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少英出生于澳門,1997年開始生活在臺灣,2008年生活并工作在北京。結識吳少英,是北京東磊畫廊廊主、香港攝影師鐘旭東的推薦;而見到吳少英,是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個藝術區內,她的工作室就坐落在那里。確切地說,吳少英是個當代藝術家,而非職業攝影師。但她將相機作為工具,記錄了她的藝術實踐,使之成為具有藝術感的攝影作品。
“抽象水墨”便是吳少英創作的這樣一組作品。顧名思義,她以水墨為素材進行創作,賦予作品充滿濃厚詩意與舒緩多姿的繪畫風格,表達自己對自然的向往和愛戀。從這組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到吳少英作為一名女性柔軟清新的視角,通過對墨汁和其他染料在水等液體中形態和濃度的駕馭,構成一幅幅生動的自然風光作品。其中,可見山巒、樹木、甚至細小的松枝。吳少英說:“由于受家人的影響,我對相機的接觸還比較多。雖然對攝影沒有精深的見解,但我也喜歡用相機捕捉讓我感動的線條,這也是我收集靈感的一種方法。”而對于水墨的喜愛和選擇,也與吳少英的成長歷程分不開。她介紹說:“我出生在澳門,那是一個很古樸很寧靜的地方,小的時候我就受到很多傳統文化的影響,也學習過一段時間的繪畫,這讓我現在也對寧靜的自然心生向往。”
吳少英的水墨影像線條柔和,不間斷,有時如煙的飄渺,有時又呈現出被強大水流沖擊的痕跡,不同厚度的墨也產生了多種層次的質感。看過的人都會好奇她是如何如此自如地控制墨汁的軌跡。走進吳少英工作室的隔間,一眼就能看到吳少英的工作臺。一個由上下鋪的床架改裝的鋼骨支撐起的立體空間,下面是一個水盆,也就是吳少英進行水墨實驗的地方,床架四周半包圍的形狀圍起反光布,發揮反光板的作用。吳少英介紹,上面的床架可以用來固定相機。這樣完成從上方俯拍的效果。而對水墨的掌控也是吳少英經過多次實驗漸漸成熟起來的。吳少英說:“我試用過多種材料來代替水,墨汁的濃度也經過多次實驗,當然,時機也很重要。”
另外,除了“抽象水墨”這一系列,吳少英還試驗了其他有色的染料,也獲得了成功。綠色和黃色的染料可以渲染出如山野綠色的場景。這些作品模仿了中國傳統的繪畫,讓人有意境之美。現在,她的攝影作品已經應用到了很多場合和地方,如紅酒標簽、酒店的大幅裝飾畫等。
對于當代藝術與攝影之間的關系,吳少英認為,攝影是一種工具,也是藝術范疇的一個種類。攝影可以幫助藝術家完成記錄的功能,收集靈感,客觀展現藝術家創作的過程。同時,吳少英還認為,現在的相機都有了強大的視頻功能,還可以用于攝制素材。她就用佳能EOS 5D Mark Ⅱ拍攝了水墨變化的視頻短片。
樹系列之一。
樹系列之二。
樹系列之三。
彩色系列之一。
彩色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