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濤 李光磊
(1. 海軍駐武漢四六一廠軍事代表室,武漢 430085;2. 海軍駐九江地區軍事代表室,江西九江 332007)
潛艇因其具有隱蔽性能好、機動能力強、突擊威力大等特點,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其獨特性能而被譽為“水中蛟龍”,并在戰爭中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大有主導未來海戰之勢。潛艇為了發揮其自身強大的優勢,必須具備高精度導航定位的能力。在復雜的海洋環境中執行任務,有時還可能遭遇敵對環境,高精度的導航定位不僅是潛艇獲取有效信息的必要條件,而且決定了潛艇是否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安全返回。因此,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是潛艇研究的關鍵技術之一。
采用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組合導航是目前通用的高精度導航模式。組合導航系統與單獨導航系統相比,具有較高的導航精度和較好的容錯性能。實現組合導航有兩種基本方法:回路反饋法和最優估計法。其中,以狀態空間分析法為基礎,以卡爾曼濾波為代表的最優估計法應用最為廣泛,也最為典型。由于潛艇組合導航的系統模型本質上具有非線性特性,當前多采用EKF進行處理。EKF實質上是對非線性模型進行近似線性化,本文將EKF方法與傳統的DR算法進行比較研究。
針對不同的導航原理,有不同的系統模型。潛艇導航方法依據原理不同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其一,聲學導航定位方法;其二,利用地球物理特性進行導航,比如利用重力異常、地磁場導航、測海數據導航、利用海底特征地形的并行匹配定位等方法;其三,以慣性導航為主的航跡推算和最優估計組合導航方法。聲學定位方法需要安裝聲波發送和接收設備,這些設備的安裝和標定比較困難,定位的作用范圍也有限,因而不適合遠距離、長航時、任意海域的潛艇導航。利用地球物理特性進行水下導航是最近幾年國外研究的熱點問題,理論分析和內場實驗結果都顯示了這類方法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但是目前技術上還不夠成熟,離實際應用還有差距。當前廣泛采用第三類組合導航方法,即以慣性導航為主的航跡推算和最優估計組合導航。本文就針對這一類組合導航方法展開分析和研究。
水下組合導航建模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很強。如果把每個方面都納入到模型中,必然會導致模型極其復雜,以致不可用。在研究中,需要對實際問題進行適當簡化,使模型既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真實系統的狀態,又便于分析研究我們所重點關注的問題。據此,我們只選取了有代表性的潛艇位置、速度、方位角、方位角速度作為系統的狀態,而不考慮洋流干擾、陀螺漂移、位置誤差、速度誤差、標定誤差等物理量。上述狀態取舍還考慮到了當前典型的潛艇導航的多傳感器組合方式,即GPS/ DGPS+INS:/磁通量羅盤+DVL。其中,GPS/DGPS(差分GPS)提供準確的初始位置,INS/磁通量羅盤測量方位角和方位角速度,多普勒速度計測量潛艇相對于海底的速度。僅考慮潛艇在固定水深航行,模型可簡化為在二維平面內的運動,如圖 1所示。設:潛艇的位置 x 、y,方位角ψ,方位角速度 r,沿潛艇縱軸方向的對地速度u,垂直于縱軸方向的對地速度 v,潛艇導航模型則可建立如下非線性狀態方程:


式中,


圖1 可表示為線性形式
航跡推算(DR)是常用的一種數據融合方法,它采用慣性傳感器和里程計(速度計)等裝置估計載體的位置和航向。航跡推算的基本原理是:通常物體的運動可以近似看作是在平面上的二維運動,如果已知物體t時刻的位置和航向,還可以測量從kt時刻到1kt+時刻這段時間間隔內的速度和航向角變化率,則可以計算1it+時刻的位置和航向。已知初始位置和航向,依次遞推,就可以計算出任意時刻的位置和航向。

考慮到實際情況,可將(3)式改寫為:

其中:θi是ti時刻的航向角(和北方向的夾角);di是 ti時刻到 ti+1時刻物體行駛過的距離。
航跡推算的特點是原理比較簡單,易于實現,具有短時間內定位精度高的特點,但定位誤差隨時間積累而變化嚴重。因此,應用最優估計方法對系統進行濾波處理,能夠有效提高系統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目前常用的濾波方法是擴展卡爾曼濾波(EKF)。其主要思想將非線性方程近似線性化,實際應用中還要考慮離散化的問題。其基本公式如下:
對于離散化后的非線性系統:

EKF有以下的遞推公式:

其中,

通過上述分析,可進行計算機仿真研究,以進一步比較EKF方法和DR算法在潛艇組合導航中應用的性能。仿真結果如圖2、3、4、5所示。

圖2 DR東向位置定位誤差
由仿真結果可以看出,針對兩個方向的位置定位誤差,EKF的狀態估計精度都相對較高,濾波效果明顯。

圖3 DR北向位置定位誤差

圖4 EKF東向位置定位誤差

圖5 EKF北向位置定位誤差
[1]趙亦林(美). 車輛定位與導航系統[M]. 北京: 電子工業, 1999.
[2]周永余, 陳永冰, 李文魁. 艦船組合導航系統發展評述[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2003, 11(1): 67-72.
[3]吳美平, 胡小平. 慣導/GNSS/羅蘭/航姿系統組合導航方案[J].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2000, 8(4).
[4]陳剛, 莊良杰. INS/GPS/CNS組合導航系統的自適應濾波技術研究[J].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2000, 6(8):16-20.
[5]付夢印, 鄧志紅, 張繼偉. 卡爾曼濾波理論及其在導航系統中的應用[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6]董大瓊. 基于船舶運動模型的組合導航定位濾波算法研究[D]. 武漢: 武漢海軍工程大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