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劉漢元
回顧過去三十年,中國飼料行業基本上和我國改革開放同步推進。80年代初,四川有將近1億人口,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全省一年水產品總產量只有3萬噸,那時基本上是“吃魚難”,魚價比豬肉價還高。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整個水產行業在技術線上作為主要推手參與到我國飼料工業的發展之中,水產品產量從80年代中后期一路快速增長。過去三十年水產品的產量,從80年代初全國養殖和捕撈產量不到400萬噸,一路攀升到2011年突破5600萬噸的總量,水產養殖產量超過3000萬噸,魚肉已經從當年最貴的肉食品,變成現在幾大動物食品中價格相對最便宜的動物蛋白來源。
以前人們是吃不起魚,而現在全世界的三條人工養殖魚中,就有兩條來自中國。自2002年起,中國水產品出口量即位居全球第一。現在,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國,水產品產量約占全球三分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水產品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因此,過去二三十年,行業對整個中國水產業、中國食品優質蛋白質的來源、生產以及全世界魚類養殖的貢獻都非常大。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出席第八屆世界華人魚蝦營養學術研討會并發言。
近年來,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當瘋牛病、禽流感、豬流感相繼暴發后,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問題引起人們的格外關注,“吃什么安全、吃什么放心?”成了人們生活中繞不開的話題。在老百姓間有這樣的說法,“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所以,水產品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健康、安全、放心消費的首選。科學研究證明,吃魚有益于人體健康,其容易消化、營養平衡,同時,魚類的蛋白質是所有蛋白質中最好的,魚類幾乎是我們現在能夠吃到的肉類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其中含有大量真正的 “腦黃金”,對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智力發育,維持老年人的智商等有重要作用,這在營養學界是公認的。
此外,大家很關注瘋牛病要傳染人,禽流感、豬流感也要傳染人,可以說,人畜共患的疾病成為我們非常擔心的問題。可是,魚生活在水中,水和空氣相差很遠,物理特性差別很大,魚是變溫動物,人是恒溫動物,所以,它和人的遺傳特性差別很大,是兩個不同的遺傳特性,也是兩個不同的生存空間。所以,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魚和人類大范圍共患的疾病尚未發生過一例。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魚是我們最安全的一類食物。日本是目前全世界吃魚最多的國家,人均每年消耗水產品已經超過90千克,而且大多是采取生吃的方式,因此,到現在為止,日本的人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相對最少的,從營養學角度講,這可能與他們長期以魚類蛋白為主的膳食結構有很大關系。
眾所周知,中國水產飼料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在過去二三十年,對中國人膳食結構的改善和營養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來二三十年,也將繼續保持高速的發展態勢,這是水產品作為人類優質食品所決定的,水產品對促進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這個行業仍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水產養殖和發展對營養與飼料科技進步的依賴越來越大,飼料成本達到養殖成本的7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養殖品種多,據統計達到100多種,目前的飼料技術仍然不能滿足我國快速發展的水產養殖業的需要,存在科技普及率偏低,飼料成本偏高,飼料效率偏低等問題。因此,產業發展對飼料的要求和營養學的研究有迫切需求,營養與飼料的科技貢獻力在我國目前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國水產行業正處在繁榮興盛中,近年來逐步進入了全面競爭的嶄新格局。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水產飼料位于水產產業鏈的前端,只是這個鏈條的一部分,飼料成本占據養殖總成本的70%左右,一旦養殖企業發展壯大,飼料環節就只會成為養殖企業的一個車間。同時,不同區域養殖品種與養殖模式不同,并且與畜禽養殖相比,水產養殖多了一個水介質,會影響同一飼料的養殖效果、經濟效益、客戶接受程度,各環節上細小的、專業的、特色的差異,都有可能打破行業現有的并不太穩定的競爭格局。具有規模、品牌、科技優勢,符合未來飼料產品健康和環保要求的飼料加工企業,將在發展壯大中獲得參與全球化競爭的能力,屆時我國水產飼料業必將呈現全新格局。

▲2011通威水產科技論壇會場。
技術創新和領先,成為助推企業和行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進入21世紀,行業進入全面競爭時代,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飼料盈利空間正在遭遇全方位的擠壓,所以,企業除了提高原料采購技術,強化配方技術,精細飼料生產技術,加強營銷環節外,魚種、水產品加工等環節也充滿了競爭,做全產業鏈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由于不同區域養殖品種與養殖模式不同,特別是養殖效果受水質的影響巨大,整個行業對水產動物的研究、成果應用上系統性的不足等,因此,我國水產飼料行業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原料成本占飼料成本的比例是最大的,原料的價格波動大,如何選擇原料、降低飼料成本、保持原料質量與保持飼料安全非常重要。除了品質控制、選用優質安全的飼料原料外,向源頭一體化、特別是關注新蛋白源的生產方式的合理性,也是重中之重。
過去我們關注動物蛋白,比如魚粉,后來關注肉粉、植物蛋白,如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目前和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加大力度關注微藻蛋白。萬物生長靠太陽,一般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光能固化率為1%~2%,而微藻類的光能固化率一般是15%,部分可達20%。目前我國鹽堿地面積已達9913萬公頃,若將其中的1%用于培植蛋白含量達60%~70%的微藻類,按目前商業化生產的年平均水平(30噸/公頃)計算,即可生產至少1700萬噸優質蛋白質;如果用其替代現有飼料用糧,魚和畜禽飼料中的魚粉、花生粕和豆粕,部分由微藻類替代,相當于可節省5248萬噸大豆,或1.62億噸玉米,可直接節約耕地1.62億畝,解決我國1.2億人口的糧食問題,或者6億人口的城市化用地問題。在此情況下,利用現有18億畝耕地的10%,就可以養活全中國的人口,同時解決了我國飼料業蛋白源的缺口問題。因此,企業加強高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將是解決我國飼料資源短缺的唯一出路,更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回顧通威的發展歷程,從1983年開始,從小到大,無不與中國飼料工業發展同步,與我國改革開放同步。作為中國農牧業的建設者、參與者,通威一直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充分整合技術、管理、資金、品牌、市場等各方資源,積極打造水產和畜禽產業鏈。我們常說,“誰引導農民致富,誰就和農民一起致富;誰搶農民飯碗,誰就沒有飯碗。”面對新時代更“挑剔”、更有文化的新型養殖戶,行業企業需要為他們提供優質苗種,推行養殖系統解決方案,改善水產養殖環境,需要鼓勵其規模化養殖,需要實施“全國萬戶重點用戶共同成長計劃”,并建立和完善擔保體系。我們要讓養殖戶和我們共同分享附加價值,以便共同發展綠色水產品,積極為推動行業健康、良性發展做出有益探索。
三十年來,通威一直致力于打造和完善水產產業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即在產業鏈上游,以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通威水產科技園、通威水產研究中心為載體,依托國家魚類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實力,開展水產良種繁育和水產前沿技術研究;中游,則以水產飼料生產、銷售、服務為主導,提升終端的養殖技術水平;下游,則積極拓展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全力打造優質水產品品牌,實現產業自身的良性循環,從而為廣大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品質消費提供保障。
針對近年來公眾廣泛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作為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我們認為,現代農業涵蓋了種苗、飼料、養殖、儲運、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將影響終端產品質量。因此,整合、控制產業鏈各相關環節,在產業鏈上建立起“隨時可查詢、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體系,十分重要。“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就世界水產品牌”,這是通威集團旗下通威股份的企業愿景,并以此為己任,以打造完整、優質的農牧產業鏈條為目標,長期致力于動物營養、投入品控制、食品安全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研究,已形成集品種改良、研發、養殖技術研究和推廣的技術研發體系,先后在成都、海南等地巨資建設了現代化的水產品深加工基地,以及加工、銷售、品牌打造和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構建起了完善的通威食品“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其生產的“通威魚”、“通威美鮰魚”、“魚本家”、“金卡豬”、“太豐鴨”等系列產品,在成都、重慶、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市場已樹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充分的市場號召力。
近年來,通過自主科技創新,通威成功開發了關鍵核心技術——水產飼料、畜禽飼料配方技術,積極參與并有效提升了我國水產飼料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在我國飼料生產領域,無論生產規模、工藝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還是單位產品消耗定額、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和生產現場控制等,通威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尤其是投入5000多萬元建立的國際先進的通威檢測中心,對采購的原料和產品進行檢測,憑借規范、精準的檢測能力,于2009年率先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證書,其出具的檢測報告可以在歐美等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互認。目前,通威擁有亞洲規模最大、技術國內領先的通威水產科技園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通威檢測中心等七大研發機構,長期致力于動物營養、環境保護、工廠化養魚、食品安全以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研究,開發出了國際領先的飼料產品,并在動物保健領域對影響養殖動物健康的重大疾病、常見疾病防治關鍵技術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在疫苗、免疫增強劑、禁用藥物(抗生素、鎮靜劑)替代品研究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外,為擔負行業使命,引領科技創新,助推行業變革,通威目前正加緊進行微藻的研究與開發應用,通威水產科技公司已建成全自動的微藻養殖車間,車間利用全封閉循環養殖系統并配合智能玻璃溫室,能對微藻的生長進行智能監控和大規模培養、采收,現已進入批量試生產階段。
龍年初始,萬象更新。我們共同身處這個蓬勃發展的行業和欣欣向榮的時代,共同肩負著為人類健康提供安全水產品、安全肉食品,促進中國水產業、飼料業、農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歷史重任。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通威和廣大同行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不斷技術創新,中國水產業與中國飼料工業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