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則
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闌尾炎,其發病率與非妊娠期相同,發病年齡多數為20~30歲,妊娠中期及經產婦多見。因其臨床表現有一定差異,常易延誤診斷和治療。而若處理不當,可導致流產、早產甚至死胎[1];而隨妊娠時間的延長使胎兒和孕婦的病死率隨之增加。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應在早期明確診斷,盡早進行手術治療。現將我院2008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診斷及治療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詳細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08年5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患者,年齡16~42歲,平均29歲,其中早期發病者10例,中期發病者14例,后期發病者6例;急性闌尾炎未穿孔者22例,穿孔者8例。
1.2 臨床表現 8例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12例表現為右下腹痛,6例表現為臍周痛,4例表現為全腹痛。9例伴惡心、嘔吐癥狀,10例有發熱現象,5例有局限性麥氏點壓痛反跳痛,6例全腹壓痛伴肌緊張。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均升高。
1.3 治療方法及預后 30例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患者中21例患者采用手術治療,9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療;手術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進行,術后患者及保守治療的患者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如無先兆流產即采取有效的安胎措施;對于闌尾炎穿孔并發腹膜炎的患者術后積極抗感染治療并采取有效的保胎措施。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治療結果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孕婦均全部治愈,其中發生早產2例,流產、死胎及早產新生兒死亡共6例,胎兒損失率20.00%。其中闌尾穿孔者胎兒損失率為50.00%,未穿孔者胎兒損失率為9.09%;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穿孔者的胎兒損失率明顯高于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未穿孔者的胎兒損失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穿孔者的胎兒損失率與未穿孔者的胎兒損失率對比結果
由表1可知,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穿孔者胎兒損失率與未穿孔者胎兒損失率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常發生在早期到中期,后期發生率較低,我院收治的患者妊娠早期到中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的24例(80%),后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的6例(20%)。臨床上急性闌尾炎某些癥狀與妊娠反應相似,尤其是在妊娠早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的患者常常與妊娠反應混淆而導致誤診或延誤診治;妊娠中后期合并闌尾炎的患者由于闌尾位置的隨妊娠時間延長而發生生理改變及受孕激素等影響,而給診斷帶來困難。
因此通過臨床研究我們總結出診斷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的幾個特點:第一,妊娠早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時診斷查體腹部痛點基本與非妊娠期急性闌尾炎診斷相同,而中后期合并急性闌尾炎患者診斷時,由于子宮增大闌尾位置也隨之發生生理性變化,壓痛區也隨之升高[2];第二,而在妊娠后期,由于闌尾被增大的子宮所覆蓋,所以腹前壁的觸痛可不明顯,且不伴有腹肌緊張;第三,在妊娠后期給患者檢查腹部時,令患者左側臥位,如果觸痛點在子宮以外且觸痛明顯,即可確定診斷成立;第四,如果診斷困難,超聲輔助檢查或行腹腔穿刺術以協助診斷。
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病情比較復雜,妊娠期由于免疫應答抑制,同時子宮增大,網膜上移,炎癥不易局限,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發生穿孔和彌漫性腹膜炎的概率比非孕期高出1.5~3.5倍[3]。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其并發癥也較多,若延誤診治后期發生穿孔并發腹膜炎的幾率很大,導致胎兒損失率增高[4];因此妊娠期合并急性闌尾炎確診后手術時機尤為重要,所以說臨床上結合患者的癥狀及血象等實驗室檢查,排除腸梗阻、卵巢囊腫扭轉或右側輸尿管炎等其它疾病后盡快明確診斷,對患者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同時在手術時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安胎、保胎,最大可能的降低流產、早產或死胎的發生率。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
[2]李光源,牛瑞潘.100例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12):1067-1068.
[3]馮麗英,妊娠期急性闌尾炎24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5(18)277.
[4]古光成,鄭嬋芬.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38例的診治體會[J].廣東醫學,2005,4(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