正需要的內容,甚至與讀者的需求背道而馳。
(作者單位系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