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麗麗
從數字到財富:這條路究竟有多遠
□ 燕麗麗
【書 名】《解讀中國經濟指標:在數字中鎖定投資機會 》

【作 者】歐樂鷹(Tom Orlik)
【出 版】中國經濟出版社
【日 期】2012年3月版
看清經濟形勢,進行理性投資,實現財富增長,這是很多人的夢想,而為了達成這一夢想,我們需要借助很多工具。于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財經新聞,關注經濟評論家的預測。希望借助這些工具,可以使自己看清經濟運行的本質,看懂未來的發展路線。但往往事與愿違,跟著股評家炒股的多半血本無歸,跟著新聞熱點投資的往往總是慢了一步。
最后常常自嘆:黃金、白銀、股市、樓市,為什么總是趕不上行情呢?其實說白了,經濟總是在發展和變化,等待二手消息再做投資決策顯然是滯后的,搶占先機也就難上加難了。
與其苦苦等待,不如主動出擊。
所有經濟消息的發布總離不開數字,而這些經濟數字的背后就是赤裸裸的真相。抓住關鍵的經濟指標,進行長期追蹤,就可以獲取客觀的投資依據。但緊隨而來的問題就是,浩繁的數字、龐雜的指標,我們究竟要關注哪些?哪些指標變動需要我們打起精神認真對待?又或者哪些指標雖然發生了巨變,我們仍可高枕無憂?
英國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歐樂鷹(Tom Orlik)在《解讀中國經濟指標:在數字中鎖定投資機會》一書中選取了35項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指標。對于經濟學的門外漢來說,盯住這些指標顯然是一條捷徑。對于指標的發布、重要性、編制方法以及對投資的影響,作者都進行了細致的解讀。不難發現,這些指標性數據對于財富投資者可謂是重要的研判依據,盡管很多讀者沒有經過系統地經濟學專業學術歷練,值得欣慰的是作者在書中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尋覓財富密碼的鑰匙。
從數字到財富,作者為我們架起了一座橋梁。例如,貨幣供應量與股市表現有很強的聯動關系,上證綜合指數的高點和低點與M1增速的峰值和低谷密切吻合。因此,作為股票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這類經濟指標。還有,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是最早發布的反映上月經濟形勢的一項重要數據,作為股票投資者一定要重點關注。需要投資者格外注意的是,這一指標有多家機構發布,投資者應謹慎解讀分析。
馬克·吐溫的書中曾提到:“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字。”可見,數據失真具有全球特性。
中國的經濟數據曾一度處于輿論批評的風口浪尖,數據質量也曾遭到國內外學者的質疑和批評。但說中國的統計數據受到大的政治性操控顯然是誤解,然而統計過程中的技術性弱點和缺陷卻是明顯存在的。針對于此,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應對辦法,借助一些輔助性的工具,仍然可以看到經濟的真相。例如,參考發電量、客貨運輸量等指標,可以更好地判斷經濟復蘇或衰退以及具體的速度如何。
西方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同時,我們也要細細考量不同視角的立場側重點。
出于文化差異等原因,對于中國經濟問題的解讀,作者也有自己鮮明的西方立場。例如失業率。
在西方,失業率是判斷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美國季度失業率的發布總會對市場構成重大影響。但是受到現有統計方法和系統的影響,中國的失業率很少有大起大落,甚至在金融危機爆發、出口受阻的階段,失業率仍然保持平穩態勢,這成為很多人批評統計系統的口實。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的就業問題相對復雜。例如農民工的就業,他們一方面擁有土地的經營權,一方面又可以選擇進城務工;是“就業”還是“失業”,本身就是一個難題。當然,這也需要統計系統日后的完善。
諸如此類的爭議,作為西方經濟學家,作者都有鮮明的西方立場和詳細解讀。在接受多元文化碰撞的同時,讀完此書,我想會激發我們更多的理性思考。
回到我們的核心問題,從數字到財富,這條路究竟有多遠?也許是近在咫尺,也許是天涯海角。
在我看來,一切取決于能否理性地分析和解讀。
【編輯微語】
三十年后,我們老了,但我們有錢花嗎?未來30年,中國必然進入老齡化社會,現在的中青年人,正是那個時候的老人……把積累財富和財富規劃提前開始,理財才能防老!
【書 名】《我們老了花什么》
【作 者】熊濤
【出 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日 期】2012年5月版

【編輯微語】
指數即警示,鞭策我們在激烈的企業競爭中站穩腳跟并最終成為中流砥柱。指數即真相,引領我們洞悉當今社會日益變遷下的民生狀態。指數即智慧,啟迪我們如何在傲慢與偏見的國際局勢中繼續和平崛起。
【書 名】《解讀中國經濟的80個指數》
【作 者】齊鑫
【出 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日 期】2011年9月版

【編輯微語】
每個人都關心稅,在稅的問題上斤斤計較,這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可以塑造一個更負責任的政府,從而增進公共利益。本書將告訴你關心稅、在稅的問題上斤斤計較的門道。
【書 名】《稅的真相:讓老百姓讀懂中國稅》
【作 者】黃凱平 岑科
【出 版】中信出版社
【日 期】2011年12月版

□ 編輯 王季璐 □ 美編 徐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