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湖北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 孝感 432100)
競技體育是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展示一個國家科技、經濟、文化的重要窗口。經濟的發展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反之競技體育的發展就會帶動經濟的發展。作為經濟領域微觀指標的城鎮居民收入狀況,對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社區體育以及體育人口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給競技體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為了找出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狀況與競技體育的接合點,用量度來衡量它們之間的關系,本文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通過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狀況各指標與競技體育成績的相關性來闡明居民收入狀況與競技體育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以《2005年中國統計年鑒》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收入狀況指標(可支配收入、工薪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這些指標基本涵蓋了城鎮居民的收入狀況,并以競技體育息息相關的全運會成績(以2005年十運會為例)為依據,共計6項指標。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針對本文涉及的內容,查閱大量經濟與競技體育方面的資料,獲得了大量重要信息,使本論文有充足的資料保障。
(2)數理統計法
本文對所獲取的數據資料均采用EXCEL2003和SPSS12.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自動處理。

表1 城鎮居民收入結構與十運會成績相關系數矩陣
2.1 可支配收入與競技體育
眾只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他們的基本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后,才有余暇時間和金錢用于體育方面消費;從社會因素來看,任何一個人任何消費行為無時無刻不受其所處社會地位的影響,在體育消費上亦如此,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群經濟收入就較高,生活方式也較現代化,價值觀念也較新,在他們衣、食、住等方面等得到基本滿足后,使之上一個檔次的同時非常注意基本體育需求的滿足。
表1顯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十運會會成績積分呈高度相關性(r=.621**,p=.000)。從量上我們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直接影響著居民的消費水平,從而進一步影響居民對體育投入。有關資料顯示,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強弱與這個國家體育人口數量的多少呈高度的正相關性,而且居民的消費水平和閑暇時間的多少直接作用于體育人口數量的多少,從而可支配收入直接或間接地對競技體育產生重大影響。
2.2 工薪收入與競技體育
近幾年來,中國居民的工薪收入逐年上漲,城鎮居民工薪收入由2000年的4480.50元增加到2004的7152.76元,上漲幅度達62.47%,而城鎮居民中體育人口率較高的主要分布在家庭月收入801—1000元以上的人群中,尤以1600元以上為最多,達32.2%,總體情況是與收入高低呈正向分布,在這幾年中,中國的競技體育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在近兩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由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的28枚增加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的32枚,符合表2分析的結果:城鎮居民的工薪收入與十運會成績呈高度相關性(r=.534**,p=.002)。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中國競技體育欲在2008年北京奧運中再鑄輝煌,就要在大力發展經濟,居民工薪收入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樣一來,體育人口率就不斷上漲,從而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雄厚的基礎。

表2 家庭月收入段的體育人口率
2.3 經營性收入與競技體育
家庭經營性收入指城鎮居民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生產籌劃和管理而獲得的收入。我國城鎮居民經營活動按行業劃分為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郵電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文教衛生業和其他家庭經營。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居民的經營性收入與十運會成績不呈顯著性相關。大量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比例比較小,這與居民創業思想相對落后密切相關,封建自給自足的思想還比較嚴重。然而,我國相關法律政策、銀行貸款門檻過高也是阻礙居民城鎮居民自主創業的重要原因。經營收入的相對較少直接影響居民人均GDP的增長,消費支出也將相對減少,影響居民對競技體育的投入和參與。
2.4 財產性收入與競技體育
財產性收入指金融資產或有形非生產性資產的所有者向其他機構單位提供資金或將有形非生產性資產供其支配,作為回報而從中獲得的收入,包括利息、紅利、房租等。表1顯示,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也與競技體育呈顯著相關性。說明居民財產性收入對競技體育的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包括“股市”、“住房改革”、“土地使用出租”等市場化改革,促使一部分城鎮居民可以通過財產的有償出讓獲得利益。他們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參加生產勞動,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有足夠的時間參加一些娛樂健身活動。或去現場觀看體育比賽,營造競技體育現場的氣氛,也增加了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收入;或去親身體驗現場競技的快樂,即鍛煉了自己的身體,也為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添磚加瓦,為競技體育的發展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2.5 轉移性收入與競技體育
轉移性收入指居民無須付出任何對應物而獲得的貨物、服務、資金或資產所有權等,主要包括:老齡人口的退休金和養老金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白皮書里指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鎮居民的離退休金、養老金快速增長,成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的主要來源。仇軍經過調查研究得出,老齡人口將成為我國體育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群體擁有足夠的可支配時間,一生的辛勞也有了金錢上積累,這兩點也是阻礙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巨大阻力。老齡人口在時間和經濟上的優勢加上子女對父母身體健康的重視,參加體育運動成為他們必然的選擇。
3.1 通過城鎮居民收入狀況各指標與十運會積分相關分析發現,競技體育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薪收入、財產性收入以及轉移性收入有顯著性相關性(p<0.01),而經營性收入與競技體育不呈顯著性相關(p>0.05)。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是以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基本前提的,作為經濟發展基礎指標的城鎮居民的收支狀況也必然對競技體育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摸索中的市場經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也導致了競技體育發展的不平衡,所以當務之急就是逐步通過優勢互補、共同富裕等政策實現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城鎮居民的收入,而且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性作用,使居民的消費結構向著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從而促進競技體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3.2 當然,社會收入狀況對競技體育的制約作用,不能簡單的從機械的因果關系中去理解。競技體育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傳統、人口等因素的綜合體現。但作為上層建筑的競技體育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沒有經濟的發展就談不上競技體育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為21世紀中國競技體育的輝煌提供保障。
[1]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2]鐘天郎.體育經濟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叢湖平.體育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國家統計局,2005.
[5]陳頗,殷櫻,夏崇德.社會人口結構與競技體育的關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2):19-26.
[6]夏崇德,何志京,陳頗,白繼森.經濟社會發展與競技體育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6,26(2):22-26.