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宏慧 關莉萍 陳秋娜
在臨床上,疼痛是最常見癥狀之一,是與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伴隨產生的主觀感受。幫助減輕產科患者術后疼痛除使用止痛藥外,護理管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逐漸被重視,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成為護理管理的目的。本研究選用本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間收治的180例擇期手術分娩的產婦,給予觀察組產婦多方位護理管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間收治的180例擇期手術分娩的產婦,均是第一胎妊娠。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90例,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4±1.4)歲,孕周36~41周,平均(38.2±0.5)周,新生兒體重為2.5~3.9kg,平均(3.2±0.3)kg;觀察組90例,產婦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3.2±1.2)歲,孕周36~41周,平均(38.6±0.4)周,新生兒體重為2.6~3.8kg,平均(3.1±0.4)kg。兩組患者在一般情況如產婦年齡、孕周、新生兒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傳統的基礎護理;觀察組產婦給予全方位護理管理,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制定護理方案,主要包括:(1)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實施人性化管理[1]。可以根據產婦的喜好,除了擺設常規設備外,增加在允許范圍內的擺設;在檢查產婦時要注意遮擋,目的是保護患者隱私。(2)護理人員要將術后疼痛的相關知識和止痛措施講解給產婦,告訴其及早訴說疼痛情況的重要性,能夠幫助產婦提高睡眠質量和促進創面愈合,經常與產婦溝通,了解其需要。(3)將婦產科手術的相關內容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耐心地做好產婦的飲食、排泄、臥位指導等;術后要觀察患者的疼痛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可以分散產婦注意力,幫助其緩解疼痛。(4)大多數產婦在進入產房后情緒緊張,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疏導;術中要密切觀察產婦的情況變化,耐心溫柔地回答產婦的問題,特殊情況中要鎮定并且鼓勵產婦。(5)在產婦住院期間要始終注意心理問題的護理,要鼓勵產婦說出心理情況,對其進行行為指導、心理安慰等。(6)產后護士給予母乳喂養宣教,母嬰護理知識宣教,并觀察新生兒面色、呼吸、吸吮能力、進食情況、大小便情況[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和滿意度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和滿意度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基礎護理質量 針對性護理質量 術前準備工作質量 術后工作質量 整體護理程序銜接質量 患者滿意度觀察組 90 93±6 94±5 95±4 95±4 97±3 96±4對照組 90 76±6 78±5 78±5 78±4 84±4 86±5 t 8.926 9.475 11.352 11.387 7.891 8.8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2 評價方法 護理質量評價包括:基礎護理質量、針對性護理質量、術前及術后工作質量、整體護理程序銜接質量。患者滿意度包括:首先根據產科獲得的臨床資料制定調查問卷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匿名調查;護理人員和醫生每半年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有工作環境、配合、滿意度等;及時的記錄患者的投訴資料,并給予積極討論和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在護理質量和滿意度上,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全方位的護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的核心[3],護理質量改進是為了追求更高的過程效果和效率而進行的活動[4],并且根據患者不同需求對護理服務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管理有利于我們向患者提高更高的服務,體現護理價值,同時也增強了醫院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能否滿足患者健康需求可以表現護理質量的高低,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直接相關的是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文化程度和素養,通過實施護理管理總結結果提出糾正的措施和方案,找出缺點和不足。患者的滿意度是一種非理性指標,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住院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是患者對病區護理質量的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它真實地反映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體驗[5]。滿意度低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患者及其家屬的抱怨,但是沒有抱怨并不代表患者滿意。所以醫護人員要通過換位思考,并且與患者進行溝通來了解患者,關心患者。在提高臨床技術和服務態度的同時,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訓練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對健康進行宣教。以患者為焦點,了解并滿足其需求和期望[6]。
本研究中,在護理質量和滿意度上,實施全方位護理管理的觀察組明顯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疼痛是患者復雜的心理和生理活動,觀察組產婦的疼痛明顯改善,說明全方位的護理管理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護理人員應不斷提高基礎護理的質量,使患者可以安心、放心、舒適地接受治療。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為患者制訂完善的教育方案,滿足患者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護理管理者應該注重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及其業務能力,充分利用滿意度調查的信息不斷改進護理管理質量[7],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產科住院的產婦,全方位的護理管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減輕患者疼痛,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
[1]陸詠華.綜合醫院產科病人滿意度影響因素與對策[J].全科護理,2009,7(35):3259-3260.
[2]張小琴.優質護理在提高產科住院患者滿意度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39-240.
[3]張詠梅.護理質量評價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護理進修雜志,2011,26(9):799-800.
[4]張麗華,賴玉蓮.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項目存在的缺陷與對策[J].當代醫學,2011,17(24):112-113.
[5]計建英.優質護理對婦產科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11):96-98.
[6]高敏.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當代醫學,2011,17(33):24-25.
[7]趙靜玲,劉英,趙玉琴.產科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