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 鄭州 450002)
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大學教育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體育實踐能力、身心健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宗旨。“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可以歸納為健壯的體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協作精神。”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也是學生接受在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黨的教育方針是否得到貫徹落實,關系到我國高級人才的培養質量,關系到我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綱要》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施行,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部高校推行,經過多年的普及推廣,各地的貫徹落實情況、實施的效果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各學校領導對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視程度如何?教師的觀念、認識程度怎樣?學生的體育認知態度、體質狀況、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所變化?各級各類學校在實施過程中的差異性如何?在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等等?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從對河南省部分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現實狀況的調查研究入手,探討在新《綱要》指導下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面臨的問題,并分析其成因,為進一步推動我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本文研究了河南省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 19所高等學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調查了河南省這些高等學校的相關管理者、在職教師、在校生。調查對象分為三個層次:1)在校大學生;2)體育教師;3)分管領導、體育系(部)主管領導
2.2.1 文獻資料法
系統查閱了國內外相關著作以及 2008-2011年在國內正式中文期刊上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章90余篇,并對其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
2.2.2 數理統計法
對所獲數據運用國際通用軟件 MicrosoftExcel、SPSS11.5進行統計學分析
2.2.3 調查法
(1)專家調查法
就影響學生從事體育與健康課的影響因素設計一份專家調查問卷,請13名從事體育教學多年、有經驗的專家教授、一線老教師填寫,對本文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咨詢,以驗證本文的可行性、科學性。
(2)問卷調查法
就“河南省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的現狀、存在問題”設計兩類調查問卷(教師調查問卷和學生調查問卷)。采用定點分層次隨機抽樣法,綜合考慮地域因素確定調查對象和范圍。共分 2個層次:1)向全省 19所高校(包括 2所高職院校)教師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7份,回收率為93.5%。2)向全省19所高校(包括 2所高職院校)學生發放22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2002份(其中男生 938人,女生 1064人),回收率為 91%。
3.1.1 河南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指導思想的認識現狀
在對體育教師的調查中顯示,自新《綱要》頒布以后,河南高校有 59.6%的教師轉變了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增進學生健康”為出發點,但仍然有4成的體育教師未擺脫老思想,即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為出發點。這反映出教師的對公共體育課教學指導思想的認識不足,應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如表1)

表1 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指導思想情況表(N=187)
3.1.2 河南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組織模式現狀
筆者將現在河南省高校的體育課存在的教學組織模式概括為分段式、綜合式、俱樂部式。三種教學模式有各自的優越性。在所調查的19所高校中,有89.6%的高校是采用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10.4%的學校采用的是綜合型,沒有學校完全采用俱樂部式的教學模式。其中的原因是:(1)現行的教育體制;(2)場館設施、器材的影響;(3)師資力量;(4)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如表2)

表2 河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組織模式情況一覽表 (N=19)
3.1.3 河南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現狀
(1)教材
各所學校所使用的教材的情況呈現出多樣化、構成復雜的特點。出現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性質的體育教材。如表3所示,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一般采用的方式是以統頒教材為藍本,結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加入自主創新的部分。學校補充的教材、自編的教材也占了一部分比例。

表3 公共體育課教材選用情況 (N=187)
(2)河南省高校體育課的項目選擇
不管是在學校方面還是在學生方面,在體育課的選擇項目上,都呈現了項目多樣化、娛樂性的現狀。各所學校也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愛好設計了一系列的項目教學。學生方面,從性別上看,男、女生之間的項目選擇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如表4)

表4 學生對于體育課項目選擇 男生(N=938)女生(N=1064)
(3)河南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理論課現狀
調研資料表明,多數院校對體育理論的教育基本上還是停留在每學期一次理論課、一張試卷;做得好一些的也只是一年舉辦幾次講座,參加的人數有限,也缺乏系統性。在內容上,基本是以介紹運動技術、戰術為主,一些受學生歡迎的運動保健知識、新興運動項目的介紹則十分匱乏,而對于體育文化的知識更少涉及。(如表5)
從表6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健康的概念僅有32.2%的學生表示有明確的概念,大學體育課程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這種現狀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同時,學生對保健常識等知識的匱乏也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表5 理論課的需求情況(N=2002)

表6 大學生健康保健知識現狀 (N=2002)
表5、表6表明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勢在必行,并且體育理論教學內容單一匱乏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4)河南省高校教學組織形式現狀
按照普遍的方式,筆者將教學組織形式分為按班教學、男女分班教學、興趣分班教學、體能素質分班教學和俱樂部制。任何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會是十全十美的。

表7 教學組織形式統計表(N=19)
(5)河南省大學生對體育課的主觀體驗
由表8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學生對體育課喜愛的程度很高,但是由于課程內容、組織形式的差異,造成了在不喜歡體育課的選項上,男、女生之間有顯著差異。同時在表9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選項課、理論課的喜愛高于必修課。由此可見,選項課的自由、形式多樣深受學生的期待,并且河南省大學生對于體育理論知識有較高的需求。

表8 是否喜歡體育課情況表(α=0.05)

表9 河南省大學生對體育課類型選擇一覽表(N=2002)
如表10所示,在體育課對于促進身體健康的作用的問題上僅有 65%的學生認為作用大,同時在選項“是”上,男女生的差異顯著,同表8結合起來,可以證明現在體育課開設的部分教學內容可能不適合女生的需求。

表10 體育課對學生健康、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作用表 (α=0.05)
(6)河南省大學生參與體育目的調查
體育參與的目的反映了大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從表11可以看出,對于男生來說參與體育課的目的主要是強身健體、全面發展和滿足興趣、娛樂身心,而女生則主要是塑造體型和滿足興趣、娛樂身心。因此,在今后的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逐步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表11 學生參與體育目的情況表(N=2002)(α=0.05)
(7)河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評價現狀

表12 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及學生體育考核意向表(α=0.05)
考核是課程建設的向導,考試的內容、方法、形式對教學過程起著指導作用。通過訪談了解到,各高校對于學生的體育課考核,逐步步入綜合的軌道。
3.1.4 河南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現狀
(1)河南省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綜合狀況
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高校體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體育課重要的補充。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把課外體育活動認為是體育教學的一部份,是體育課的延伸。通過表13可以看出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的積極性較高,而且也有多數同學掌握了一定的鍛煉方法。能自發組織體育活動的人數也占相當的比例。

表13 河南省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表 (N=2002)
通過表14、表15、表16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習慣、積極性和自發性性別差異顯著。男生的活動積極性明顯高于女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性別本身的差異之外,活動項目、場地也應納入考慮的范圍。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應該多注意性別差異這一影響因素。

表14 河南省大學生鍛煉習慣情況表(α=0.05)

表15 河南省大學生掌握鍛煉方法情況表(α=0.05)

表16 河南省大學生組織課外體育活動表(α=0.05)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的組織者,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體育課的質量,關系到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
3.2.1 體育教師的工作能力
調查發現,河南省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較高,完全能夠勝任常規教學任務,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但是離新時期體育改革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在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創新、科研能力上還有待提高。(如表17)

表17 河南省體育教師工作能力評價表 (N=187)
3.2.2 影響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原因
如表18所示,缺少進修、培訓機會(89.8%)、缺乏競爭獎勵機制(85%)、工作條件差(80.7%)和不受學校重視(69.5%)是影響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原因。

表18 影響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因素一覽表(N=187)
4.1.1 河南省各所高校對《綱要》精神貫徹較好,基本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但是部分教師仍未將教學指導思想轉變到健康第一,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上來。
4.1.2 河南省高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呈現多元化、娛樂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受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的影響,部分受學生期待的項目無法開展。體育教材也比較陳舊、貧乏。現階段河南省各高校教學組織模式呈現多種形式并存的現狀,形成分班教學與興趣小組教學結合的現狀。部分學校也推行了準俱樂部制的組織方式。河南省高校體育課評價仍然以技能、素質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缺少過程評價,同時理論課的評價仍是薄弱環節。
4.1.3 河南省大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比較積極,但是男女差異較大,女生的活動積極性明顯不及男生。且課外活動的場地、項目單一,缺少教師指導。
4.1.4 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高,但是離體育課改革的要求還有距離,特別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以及科研、創新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時增加培訓機會和完善競爭激勵機制是加強師資建設的重點。
4.2.1 體育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定位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為目標,全面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任務要求和考評系統的改革,本著“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將課堂與課外體育活動統一起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全面發展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2.2 河南省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對策:以人為本,構建系統的科學的教學內容體系,以健康第一為本,重視理論課程建設,“搞活”教學組織形式,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確定教學方法。改革學生學習評價(考核)注重過程評價,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注重個體差異,重視理論課的評價,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評價分離開。
4.2.3 以公共體育課為先導,將課外體育與公共體育課統一起來,使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綜合體育課”。
4.2.4 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與提高。
4.2.5 從體育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價值觀和體育價值觀,正視社會壓力,從興趣入手,通過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全面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
[1]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4]陳曉榮.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27(1):91-95.
[5]張剛.21世紀大學公共體育教學及其管理展望[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9,18(6):89-91.
[6]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11(1):40-43.
[7]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鄭建岳.大學生體育行為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